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现代杂文史》一书将在年内由西北大学出版礼出版,张华教授为它写了绪论。他在绪论中论述了现代杂文这一文体的特点及现代杂文如何继承和吸收了古代散文和外域散文的某些有益因素而又在根本上有别于后二者。绪论对中国现代杂文的三个阶段又作了简要的概括,勾画出它发展的最主要轨迹,列出它最主要的作家和最有影响的阵地,从而使读者对30年杂文的总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绪论对读者阅读《中国现代杂文史》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从1981年后芈一之同志曾参与《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西北组的编写工作,所承担的任务已在1984年定稿完成。现选登有关青海民族史的条目若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4.
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本纪》云:“至元十五年(1278年)罗殿国阿榨,西南番主韦昌元降元,诏各为其地安抚使、佩虎符。“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荆湖占城八番刘继昌谕降龙昌宁、龙延万等赴阙………各授本处安抚使,立宣慰司,招抚西南诸番等处酋长”。《新元使·本纪十一》云:“至元二十年(1283年)八番酋龙昌宁、龙延万等入朝,置八番宣慰司招抚西南诸蛮。”《元史·本纪十二》云:“至元二十年  相似文献   

5.
一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六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这个学科的任务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应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历史,一方面可为我国民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地处祖国的大西北,是一所历史较长的综合大学。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该校边疆民族史地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55年著名的民族史专家马长寿教授来校执教后,由他主持成立的西北民族史研究室,积极开展民族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15部著作,其中有的已公开出版,有的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民族史的编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局限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等明显的缺陷。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史通史著作的共同特征进行概说的同时,重点评述其在编撰中的缺陷,把握编撰中国民族史应当遵循历史整体性等四个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使中国民族史著的编撰能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百余年来西方文化导向以及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国南方民族史的原有形态。中国民族史的学术研究与现实政策,固然是一个无法截然分开的整体,但是民族学的研究必须具备自身较为独立的学术本体性和科学性,应该尽可能地摆脱既有的思维惯性模式所造成的影响,客观公正地深入研究民族史的各个领域及其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人为地塑造超越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特殊民族的偏颇,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史是烟台大学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学科。早在20世纪80年代,烟台大学就有部分学者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且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史”等稳定的研究方向。2003年,烟台大学建立了山东省目前唯一的民族学研究机构——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由博士生导师崔明德教授任所长;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史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又被确定为烟台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东北跨界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史、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史四个研究方向。该学科具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2人,形成了以博士、教授为骨干、中青年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崔明德博士为学科带头人.孟庆义教授为访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辉煌发展时期,新世纪应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历史开展研究,要加强对主体民族汉族历史的研究,并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领域,从而使中国民族史研究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由我院民族研究所张雄同志撰写的《中国中南民族史》一书,即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按中国通史体例,以地域性的古代民族分布为起点,以各民族同中央王朝的关系为线索,以南方地方史为背景,探讨了我国中南六省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开创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欢欣鼓午地迎接新中国卅五周年国庆的时候,回顾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成就,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新中国已开创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史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期已进行了许多项基础研究,进展比较顺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加振奋精神,迅速克服了“文革”所造成的灾难,继续并发展了建国初期各项研究,不断获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小说,从魏晋算起,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从宋元话本以后,更是大放异采,到现在也已有六百多年了。我国的古典小说,以自己的独特成就,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这份宝贵的遗产,给以批判的总结。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系统化的体现,是马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清楚阐述本书所讨论的对象、性质和范围,首先,我认为应该对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学研究加以确切的区别。一般认为,文学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虽然有时也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后一种分类中的文学批评,实际上是指实用批评。尽管这一说法还未得到普遍的承认,许多作家还在继续以“文学批评”这一术语来概括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我却认为应该保持二者的区别,而把它们都看作是文学批评的再划分。然后,就理论性批评来说,在文学理论(the—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讲的民族史,主要是指历史上和现存的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家一翻开历史课本,就会接触到这样一个观点,即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我国有56个民族,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大大小小100多个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过去由于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忽视甚至歪曲少数民族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给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应有的地位,在民族史的研究中,不能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史研究成果的展现——《中国民族史论著总目(1874-1992)》介评罗东山当今中国的56个民族,是历史上中国各个不同民族发展演化而来的。这56个民族的祖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管是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在精神文明方面,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  相似文献   

18.
<正>在1988年召开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著名史学家也是学会的第二任会长白寿彝先生就说过: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召开不易,我们学会可以多开一些地方性的专题讨论会,人数可以少些,形式可以灵活些,论题一旦集中,研究就容易深入。笔者认为,中国民族史学会这次在烟台大学召开的研讨会就体现了白老的讲话精神,会议规模不大而主题明确。今后还要争取多开这样一些地方性的专题讨论。这次研讨会,将着重讨论中国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民族史研究不仅应满足于追寻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还应探求民族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更多的智慧,是中国民族史研究者的当务之急。正确把握民族史研究的方向,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使民族史具体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的基础上牢固地建构中国民族史学术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民族史资料收集整理方面,还存在着广阔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开拓视域,扩大范围,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历史资料及波斯、阿拉伯等域外文献尤其值得重视。为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协调并进,在多维视域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当今,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深化,离不开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边疆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人口学、军事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学者的参与。在中国民族史学框架构筑上实现飞跃,使中国民族史学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这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必须立足于探索,着眼于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史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发展,白先生一贯追求并倡导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他身体力行,在民族史学科的理论建设上,始终强调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地位,指明民族史研究的历史任务,提出民族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学科健康、科学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民族关系、民族英雄的评价等专题研究上也不断从理论上推陈出新.在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创新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为后人典范.本文除对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贡献作一综述性考察外,还进一步阐明该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