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简述的现代性话语的出场语境及其演化,从现代性话语与美学的关系考察了美学现代性中西内容的异同,并由此对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美学中的不同运用进行了初步的勾勒和提出了自己的询问。  相似文献   

2.
黄书光 《学术界》2012,(11):191-201,287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术界逐渐衍生出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多元态势。文化激进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教化思想先后登场,相互激扬与争鸣,呈现出教化与思想转型、政治变革的内在关联,凸显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复杂生态与理论走向,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及现代性的产物现代主义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对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的考查,以便廓清对现代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明 《东岳论丛》2019,40(3):24-31
作为历史话语的革命尽管面临现代性的冲击与挑战,但其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这一点在毛泽东研究中尤其如是。因为革命是承载中国共产主义实践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构成了勾画毛泽东思想肖像的核心维度,而且也是当下如何评议毛泽东的关键词。革命在毛泽东那里不仅是单纯的政治运动或政治术语,而且具备了丰富的现代性内涵。其中,政治革命成为毛泽东步入现代性的起点,经济革命成为应对沉重现代性压抑的重要工具,而文化革命更是作为毛泽东求解现代性困境的方略而被置于重要位置。在当前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具备了理论与现实的可能性,但必须正确设定科学的理论原则、科学处理安置现实主义语境下革命理想主义的冲动问题以及科学构筑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当代"出场"形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话语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导性法学意识形态之一.中国法学现代性话语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法学现代性理念和制度的接纳与抗拒,对西方法律现代化经验普适性的反思,对法律发展中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性评估等方面.通过对中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革命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纠缠的评析,可以看出中国法制在西方现代性话语传入后所发生的流变.  相似文献   

6.
蓝国桥 《学术研究》2012,(1):139-143,158
审美交流的危机,潜藏在现代性话语的深处,这在中西方皆然.现代性在开拓着辽远的物质疆土,文化物化了.物化窒息了交流的审美声气,并破坏了审美交流的内在机理.在物化的深渊,人与人之间频繁相遇却不相知,频繁相知却不相爱,频繁相爱却不相信.从物化的世界中远出,在文明的意义上回归自然,或许能重建对人的信任,并畅通审美交流的血脉.在话语上回归自然,是一条值得尝试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健 《南京社会科学》2023,(1):122-130+148
空间话语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衍生发展,是一个蕴含着深刻历史逻辑和一系列张力关系的建构过程。立足于审美现代性这一特定视域,其建构过程与现代艺术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不仅历经19世纪的知觉系统重构、现代主义的抽象空间表达和后现代以观念溢出方式呈现的多元化空间形态等历史阶段;而且可以借助社会史、思想史和艺术史三重彼此印证的历史逻辑,得到跨学科综合视野的有效说明。其中蕴含的由时间与空间、精英与大众两组对应概念所构成的双重张力结构,则既是进一步揭示空间话语建构过程必不可少的考察路径,亦是对其历史生成性予以强调的应有辩证立场。这也将为我们面向本土语境反思更具现实指向性的空间议题,提供十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石敦国 《学术研究》2003,42(6):60-63
哲学现代性批判就是对以理性主体原则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之根本状况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形式和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性批判应当从哲学现代性批判转向经济学现代性批判,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批判和历史批判。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康德以理性批判为基础,实行道德哲学、知识学的分离,批判了以理性解决道德问题的启蒙理性主义道德观;坚持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态度,将善的意志确定为道德的基础,批判了启蒙现代性道德对人性的破坏;通过意志自律追求道德理想国的实现,批判了以理性实现自由的启蒙自由观。可以说,在现代性的视阈下,康德道德哲学是一种重建的现代性道德话语,对现代性道德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人的先验理解,康德对现代性道德的建构只具有逻辑上的有效性,未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裴萱 《兰州学刊》2013,(2):60-69
现代性话语理论成为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种尺度,也给文学史起到学科建构、系统梳理等积极作用。但现代性自身的异质性、模糊性和单一性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文学史进程显出理论的僵化和文学自身话语的失落;另一方面,现代性自身与文学性、人文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关系也使文学史的价值取向产生游移。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坚持历史价值的"谱系性"原则、美学的体验原则和对人文、人性的关注成为文学史基本的价值立场,同时也能够促使文学史在学科互涉、文化研究、消解意义的后现代保持审美立场和人文回归。依托"无定法的历史规约"、"独到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情感"等原则,人文性质的文学史书写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学术界对现代性概念存在着不同理解.这些理解上的差异主要来自术语学和学科习惯.从术语翻译的习惯来讲,现代性应该被理解为人们的心态特征;从学科角度观察,应明确区分认知传统下和审美传统下现代性的不同含义;从社会学的历史出发,现代性应被理解为17世纪断裂后的社会特性.可见,对现代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后现代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代绪宇  王珂 《阴山学刊》2003,16(4):55-60
散文诗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共生文体,早期在各个国家的文学中平行发生,19世纪中期以后才相互影响。由于所处的国度不同,散文诗文体生成也各有特色,法国偏重于由诗向散文靠近,英国主要是由散文向诗靠近,美国散文诗创作既有诗人,也有散文作家。散文诗更多地源于诗、源于散文或者是诗与散文的融合,正是世界散文诗在文体形成过程中的代表形态。这也决定了不同国度的散文诗或偏重于诗,或偏重于散文,或者二者兼顾的文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浩 《东南学术》2007,(1):91-96
本文追问马克思哲学终结观的意蕴及其终结哲学的内在动力,考察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所表现的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实践批判三个层面,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观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及其对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年初以来,大庆市委提出在全市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各县区、各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取得了初步效果。最近,我们就“三风”建设开展情况及如何深化等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明科 《江汉论坛》2005,(6):136-138
现代性不同于现代化与现代主义。中国现代性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现代性的困惑在于其双重的悖论性: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构成了现代性整体结构上的悖论,而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各自本身内部也是悖论性存在。中国还不存在一个独立的超越现代性意义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物化逻辑在现代性的质料层、制度层以及理念层的推展,在不同层面激起虚无主义问题.在此问题上,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以及激进政治实践基础上的分析批判,与多属于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现当代西方主流话语显然是不同的:对于后者而言,物化逻辑植根干质料层,并直接呈现于制度层与理念层,对马克思而盲,物化逻辑及由此导致的虚无主义,并非植根于现代性的质料层面、而是制度层面,并体现为相应的意识形态,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实践批判以及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必然体现为对物化逻辑和虚无主义的批判与克服,也体现为对虚无主义之西方性的识别与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18.
随着1990年代后期文化语境的变化,部分作家从物质消费、身体经验和性别视野等日常主题中突围出来,重新开掘了新的话语向度:其一是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识地对现代性进程中出现的新“国民性格”进行省思;其二是对底层人的生存状态表达一种平民化的人道关怀;其三是于故土家园、人情人性以及民情风俗中发掘真诚、善良和美德,意图以此实现对生活庸常性的超越.考察日常叙事话语突围的维度,对把握作家的自我认同变化以及当下小说的精神重建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三大优良作风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