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业财产作为法人的血液,在商事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营业财产作为商法上的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揭示商行为与商主体涵义之重要工具。在现代商事交易多元化的今天,学者们在谈论公司营业财产的财产属性而忽略了其具有的人格属性。营业财产所具有的人格属性是企业法人存续发展的基石,而企业法人对营业财产的维持又保障了公司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2.
论人格财产的侵权行为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财产无市场价格或是有特定的市场价格.但其与人的情感因素相联系.侵害这类财产,若是仅仅赔偿其市场价格,显然不足以补偿原告的损失.如果其与财产权人的人格相连,就应区别对待.鉴于民法上的人完全以理性人为基础,应在原则之下例外认可人的情感在民法中的地位,引进人格财产的概念和体系,完善侵权行为法,并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从人格向财产扩张的商品化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形象本与人格因素和角色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商品化现象日益突出,人格因素和角色因素的某些特征使其被“第二次开发利用了”,商品化权就是将能够创造大众消费需求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形象、著名作品的名称或片段、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等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其是人格向财产的扩张,由此借鉴了民法中民事权利的基本原理,对商品化、商品化权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商品化权的保护提出了建议,指出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商品化权适用不同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财产无市场价格或是有特定的市场价格,但其与人的情感因素相联系。侵害这类财产,若是仅仅赔偿其市场价格,显然不足以补偿原告的损失。如果其与财产权人的人格相连,就应区别对待。鉴于民法上的人完全以理性人为基础,应在原则之下例外认可人的情感在民法中的地位,引进人格财产的概念和体系,完善侵权行为法,并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从罗马法开始 ,信用就作为人格的组成部分 ,是对特定主体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现在有观点认为信用是财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该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更本原的意义上 ,信用仍应列为人格权保护的客体。  相似文献   

6.
财产关系的演变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内涵的外在表现,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把握财产权利社会化趋势的一把钥匙.基于此,本文以财产、财产权的产生为线索,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把握财产关系的演变,旨在经济生活社会化和封闭式财产权逐渐解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外层空间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既不是"无主物"、"公有物",也不是"共有物",人类对其并不全面享有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人类对共同继承财产享有的权利近似于用益物权。"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不是国际习惯、国际法原则、强行法、政治性质或哲学性质的观点,它是尚在发展中的具有重要进步意义的一个国际法概念,是对外层空间法律地位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8.
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关注,大体有二:一在于对于未成年人的人身保护,二在于对于未成年人的财产保护。我国现行立法之下,对于未成年人的人身保护更为重视,而对于未成年人的财产保护则有所不足。而对域外立法进行比较得出,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人身保护与财产保护,两者不可偏废一隅,皆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很有必要从未成年人财产保护的思路入手,借鉴域外立法的经验,结合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财产管理制度提出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新财产分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现代世界各国形成的7种新财产分类:1.人格财产与可替代财产;2.使用财产和权力财产;3.生存财产和奢侈财产;4.普通财产、身体财产、私生活利益;5、动物与无生命财产;6.实际财产与虚拟财产;7.公域(Pub lic dom ain)与私有财产。阐述了它们的意义和对我国物权理论和立法等方面的影响,并得出了大陆法的物权理论侧重身外之物,英美法的物权理论侧重身内之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网络空间、能够以现有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物。因此接受物权法对其规制。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对其作出具体的规定,为了建立和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应当将其纳入物权法保护体系中,制定相应的物权规则。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被称为新经济帝国时代,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因素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与落后的立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立法已经非常迫切。以民法中物与财产的概念辨析维度为基础,在分析学界诸多争论后提出了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和其民法保护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商事信用的类型问题是研究商事信用理论的重要环节 ,而其中人格信用与财产信用的互动与同质构成商事信用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在商事信用的范畴研究中 ,来自于人格本性的价值尊严是支持商事信用实现的深层哲学依据。但是商事信用的现实性完全颠倒了“人”与“物”的主从关系 ,从而使商事信用在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中造成了重大误解和混乱 ,此亦为本文试图解决之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问题上,存在着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两种主张。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奉行绝对豁免主义,其后,限制豁免主义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限制豁免主义逐渐盛行起来。时至今日,随着《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通过,奉行限制豁免主义已成定局。中国在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上的立场,基本上顺应了从绝对豁免主义向限制豁免主义转变的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息财产化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事实角度而言,个人信息之财产化发展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从理论角度而言,个人信息之财产化发展亦具备相当坚实的法理基础。个人信息财产化之发展与传统民法人格利益之维护并不矛盾。通过恰当的法律制度设计,并赋予信息主体信息自决权、信息再转让限制权、撤销权、变更权以及匿名权,可以较好地平衡个人信息人格保护与个人信息自由流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查明决定着法院应否启动参与分配程序,关系到参与分配申请人的利益,其聚焦于发现被执行人的全部财产和财产价值评估两个方面。因参与分配申请人的财产调查能力严重不足,且现代社会财产存在形式趋于分散化和流动化,由参与分配申请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不具有合理性;而解除参与分配申请人财产情况说明义务的做法又势必造成制度设置上的断层,导致“完成财产调查”的主体和程序方面皆无法可依而引发司法乱象。相形之下,法院在财产查明能力和制度支持方面更具优势,其更能充分地完成财产调查和顺利进行财产价值评估。故理应明确法院的财产调查职责,同时在判断被执行人偿债能力时宜以法院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并尊重和保障利害关系人质疑财产调查结果的权利,以确保财产调查结果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不对现行公司法关于公司的法人属性相关规定进行变动的前提下 ,探讨公司法律人格要素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 ,以及国有独资与国有控股公司的人格独立的真正实现 ,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人格 ,具有许多特征 ,但堪称公司法律人格要素的只有独立的财产与独立的意思两项 ,而其本质性要素则应为独立的意思。基于此 ,在国企改革中 ,应围绕如何确保公司具备独立的意思 ,从而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与时俱进的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任务的最新概括 ,也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能力、意志、信念、理想、性格、情感、智慧、境界等人格向度的时代要求和合理定位。以“开拓进取、理想信仰和忠诚人民”为基本人格向度的共产党人 ,必将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创始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很快为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接受,并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创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可以说是法制文明进步之体现,但是公司人格否认原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由于把握了公司法人制度精神方面的准确性,其适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公司人格被滥用而产生的实际问题,对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 ,创始于 19世纪末期的美国 ,很快为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接受 ,并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创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可以说是法制文明进步之体现 ,但是公司人格否认原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由于把握了公司法人制度精神方面的准确性 ,其适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公司人格被滥用而产生的实际问题 ,对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社会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记文虽以客观记录人物生平事迹为主,但因作者的出身、经历、性情、操守各异,写作态度、目的、政治取向、评价标准不同,必然会使传记文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作为清初启蒙思想家和小品文名家的廖燕,其传记文所表现的多为出身"穷巷幽闺"而具"潜德显行"、或其"事关风劝垂训"的人物.由于他对传主的道德判断迥异于世俗之论,其传记文理论和实践在清初独树一帜.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廖燕的思想与人格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