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周易》一书分《经》、《传》两大部分,《经》成书于殷、周之际,然而其中八卦原理和部分思想资料当渊源遥远。先秦人说:“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周礼、春官、太卜》)近人纵有非议,但终不能驳其成说。究其实,《周易》是周人在继承夏殷两代卜筮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与何晏齐名,史称"王何".作为天才哲学家,王弼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这是众之公认,但王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长期得不到充分肯定.20世纪初文学史家刘师培论述魏晋文学变迁趋势时认为:"魏晋自太和以迄正始,文士辈出,其文约分两派,一为王弼、何晏之文,清俊简约、文质兼备,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名、法家为近者也.此派之文,盖成于傅嘏,而王、何其大成.  相似文献   

3.
王弼的"得意忘象"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基础之上的.他的认识论虽然有一定合理的地方,但由于片面排斥实践活动,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泥潭.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主要是从本体论及工夫论两方面论述的。其本体论主张“君子以理制事”、“圣人作《易》”、“数即理”、“极亦此理” ,以理释易 ,以心释理 ,此心即是“圣人之心” ,把《周易》演绎为一部存心明理之书。这是陆易的主体。其工夫论 ,与“本心”相应 ,是“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二者是中国易学哲学化的重要环节 ,都是中国哲学在宋明时期具备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陆易思想不仅集中体现了陆九渊的儒家一贯立场 ,而且更加反映了他的心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每一哲学思想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魏晋玄学这个阶段,虽然"本体"这一概念还没有出现,但王弼的玄学思想中己产生了"以无为本"和"以无为体"的本体思想。本文根据王弼所处的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对王弼关于"无"的思想来源的探寻,分别从无作为本体、名教与自然无为的关系、得意而忘象的认识论三个方面来论述王弼的贵无思想。  相似文献   

6.
玄林“新语”《王弼评传》,王晓毅著。30.9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责任编辑:蒋广学。写书作文,不拘一格,评传体裁,也非例外。看到王晓毅博士的新著《王弼评传》一书,采取了凸显晓白明畅的“传”而又不失逻辑严谨的“评”的样式,十分高兴。特...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颐《易》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卦才,并被看作客观时势下主体所具有的德性和能力。在人文世界中,义理与时势可能存在着统一、分离这样两种十分不同的状况。程颐认为,一旦出现时势与义理的分离,卦才应该坚守道义以处困。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体现出理学弘扬伦理主体性、张扬士大夫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学者论《易》之“朋”象,或曰:“兑为朋”(虞氏“逸象”);或曰:“阴得阳为朋”、“阳得阴为友”。(见近人尚秉和著《周易尚氏学》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皆非其解。盖“朋”之象为坤。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继先秦“百家争鸣”的辉煌之后,能以人生思考和人性探求在士林中凝成风气而大放异彩的,无疑当首推魏晋时代了。千里来龙而在此结穴的“魏晋风度”浸润着士人的每一根神经,浇灌出思想园圃的一簇簇瑶草奇花。这里既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建安风骨”和“梗概多气”.又有名士风流的百心洞见和妙赏深情。清峻、通脱、贵无、练情、放达、叛逆、逍遥、清谈……伴随着“正始之音”传来的节拍,共厕鼓荡起冲破中世纪人性禁锢的洪流,涤除了中古世纪纬神学的迷雾,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和以儒家为尊的思想界骤然改观…  相似文献   

11.
论王弼易学与《易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王弼注释《易经》的方法来自《易传》两汉象数易学家们在注释《周易》的过程中,除了把《易传》原有的注释《易经》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之处,还提出许多注释《易经》的方法。在王粥看来,两汉象数易学家们提出的这些注释方法都是《易传》所没有的,因此是不成立的,所以,他在注释《易经》时,根据《易传》对这些方法作了取舍。凡是象数易学家们运用的方法符合《易传》原有注释方法的,王迅就加以肯定和应用,对那些《易传》中没有的注释方法,如八宫卦说、卦气说、互体说、交辰说、卦变说等,王弼基本上持排斥态度,应用的很少甚…  相似文献   

12.
“《世说》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世说》学”这一概念 ,并从称名、分类、形态及其系统、历史分期和未来发展诸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认为《世说》学的研究包括文献、文体、美学、接受、语言及文化等六个分支 ,其研究形态又历史地形成了版本、校注、评点、续仿等四个独立发展的系统。文章以接受取向的变化为中心将《世说》学史分成“史学期”、“说部期”、“小学期”、“综合期”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并对未来《世说》学的发展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大多《易传》后学以"太极"为《易传》本体概念的理由是不太充分的,从《易传》仅出现一次的"大极"(即"太极")及其文本语境,只能推证"太极"在阴仪、阳仪之间,是生出阴仪、阳仪的阴阳未分者,但不能直接推证"太极"是《易传》所谓万物的最先且恒常存在者,即本体。本文从《易传》相关文本章句论证"易"为《易传》的本体概念,从其是"生生"的恒常存在者;从其恒静而能生"动";从其是乾坤运动的基础;从其广泛影响万物等角度论证"易"是《易传》的本体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中年以后,开始讲学,游学活动先因中进士在家候职辟“槐堂”讲学,后以祠禄官闲居时在江西贵溪应天山立“精舍”讲学……  相似文献   

16.
在近世的《史记》研究中,风行着一种“微言大义”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由于有诸多忌讳,所以运用了许多手法,这样《史记》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言大义”,需要我们离开字面意思去另求。深意”,否则便不能算真正认识了《史记》的巨大价值。“微言大义”说是不是科学的结论?用这种观点去索解《史记》是否符合司马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比较荀子与《易》在天人观、礼之起源和人性论诸方面的不同理念,认为荀子传《易》的可能性不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就荀子的学术师承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秦淮 《青海社会科学》2002,(1):63-65,121
王弼在中国哲学体用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继承老子以来的体用思想基础上把传统的体用思想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用"范畴,但我们不能因此低估王弼体用思想所取得的成就。一"以无为用"是王弼体用思想的核心命题。先看《老子》(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王弼的注是这样的:"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本、埴、壁所以成三者,而…  相似文献   

19.
杨倩描 《河北学刊》2005,25(6):169-174
王安石的《易泛论》是一篇解释《周易》字词的专章,反映了其治《易》注重训诂的特色。本文从《易泛论》与《易解》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易泛论》所释字词与《周易》卦爻及诸传对应的比较分析,结合《周易》语境,对王安石治《易》的训诂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十家论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主编的《十家论易》丛书近日已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该书荟集了中国本世纪以来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十大家易学论著。十大家为郭沫若、顾颉刚、李镜池、闻一多、胡朴安、熊十力、冯友兰、薛学潜、刘子华和蔡尚思。本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易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在研究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以新的研究方式和从新的角度治易的易学流派。本书是在对本世纪涌现的众多的易学论著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精心选编的十大家,大致可以反映本世纪以来易学发展的概况。本书收录的另一取材标准是对主要易学论著的出版情况。比如,胡朴安的《周易古史观》是历史派易学中很有代表性的论著,但考虑到现有版本较多,因而收录丛书的是《周易人生观》。该书是其后人在台湾自费影印的手稿本,这次重新加以标点排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