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是《社会学家茶座》(以下简称《茶座》)的忠实读者。自上大学时接触《茶座》以来,我的校园生活多了一份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而品读《茶座》也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一件像喝水般那样自然的事儿。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觉得能把讨论社会科学的刊物办得这么生动有趣已经是科普传播上的进步了。当然,对于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偏好和追求的读者来说,更是一种久违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张弘 《社会观察(上海)》2009,(9):72-73
季羡林先生逝世后,有关大师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其实,在“大师”的封号像廉价便帽到处兜售的今天,它早已褪去了荣耀的光辉,变成了某种调侃与揶揄。这兴许是季羡林生前即郑重其事撰文请辞“大师”之称的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日,品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读书时刻,心里犹如春风拂过,清水潺潺,对灵魂是一次潜心的修炼,对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对未来是一次美好的冀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惠民工程,它具备了部分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即一定程度上的非排他性、一定程度上的非竞争性以及较强的正外部性,所以,市场对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有效供应会小于最优值,而且有可能出现"公地悲剧"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来直接提供或对提供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私人部门进行补偿、激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供给上政府和私人部门的边界发生了偏移,城市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为指导,结合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对如何破局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致说,20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学者大多或主动或被动,或多或少,都在反省、调整自己.寻找新的位置,但也有少数社会学者怀有抗拒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美国妇女杂志》和《花腔》代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史的重大进展。两部作品分别从传统妇女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人生描述入手,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知识分子和传统妇女的“无我”的生存状态与卑微主体人格。前者不仅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开端的标志性作品,更斩断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堕落的退路,取消了传统文人对妇女地位体认的优越感,后者也对中国文人麻木和自恋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深刻检讨与反讽。传统文人和妇女曾有着相互指认的通感,在现代性反思面前也有着一致性,这表明女性的解放和知识分子的解放是一体和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