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本文以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林纾的爱国思想。在选择翻译文本时,林纾并不是盲目的,他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他爱国思想的作品,林纾选择翻译《黑奴吁天录》就是出于警醒世人,爱国保种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林纾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作的字里行间发出强烈的反帝救国的呼声,向全国人民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  相似文献   

2.
在《黑奴吁天录》中采用变译法主要由译者和读者两个因素决定,林纾通过采用阐译、缩译和改译三种变译,保持了译文信息的忠实、美学的忠实、语用功能的忠实和效果的忠实.变译的运用使译文创造性地忠实于原文,实现了忠诚原则与跨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3.
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诗学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外国文学作品,译者常常需要对原文作些改动,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诗学要求。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照《黑奴吁天录》原著和林纾译本中运用增补、省略、缩写和改写等译法,探讨译文如何符合该时代的主流诗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同时兼顾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的理论.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重新审视林译《黑奴吁天录》,探讨林纾在探索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道路上所作的努力的和尝试,可以对林纾的翻译做出更加客观、合理的评价.这一译本是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在特定翻译目的的操控下,采用特定翻译策略的结果.译本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因而是成功的,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任何话语,包括文学的话语,都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话语乃是权力的话语。作为一部西方重要的文学翻译作品,《黑奴吁天录》是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根据当时的国情选择并翻译了这部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删节和改写等手段,充分行使了作为译者所应拥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诸多名家之口,证实林纾是近代历史上译介西方文学成就最高的人;指出林纾相比翻译家的头街,他更愿意以古文家自居。史料证明,林纾创作古文非常认真,而翻译极其追求速度,其古文的功底给翻译带来了奇特的效果。认为,他最早发现西方文学的价值并引进西学,之后又与以西学否定传统文学的激进派展开论战,是一个总想当保守派的革新派。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大师,林纾在对其作品进行译介与研究的过程中,对其现实主义创作特征颇多体会,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推介。林纾在翻译狄更斯小说的同时,以现实主义为中心,对狄更斯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探讨,牵涉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及叙事艺术等很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在当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林纾翻译小说的爱国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 ,林纾甘做“叫旦之鸡”。他在译著的序、跋中大声呼吁 :国人应放弃中国文学优于西方的民族偏见 ,积极向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 ;要多读译作 ,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希望自己的译作能鼓舞国人的爱国热情 ,奋起抵御外侮 ,以达到救国保种、富国强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翻译家林纾开创了外国小说评介的先河,但其译作不尽完美,受到了鲁迅、刘半农等人的批评,钱锺书也撰文指出林纾的翻译是讹译的代表。正因为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后人对林纾的印象贬大于褒。使用“林纾现象”这一概念来描述林译作品所呈现的特征,可引导人们对林纾进行合理的认识、公正的评价及客观的研究。通过对概念的系统论证和对现象产生根源的探究,指出了运用“林纾现象”这一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纾与台湾     
近代福建名人林纾曾先后三次到过台湾,台湾的经历给林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梳理林纾的寓台经历和其涉及台湾的文献资料,除了对林纾生平事迹的考证有一定价值外,其中也包含着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纾的文体论是其古文论的重要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之前及同时代的文体研究,直接承继《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传统。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之初,既有着对中国古典文体论的撷精取宏,又不乏顺应时变的更新迹象。在对古文体的分类释名,各类文体的创作方法,以及文体的风格和修辞,他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理解和作法。  相似文献   

12.
林纾以180多部“林译小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国人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域外艺术园地,第一次实现了中外文学大规模交流,而且以其译作的序、跋等形式,阐发自己在西方文学启发下所形成的新的文学观念,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具体小说理论分析,阐述他的文学业绩对我国五四新文学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纾和庞德翻译中的接受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所涉及的接受环境与读者的期待视野有关。除了林纾和庞德自身的造诣和对各自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之外 ,题材的选择也是他们成为成功翻译家的一个原因。林纾所译的哈葛德等人的作品与庞德的《神州集》正是当时译入语读者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话语的一种形式,有着文化建构的功能。而任何时代都有对话语进行制约的“知识型”。受所处时代“知识型”的影响,林纾的翻译采取了对翻译文本加以选择、翻译中予以删减或对言说方式进行改写等策略,从而保证了其译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林纾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末停滞凝固的小说艺术模式,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是近代较早有意识地借鉴西方小说艺术的作家,大大拓宽了爱情小说的艺术领域.其独具特色的"技击小说"为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他的小说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部分作品堪称文言小说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哈葛德本是二三流的作家,他的小说<迦茵小传>在其本国并未引起什么反响,但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迦茵小传>虽说与原作出入较大,有失其"真",但此作却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轰动中国文坛的佳作,在清末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林译<迦茵小传>仍具有值得我们研究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式教育下林译小说与新式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林译小说的口译者是新式教育下的产儿;二、在合作翻译西方小说的过程中,林纾逐渐地把合作翻译西方小说定位成新式教育的一种替代形式;三、林纾本人还是新式教育中的教师;四、新式教育下的林译小说在当时的影响是极大的,这不仅对接纳新式教育的五四文学创建主体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那些没有接受新式教育的士大夫和市民也都有一定的影响;五、在五四文学发生过程中,林纾以强硬的反对者身份和五四文学的发难者进行的论战,在客观上促成了五四文学的主张从文化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正式取代以林纾等为代表的那一代接受西学影响的学生的标志。如此说来,林纾对五四文学发生的贡献在于他以偏激的传统文化立场,通过与五四文学的发难者和倡导者的交锋,使五四文学最终移位于社会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林纾的译作中出现了许多的“讹”,也引来了众多的批评。但是,这些“讹”经过分析后,大概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都可归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当代西方文论中的释义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翻译研究派从各自的角度阐发了对文学翻译中叛逆性、创造性的观点,为“创造性叛逆”提供了理论视角。“创造性叛逆”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