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疗纠纷是近年来凸显出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言而喻.目前,对于医疗机构来讲,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医疗纠纷事件,同时还要防范其再度发生,对于此,最好的措施莫过于做好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解决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出现,如何更好地处理医疗纠纷,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该文试图从医疗纠纷难以解决的现状入手,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疗纠纷已经被纳入社会纠纷治理框架,转变为一个社会治理问题。 恶性医疗事件的 频繁发生表明医疗纠纷并未得到有效治理。 当前的医疗纠纷治理实践可以归结为问题导向的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注重医疗纠纷中的显性问题却忽视了其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治理纠纷个案但却无法根治 原因事实,存在一种固有的视域障碍。 究其症结,主要在于该种治理模式强调对医疗纠纷静态的结构分 析而忽略其动态过程。 要克服这种视域障碍,就要从过程视角来认识医疗纠纷并以过程思维来理解医疗 纠纷治理实践,在具体治理中引入过程性分析,既治理个案又能够根治原因事实,塑造医疗纠纷过程治理 模式,进而实现对医疗纠纷的全面、整体、动态与根源治理。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市鼓楼医院2006~2011年医疗纠纷处置数据为基础数据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学调查,分析医患沟通长效机制建立前后医疗纠纷差异性的成因.结果发现,在社会背景和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解决医患纠纷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医患沟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医院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困扰医院的难点。医疗纠纷成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院方、患方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雾霾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以来,网络媒体通过雾霾等空气污染报道不断影响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感知.分析新浪网2012-2015年的空气污染报道,可以看到网络传播在构建公民环境素养方面可发挥以下作用:大量构建议题,提升公众环境监督意识;为公众“赋权”,强化公众环境维权意识;强调环保参与性,激活并转变公众“知行”.当前的网络传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目标的实现,如环境报道缺乏专业性、持续性;推动公众自觉环保行为力度不够;对环保法治建设宣传不足;在弱势群体环境舆论空间建设方面存在失衡等.对此,网络媒体需进一步优化自身报道,从提升自身报道策略、引导公众知行合一、维护公民环境权利、关注环境弱势群体等方面做出深入具体的改进,进而在社会绿色公共领域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医疗纠纷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由医疗纠纷衍生的群体性事件,扰乱了医院乃至社会的正常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直接而现实的影响。如何有效防范与化解医疗纠纷,把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纠纷解决在萌茅状态,使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制度是弥补现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缺陷、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路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海南模式”自2010年9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亮点主要体现在引入了保险经纪人制度、设立了医疗法庭,但这一模式在调解机制与保险制度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革完善:改进保险经纪人制度、培育其专业素质;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以增强调解的公信力;建构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实现法治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程序机制以实现医疗纠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重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今,医疗纠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双方对于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和处理的认识不同.因此,如何从立法上规定医疗侵权责任、平衡医患双方利益是侵权法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将为司法实践提供可操作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医疗纠纷的定义及分类,按照其分类明确了医疗纠纷案件的性质.着重探讨了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医疗侵权之诉的法律适用,并阐明医疗侵权之诉应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观点和理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多家媒体在2013年10月浙江余姚特大水灾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议题设置所体现出建设性思维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探讨传媒责任与"公众问责"、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引导服务、报道平衡与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传播理念与机制,提出媒体从业人员要做凝聚社会共识的"建设者"的观点,以及建设性思维在新闻报道中的路径,即创新思维、制定预案、资源整合、培训保障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新闻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以其快速滚动、连续报道、图文并茂、视像穿插等多媒体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习惯于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老百姓认同它信赖它吗?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网络新闻公信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有序司法参与,是公众借助互联网所搭建的平台而进行的对有关司法个案处置的理性表达和讨论,以及经由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而形成的能够影响司法裁判结果的网络主流民意。网络媒体与公众司法参与的联动关系当然不仅是因为网络媒体促成了司法个案理性化的处理结果,主要是经过网络媒体的推动,促成了社会公众与司法机构在个案处置中良性互动格局与机制的进一步形成。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是司法运作中公众有序参与的逻辑起点。这种逻辑起点,表现为网络媒体的引导既可以导致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无序司法参与,也可以促进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有序参与。具体路径应当是利用网络媒体的诸多功能,直接影响司法运作中公众司法参与意识、行动逻辑,以此实现公众有序司法参与所形成的网络主流民意进入司法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是当代西方关于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两种主要理论。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中 ,我们认为 ,尽管议程设置理论有其不足和缺陷 ,但它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 ,突破了此前“有限论”的窠臼 ;而“沉默的螺旋”假说不仅为社会公共管理机构进行舆论调控提供了依据和启发 ,也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的认识。但该理论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中国学者应在借鉴西方学者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自己的舆论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是规范传播秩序、形成正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在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网络媒介道德伦理底线缺失、道德责任主体严重缺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出现舆论导向错位、舆论内容不健康、传播秩序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从自律和他律、道德与法律等多重路径去规制网络媒介的传播行为,使网络媒介真正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道义良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的问题上,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沟通;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对处置机制;在加强与媒体互动的同时,要加强网络评论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这样就能从源头上降低和控制负面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并正确地引导网络舆情,形成主流舆论强势,从而有效、及时地应对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调解节目是通过大众传媒实现矛盾调解,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有特殊地位,是对传统调解的异化。随着《民事诉讼法解释》在调解范围、恶意调解、调解公开和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和突破,电视调解节目作为新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法院判处在中国境内贩毒的英籍人阿克毛死刑。围绕此一事件,中英两国政府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截然不同的报道。本文旨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语言的经验功能及其体现形式——及物性系统为视角,分析英汉媒体对"阿克毛事件"新闻报道的异同,由表及里,透过新闻语篇的表层,透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网络色情的界定及借鉴——从权利保护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网络色情的法律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国会成文立法到最高法院判例法成型的过程.对美国的网络色情规制进行学理分析,主要有以下考量点网络言论保障程度依其价值高低而区分的必要性;因特网的媒体属性;主要效果与次要效果之辩;政府介入网络内容规范与家庭教育的正当性与界限.对我国而言,应该对网络色情的管制机构、管制内容以及除罪化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