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话题也开始在人们的饭后茶余接踵而至:独生子女必然是“小皇帝”、“小公主”或“问题儿”吗?为什么“孩子难教,父母难当”的叹息如此普遍?独生子女教育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这大概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和关心独生子女成长的人们常常萦绕在心头的问题。独生子女因其“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抬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强化了为人父母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做父母的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梦想孩子们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在“高期望”的背后也隐含着微妙的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方面,做父母的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独子或独女身上;另一方面,家长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人们所说的失业人员往往指的是下岗者,但事实上,目前还存在另外一个日益增大的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里的年轻失业者,他们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后加入失业行列,他们大多是受到“小皇帝”一般呵护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他们被劳动学研究专家和社会学家们称为“新失业群体”。  相似文献   

3.
邹凯跃 《生存》2020,(10):0220-0221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仅生活条件优越,更是家里的唯一希望,被寄予厚望。很多懂事的孩子当然也明白身上的“重担”,希望能成为“精英”成为家庭的骄傲,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注定“平凡”。在“精英”与“平凡”中间漩涡,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对碰。我们班的她正是在这样的“旋涡”中,被“阴暗”遮住。  相似文献   

4.
成亚琴 《社会工作》2010,(11):45-47
目前的“80后”、“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打出生起就注定成为家庭的中心。因此,一方面,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条件地享受着父母甚至是祖辈辛勤积累的丰厚物质财富,尽情地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日益繁荣的社会多元文化成果,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祖辈无微不致的呵护。他们被物质和关爱包裹得严严实实,需要做的好像只剩下享受了。所以,  相似文献   

5.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中国的计划生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一群体目前日益步入老龄化,他们的养老面临一系列困境,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普遍较重,附加于计划生育政策上的政策性保障有限,养老风险较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功能不健全等等。为此,建议设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专项基金,以减轻独生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独生子女父母要加强自我养老意识,为自我养老创造条件;加大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应对未来不断增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挑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使其逐渐成为家庭养老的可替代性选择等。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还是留守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百般呵护,在学校主要表现为无人生目标、无上进心、自私不明理,无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的变更,这就给农村初中班主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农村初中班主任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7.
家庭精神     
家庭,是一个迷人而温馨的字眼。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海洋中一方平安的小岛,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文明的学校……然而,当一个又一个家庭纷纷破裂时,当一个又一个“小太阳”“小皇帝”,离开家庭后寸步难行时,人们不禁从心底发出呼唤:家庭也应该构筑和拥有自己的精神,才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团结和睦的家庭精神。和睦是家庭生活最起  相似文献   

8.
人口革命的负效应及对策按照上述思路来进行中国的“人口革命”,就象是给病人施一剂猛药,也象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病人在服用猛药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强烈的毒副反应,战争也必然会留下创伤。中国“人口革命”的“毒副反应”和“创伤”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建设加以消化。第一,“人口革命”解决的是往后去的人口问题,对既成的“人口包袱”则无能为力;而既成的人口包袱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危机怎么消化,并不会因人口革命而解决。第二,少生优生带来的“中国的小皇帝”问题,现在随着“只生一个”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特殊社会问题,以至于已成  相似文献   

9.
婚姻与家庭是两个概念 ,前者的外延比后者大些。这是因为许多非法婚姻或不道德婚姻并不以建立家庭为归宿。如果将性交理解为“自然结婚”的话 ,那么 ,20世纪无疑是“自然结婚族”的天堂。封建桎梏被粉碎之后 ,性 ,也像小鸟飞出牢笼获得了自由。人们以百倍的报复心理 ,释放着封建禁锢带给他们的压抑 ,享受着性自由的愉悦。性解放发源于美国 ,美国人就像当年开发西部那样 ,开发起“性”这块处女地。一时间 ,与连姓名还没有来得及问的异性朋友行一夜之欢成为一种时髦 ,简单到只要分手时说上一句“BEY—BEY” ,性伙伴就又形同陌路了 ,然…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已成为国策,进入了少子女或独生于女的社会。据统计,上海市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中学生90%以上屯是独生子女。随着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小康生活已指日可待。富裕家庭的父母,面对独生子女,必然望子成“龙”。那么如何才能使独生子女成长呢?成长有三个条件: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与起决定因素的教育。这里的教育,除了学校、社会教育外,就是家庭教育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是每个家庭虽则都在对孩子进行一教育”,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是得法的。一、走出家庭教…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不仅是卢梭整个政治哲学的导言,也是卢梭的“自由宣言”,在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中,卢梭对作为核心人权的自由进行了集中和深刻的阐述,卢梭重点阐明了: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的自由为什么与一般的财产不同?自由为什么不可以被剥夺也不可以让渡?“征服的权利”为什么不是一种权利;专制政权为什么不可能是人民的自愿选择?独裁者为什么终将成为自己暴政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火头军”参“战”——职业服务以往农家做红白喜事,办菜有厨师,按量计酬,事先就有约定。而比厨师还累的烧火人,没钱又不能入席,只有“下摊”的份。但一些大爷、大妈仍凑上门抢着干。因为这对长年见不到荤腥的人来说,毕竟是改善伙食的一次难得的机会。而今情况不同了。农家办酒席,菜料、厨师等一切不愁,愁的竟是“烧火”的。家庭主妇要张罗全局,不可能埋在锅门口;烧火的一烤几个小时,小辈亲戚谁又能吃得这份苦;原先的大爷、大妈,家庭生活改善,再也不稀罕吃你那些“下脚货”了。仍请他们帮忙,不是不肯,这“情意”终觉难补。于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行业出现了:职业家庭“火头军”。这些职业“火头军”专帮人家办酒席烧火,明码标价也适  相似文献   

13.
窦立春 《社科纵横》2012,(6):93-94,105
婚姻自由凸显了个体的自主性与自决性,其逻辑前提是意志自由,具有意志自由的“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婚姻家庭中的“我们”,其内在规定性是“爱”。“意志自由”与“爱”构成了婚姻自由不可或缺的两个逻辑前提。然而婚姻自由中的个体主观性正在消解自由本身的伦理合理性,并错误地将婚姻自由本质归结为性自由、契约自由或者单一性的偶然的爱,从而使婚姻家庭生活陷入危机。婚姻自由的合理性限度在于:个体对家庭的伦理认同。黑格尔的家庭伦理思想为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死亡学     
《社会》1992,(2)
当前,死亡问题已成为人类医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普遍探索的问题,也已成为立法和公共政策开始关注的对象。1.社会的老龄化要求提高生命质量。优生学不限于生育的选择,更要着手解决“优死”这一全新课题。2.人口膨胀和城市化的不可逆性,使交通事故和非正常死亡成为常态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方面。家庭人口核心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使家庭在遭受非正常死亡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已近叨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跨入大学,进入社会。社会各界在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中常常比较集中于独生子女的生理、‘C理,而且常就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与过度教育提出诸多批评。其实,在畸形的家庭教育背后,隐扛着独生子女家长的脆弱心理。独生子女家长的脆弱心理集中表现为:孩子是“唯一”的。孩子是家庭欢乐的唯一来源,孩子是支持家庭存在的唯一支柱,孩子的成功是家长最大的精神安慰,克是家长在社会中受到羡慕、得到赞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那些从未从本职工作中体验过追求事业成功慰藉的父母而言,更…  相似文献   

16.
鼓励劳动自救。这是“低保”工作的根本点和总原则,应将家庭中凡具有劳动能力,但不参加劳动的人员,在计算家庭人均收入时,其本人按不低于当年本地区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计算收入,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群众劳动的积极性,从而杜绝“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管理上的动态性和合理性原则。动态性就是要对家庭人均收入进行定期核定,不主观武断,不走过场,从而克服过去定期定量补助多年不变的弊病。合理性就是要对被纳入或不被纳入“保障网”的居民提供理由,即法律或政策依据,“以理服人”,对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信服。程序上的公正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认为一生中他写得最好的一部剧本,是对"任何一种信仰经历的拒绝",拒绝使价值走向虚无,个人的自由在虚无中抖落了所有的义务与责任,在工业社会来临的脚步中,对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进行着颠覆.自由的存在被无限地放大,人的和谐亲密共处向崩溃的边缘逼近,家庭的存在也在个人自由的膨胀中越来越成为不可能,两性关系在个人的极大自由中错位,爱情在错位的关系中,也嬗变着走向圆寂.在宗教的救赎意义被否定之后,家对人在情感上的救赎意义也被否定了,于是男人不再是丈夫和父亲,女人不再是妻子和母亲,家庭伦理变得空泛式微了,最终流于虚无,而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人的存在更加绝望地陷入一种毫无意义的荒诞之中、孤独之中.家庭的解体是现代悲剧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居住方式的分居化和少子老龄化等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从养老的内容上,独生子女家庭既面临着经济保障风险,也面临着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非经济养老风险,而非经济风险更为突出。本文立足风险视角,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特征与养老风险的关系,在指出其面临三大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晓焘 《社会》2011,31(4):158-174
有关收入性别不平等研究的现有文献过分关注市场转型,忽视了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指出,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是影响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变量。基于2004年青年发展状况全国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性别不平等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非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表现突出,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但在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并不存在。这一现象与独生子女的出生家庭和教育获得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晓莹  刘林平 《社会工作》2023,(4):34-46+106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对自由劳动的阐述建构了一个劳动的理想类型:自由劳动。它的本质特性是自觉和自由。基于对21位劳模口述史资料的分析发现,他们的劳动是自觉的,但不是自由的。自觉表现为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从劳动中感受到的幸福、快乐、成就、荣誉与自我实现;不自由则体现为纪律、控制、压力,长时间的加班加点,对身体的损害,以及因过于投入工作而对家庭照顾不足。这是一种劳动与生活的内在紧张,可以概念化为“半自由劳动”。“半自由劳动”一方面说明了劳模劳动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这种劳动的现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和制度设置是形成“半自由劳动”之因。社会工作应该关注劳动与生活的内在紧张现象,倡导并践行工作与生活平衡发展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