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字看青海     
2007年12月青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放缓据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12月,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月上涨10.4%,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城市上涨8.6%,农村上涨13.8%。1-12月份累计上涨6.6%,比前11个月累计涨幅高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别中“六升二降”,涨幅居前的仍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上升,但增速放缓,全年累计涨幅仍然在高位运行。2、八大类价格“六升二降”。12月份,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衣着六大类价格比上年同月分别上涨24.7%、9.7%、7.6%、3.1%、2.6%和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二大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1%和0.7%。3、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仍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两者合计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9.2个百分点。在食品类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7.0%,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13.68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34.4%,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1.39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6.2%,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2.36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5.8%...  相似文献   

2.
注。社会商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主要商品销售量为全民所有制商业数字。1983年1—9月城乡零售市场商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3.
注:社会商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主要商品销售量为全民所有制商业数字。1983年1—11月城乡零售市场商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4.
注:社会商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主要商品销售量为全民所有制商业数字。1983年1-10月城乡零售市场商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5.
、注:社会商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孝售额。主要商品销售量为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数字.1984年1—7月城乡零售市场商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6.
*注:社会商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主要商品销售量为全民所有制商业数宇。1983年1—8月城乡零售市场商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吴玲歌  余卫 《青海统计》2007,(12):21-23
今年1-7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比上涨5.1%,创近十年来最高,且在全国31个省(区、市)由高到低排序中居第二位。影响CPI的结构性因素突出,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拉动作用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有所增大,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在3.0%左右小幅徘徊。一、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一)食品价格大幅攀升自年初,食品类价格涨幅就比较高,尤其是5月份以后涨幅更加突出,到7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与上年同月比高达18.6%,1-7月份,食品类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10.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  相似文献   

8.
丁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包括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主要商品销售量为全民所有闲商业敛宇.1983年1-12月城乡零售市场商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1994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今年的物价涨势将比上年有所缓和,全省今年1-5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16.4%。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虽已得到初步遏制,但物价形势仍很严峻,5月份止,累计新涨价已达7%左右。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一、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特征(-)食品类价格上涨仍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l—5月食品类另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04%,影响全省商品另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1.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69.5%。从分类情况看:(1)粮食价格涨幅居食品类之首,1-5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44l%,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和农业生产情况,我们对四川省18个农产品成本调查县的313户农户进行了2005年种植意向调查。调查结果反映2004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我省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部分农民放弃外出务工回乡种田,使一些效益好的农产品品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充分体现了价格对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种植品种也越来越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随收购价格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中籼稻、玉米户均种植面…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提出替代弹性对劳动力价格与水稻播种面积关系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江、浙两省2004—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表现出的相异生产轨迹对上述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劳动力与其它要素替代弹性显著高于浙江省,且每工日劳动力价格上升,江苏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而浙江省减少。结论证明农业劳动力价格普遍上升时并不意味着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相反,国家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如农业机械小型化、劳动力替代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相关政策以增加劳动力要素的可替代性,巩固粮食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1998年1月-2011年6月的季度数据,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粮食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对物价水平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影响呈现非线性和不对称特征;当粮食价格处于高机制状态时,粮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程度较大,CPI自我驱动能力较小;当粮食价格处于低机制状态时,粮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程度微弱,CPI自我驱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结构特征明显,主要是因为受到生猪、棉花、大豆、胶脂果实类林产品和稻谷等农作物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用广义误差分布的ARCH类模型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价格没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生猪、大豆和稻谷的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集聚性,但其市场并没有表现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稻谷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大豆和生猪的价格波动没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基于GED的ARCH类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效果,可以更好地分析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和大豆为例,研究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征。首先利用X-12-ARIMA模型对价格序列进行季节调整,然后运用ARCH类模型对剥离季节因素的价格序列进行波动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粮食价格季节性波动逐年减弱;粮食价格具有明显的波动集簇性,前期价格波动和外部冲击对后期价格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粮食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特征;小麦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不显著,而大豆价格波动则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且上期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波动要大于下跌信息。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行为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以食为天”,食物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首要的物质基础。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是决定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和掌握食物消费结构特征,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定正确的农业产业政策,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对中国的粮食供给和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食积极性,保证中国的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为此,借助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模型(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简称AIDS),建立联立方程…  相似文献   

16.
王巧英 《统计教育》2010,(12):20-22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价格很容易由此而波动,当出现农产品价格上涨时,人们总会担心引起通货膨胀。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使用1992年和200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农产品及其相关联的部门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影响程度很小,因此不会造成全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2001-2005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利用2001~2005年CPI和批发粮价的月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并构建均衡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实证结果说明无论长短期通货膨胀对粮价都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验证了通货膨胀通过改变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影响粮价的假说;在长期粮价对通货膨胀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粮价长期高位运行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短期内粮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弱,不支持粮价上涨短期内即会引发通货膨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构建有别于以往文献的区域价格β收敛空间计量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1994年以来中国食品价格差异收敛性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4年以来,中国食品价格收敛速度表现出了先减弱后增强的U型动态变化特征,而非此前文献所揭示的逐步增强,这是由改革红利的"螺旋效应"所致,且最近几年中国食品价格收敛性在走弱,应引起特别注意。对此,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抬头的新型贸易壁垒、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内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分别运用描述统计、非参数统计推断、事件研究法以及时间序列的干预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农业政策事件对农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有一定程度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于潇  Peter Ho 《统计研究》2016,33(10):67-74
中国的户籍制度相对比较特殊,它曾衍生了大量“农转非”等户口买卖现象,这使人不禁产生疑问:非农业户籍会使人更幸福吗?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FPS数据,构建了一个影响幸福程度的包括户籍因素在内的有序因变量模型。我们不但详述了户籍类型与居民幸福程度的内在联系机制,同时还分析众多主客观因素对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类型转变的实质是社会行动者基于户籍制度功能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行为,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户籍制度功能会引起幸福程度的差异;生活态度、人际和教育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幸福程度。因此,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重视户籍制度的功能而非形式是明智之举;同时,完善农村就业机制、增强个人自信心是提升社会行动者幸福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