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与困惑;也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态度和追求,指出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无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坛上,海明威永远都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巨星。他那以“冰山原则”为核心的创作风格,以“硬汉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反映的作品主题乃至狂傲、暴躁如雄狮般的海明威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批评家们,“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式英雄人物”已成了文学术语。本文旨在探究“海明威风格”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海明威风格”,首先是指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洗炼之美,开创了新闻体小说的先河。一部小说,当它的语言、性格塑造、情节设计令人感到洁净和精纯时,它就达到了洗炼之境。海明威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里,…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个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本文以他不平凡的生平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切入口,通过他生活和创作的两相观照,剖析了他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他的死亡意识中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两个重要代表,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和风格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结合起来,共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彷徨和迷惘。不同之处在于海明威毕生都在探索他的人生真谛,以其著名的“冰山理论”创作的一个个硬汉人物给世人留下了永恒的魅力;菲茨杰拉德则以其诗人的气质追逐着一个又一个辛酸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斯多葛哲学思想屡屡出现,成为其作品创作中始终如一的主题。海明威作品中斯多葛哲学思想是在古老的斯多葛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的斯多葛哲学不完全相同,是传统的斯多葛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升华,是海明威式的斯多葛哲学。海明威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把这一思想折射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多数批评家对于《乞力马扎罗的雪》倾向于传记式阅读,即将20世纪30年代的海明威与作品中的哈里相提并论的阅读方式,来源于传记作家们在以美国梦为基础的文化准则影响下,不约而同地将这一时期的海明威建构成在创作低谷中奋发崛起的形象。然而,这种阅读方式却让多数批评家忽视了海明威在该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种族优越感。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作家,他隐晦的创作方式及其离奇的自杀都像谜团一样围绕在每个读者心中。《老人与海》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在此之后他宣称履行了之前的诺言不再创作小说。当海明威在痛苦中反省的时候,他找到了留住辉煌的最好方法——自杀。自杀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解脱,他把握住了高峰,但他知道这种高峰是描述错误的痛苦带来的。描述错误也是在错误中不能自拔的。但毕竟在别人眼里他是顶峰的象征,又有能真正思考自身困境的根源。在这一点上,海明威是伟大的,其勇气也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8.
<正> 《蚀》的问世,好象文学之树上绽开了一朵奇异的花,既引起了读者的普遍注意,也招来了评论界的不同评价。意见分歧之大,是文学史上罕见的。建国以后,虽然肯定了《蚀》的成就,但具体评价仍然不同,其中心是作品的真实性和价值的问题。本文仅就此提出一点想法,就教于同行。《蚀》诞生以后,对它议论最多的是关于时代的描写。有人认为它是“真能代表时代”的著作,有人则认为它虽然“具有革命的时代的色彩,然而不是革命的创作”;有人说它写出了历史的真实,有人却说它没有正确地反映现实。随着《蚀》读者范围的扩大,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评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被称之“硬汉子”的男性人物,同时又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如同他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复杂的个性特征,经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了海明威悲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是世界上最具鲜明特色的艺术家之一,在他创作的四十多年过程中,在广泛吸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同时,他集各流派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受到各国读者及评论界广泛和始终的重视.《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期的一部力作,曾以精于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本人也曾形容他极有个性的小说风格:“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在水面”.在短短的五六十页作品中,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极有才智的含畜和简炼,塑造了饱满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感情真挚动人,作品的基调凝重,平和,结构超俗,整部小说笼罩着悲壮的气氛.作品所反映的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和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发人深省,富有魄力的.本文试就小说的结构、语言、悲剧性及史诗性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探索尝试.一、小说的结构点《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并不纷繁复杂,它描写的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打鱼的老渔人追捕一条大马林鱼,得胜后又失去它的经过.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独白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老渔翁的曲折遭遇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突出了朴实无华的结构,以情绪的起伏为主线,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意境产生于创作过程还是产生于对作品的审美过程?抑或两个过程都包括?”这是《意境之限界》(载《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3期,以下均称《限界》)一文所提出的问题。该文的回答是:“意境产生于作品与读者的审美关系中”,“是读者对艺术作品审美关系的产物”,“是读者对作品的体味评价”。这种把意境与创作主体一刀切开,把诗人排斥于意境创造之外的论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创作主体的介  相似文献   

12.
伯莎·梅森是《简·爱》和《藻海无边》中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各自的视角,将这个迥然相异的形象呈献给了读者.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差异,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因素对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作家的自我显现、审美视角、创作理念等方面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于自己的作品《心头飘过……》创作过程的再现,向读者展示创作这部散文诗集的过程中,作者用美的感受、美的文字、美的心境来书写生活。指出创作过程中作者注意了唯美主义的生活再现,却摒弃了唯美主义的艺术高于一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宁静之美、意象之美用白描的书写方式揭示于读者面前,让读者在城市的喧嚣之外体会一种都市女性的心灵之美。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登峰造极之作。小说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子”形象。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作品中多次描写的圣地亚哥的无意识睡梦。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作品中所隐喻的现代西方男权文化,旨在阐明这种现代西方男权文化虽是海明威本人所追求的,但他又超越了这种文化,表达了其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年轻读者创作的以自然界为关注对象的作品,认为应该对大自然持一种关爱,好奇和理解的态度。作者以简.克拉海德.乔治的作品《沙漠中的一天》(1983)为例,说明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的主导作用。本文还通过对珍妮.贝克的小说《财产》(2004)的分析,指出了儿童文学作品对积极与自然作斗争的意识的培养。最后文章以简.约伦和劳拉.里根的画册《欢迎来到沙漠之海》(1996)和沙弗和斯维特考斯卡共同创作的《带箭的鹰》(2004)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在自然以外的人的视角来看待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六年,美国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发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轰动了欧美文坛。作者引用美国现代派女作家革特露德·斯坦因的一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辞:“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文学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17.
以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首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铁事件》及其续篇《约束的场所:地下铁事件2》为研究对象,在认同前人对村上作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和列举,以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能够使读者对这两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重要的战争作品之一。它鲜明的反战主题,凄婉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发表后一时好评如潮。但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却一直贬多于褒。像对待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女性一样,评论界普遍认为,凯瑟琳不过是男主人公亨利的陪衬,是没有个性与独立见解、只知顺从、奉献的无私女性。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偏颇,也曲解了海明威塑造这一形象的创作本意。从客观的角度,细致、全面地分析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遭受战争磨难的成熟女性,她对战争、爱情、婚姻、死亡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  相似文献   

19.
探讨海明威第一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对研究其整个创作风格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该小说中 ,海明威主要运用了场景手法、戏剧手法和嘲弄手法塑造人物的个性。场景是海明威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场景是纲 ,人物个性和人物的人生观都围绕场景进行 ;戏剧手法是海明威最具影响的表现手法 ,人物对白栩栩如生 ,寥寥数语就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嘲弄手法贯穿海明威的小说 ,小说中的嘲弄是对人物命运的嘲弄 ,用浓缩了的笔墨来揭示人物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对中国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小青在翻译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同时,在借鉴柯南.道尔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其作品又融入了众多的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的"中国侦探元素",创作出了中国独特的侦探形象霍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