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政治民主化浪潮,是在政治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推广其民主观和民主制度的结果,也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所决定的,而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则促成了政治民主化浪潮的进一步发展。政治民主化浪潮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起到了消极作用。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应当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应当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民主化进程,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代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背景、运作程序及路径选择,指出只有从基层民主做起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给人类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促进了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化和发展,又使少数世界强权、霸权国家利用全球化,把"民主政治化".形成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的全球化悖论.本文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着重剖析了"民主政治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政治民主化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发展趋势。文化领域的价值多元化和精神危机,是我们面对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有与西方大体相同的伦理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着重研究道德本质论、道德实现论和道德建构论。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是政治现实最直接的反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给政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必然引起政治学范式及其研究的重大变化。从以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政治学向以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学转换 ,是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当代政治现实最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敏 《江淮论坛》2000,22(4):25-31
冷战结束后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一国的经济波动即刻传导其他国家发生连锁反应 ,经济安全问题日益为所有国家所重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损惨重 ,60 %以上发展中国家经济陷于衰退 ,一些国家已陷入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因此 ,经济安全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首选课题。本文拟就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有关问题加以粗浅的探讨。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经济全球化或全球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它是指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分化十分明显,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考虑稳定与民主的优先顺序,经常性的政治改革和体制创新是最终达到民主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加强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进程,才能适应全球化的普适性要求和趋势,也才能在西方的民主攻势面前有足够强大的抵抗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赵春丽 《天府新论》2008,581(2):1-4
全球化是市场逻辑的结果,而民主化反映了政治逻辑的要求.按照一般的理解,是全球化推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使民主成为普世的价值观.然而,民主化并非只是全球化的结果,更是作为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存在.在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没有世界范围内民主力量对市场和资本的节制,全球化也难以持续下去.这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单向的关系,全球化与民主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双向互动的局面,既有矛盾与冲突的一面,又呈现互相推进的态势.这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以诸多启示,要克服全球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必须加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波动性的有关观点 ,继而分析了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诸因素 ,着重指出全球化新一轮发展正在开始 ,区域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威权主义体制的出现与运作是与新加坡独立后的独特国情相适应的,实践也已经证明,这种体制在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赖以治国的威权模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促使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人民行动党在选择回应政治民主化挑战的路径时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性与主动性特征,即人民行动党主动地、自觉地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全操纵在人民行动党手中,但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