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5年4月29日,云南省南亚学会围绕4月5-1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印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发起组织了“温总理访问南亚四国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印关系及对世界的影响、21世纪的南亚形势、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前景、云南与印度在中印关系新形势下加快发  相似文献   

2.
"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南亚研究的区域视野。前独立时代的印度思想家有意识地将南亚的命运与整个亚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法国人类学家杜蒙的种姓研究及其遭遇的批评,反映了欧美学者的区域比较视野和南亚本土学者“就南亚论南亚”的倾向。尽管南亚“庶民研究”价值巨大,但基本丧失了区域视野。南亚研究的突出特色在于其“区域”想象,以及这种想象的区域转换。失去区域视野的本土研究将不得不认可“西方谈普遍,非西方谈特殊”的学术分工。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特别需要从南亚研究中吸取教训,坚持广阔的区域视野。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深圳召开。本次年会是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换届后的首次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省内十几所高校和香港文化出版机构的近60位中国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暨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掠影@庞审 @朱锐~~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与黄冈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黄冈师范学院隆重举行。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著名红学家李希凡,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玉明,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红学家梅新林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各科研院所及海外的近8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主题为:融汇与超越———《红楼梦》的传统性与创新性。张庆善在开幕词中说,此前,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已经分别在浙江师范…  相似文献   

9.
亚洲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最近其发展的势头开始涌向印度和南亚等国。 亚洲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多种多样,日本企业投资这一地区的因素不可忽视。但近年来,“中国系”经济的发展对此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系”经济指的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侨和华人的经济。促成中国系(华人)经济惊人发展的原因,不言而喻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3日,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及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70余位中国现代哲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20-22日,“跨文明对话———视界融合与文化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四川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在中国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主办,来自包括来自中、荷、德、美、英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包括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名誉会长佛克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曹顺庆、王宁、叶舒宪以及蚁布思、赵毅衡、张法、高旭东、高小康、肖鹰等众多知名学者。与会代表围绕“跨文明对话”这一论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中国学派”与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12.
佛教固以“月”说法,然“如来慧日”才是印度佛教的第一象征。中国禅宗对佛教明月、水月意象的哲学阐释与诗意发挥,使“禅月”不惟作为宗教意象与方便说法在教内地位突显;更从宗教说理中抽离出来,富含哲学思辨与批判理性的精神,且诗意盎然、流光溢彩。中国禅月既非印度之禅,亦非印度之月,实为中国禅家的发明。禅宗变“佛日”为“禅月”,是禅宗去印度化、去宗教化、心性化、世俗化的努力和表现,对禅理的广披、禅道的烂熟与禅学的诗化,起到了潜在而重要的作用——这一宗教意象的变革与宗教义理的革命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由是观之,佛教中国化的本质不是佛教“化中国”,而是佛教“为中国所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当前该地区局势发展呈现新态势:印度崛起助长其强化地区主导权与实现大国抱负,巴基斯坦内忧外患发展受阻,阿富汗恐怖主义活动外溢加剧地区动荡等,这些因素叠加使中国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大幅上升。复杂局势考验着中国智慧。中国需迎难而上,重视中印关系,破解合作困境,运筹好与南亚中小国家的关系,并发挥"中巴经济走廊"地区辐射作用,尤其是加强与阿富汗及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以提升中国与南亚的区域合作水平,拓展"一带一路"在南亚建设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19日,湖北省政治学会2007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政治学会主办,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承办。原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刘德厚,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徐勇,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虞崇胜、  相似文献   

15.
由深圳大学文学院和中国屈原学会主办的"2009年中国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于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深圳召开.在深圳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文学院党委书记沈金浩教授的精心筹备以及师生的共同协作下,会议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及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推动美国关注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印度、巴基斯坦加入反恐盟约并不能使印巴危机缓解,在美国反恐战略和印巴“核因素”的双重制约下,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最后成为双方解决争端、实现和平的难得机会,致使“9.11”事件及其后续发展成为推动南亚和平进程的重要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第11届年会于1959年3月23—25日在华盛顿举行。讨论的题目和宣读的论文如下:亚洲粮食供应问题和前景:冲绳的粮食供应问题;大陆中国农业变化的意义,马来亚播种多种作物。农业在工业化中所担任的任务:农业生产力和日本的工业化;南亚的粮食和工业化。亚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印度社会主义思想;日本社会主义思想等。亚洲艺术:最近大陆中国墓穴的发掘等。儒教在行动中:中国和日本儒教的传统;儒教国家中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冷战时代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1971年南亚危机塑造了次大陆新的权势格局,促动大国关系的新发展。有关此次危机形成发展内在机理问题的研究可借鉴以色列学者本杰明·米尔教授提出的“国家—民族平衡关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西巴与东巴之间在巴基斯坦“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关系上的冲突与对立;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国家理念水火不容之下,国家间权力分配关系合法性的缺失这两个方面探究1971年南亚危机形成发展的地区根源。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2月3-4日,莫斯科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召开了纪念尤里·尼古拉耶维奇·列利赫的学术报告会。Ю·列利赫教授(1902-1960)是苏联著名西藏学家、印度及中央亚文化史家,苏联每四年都要召开一次以他为名的专题学术纪念会。本次会议是由Ю·列利赫学会联合全苏东方学家协会及东方学研究所印度室和南亚室共同组织召开的。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初,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海水淡化厂失火致设备损毁,全岛10多万人面临水荒.为此,印度和中国纷纷向马累提供淡水和资金援助. 《日本时报》2014年12月21日发表Harsh V.Pant的评论文章称,这样的中印竞争也是11月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峰会的特征.印度在会上努力阻止中国获得成员国地位.让印度惶恐的是,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都支持中国正式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