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影片《上海快车》反映出以导演斯登堡为代表的好莱坞运用视觉奇观展现异国情调的策略,它是美国电影对华人进行刻板形象描述的生动案例。由此可见,好莱坞在处理中国题材时,所持有的东方主义策略。影片通过对异国奇观的视觉营造,建构出一个地域上晦暗、神秘、诡异、落后的中国,及西方俯视东方的视觉立场;通过讲述殖民者在蛮荒中国被劫的故事和勾勒一个东方撒旦的形象,证明殖民地的混乱和殖民的合理性;通过对中国妓女褒贬参半的描写,隐喻出西方期待着一个可资利用的东方。  相似文献   

2.
丁东粮 《南都学坛》2011,31(3):43-44
从菲律宾小说《睡垫》中,可以看出,由于菲律宾自身文化的多元化,东方式的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菲律宾人,与中国人的"家"情结是一致的。主人公分发睡垫的过程,既体现出东方式家庭关系的长幼有序,又体现出尊重女性的西方文明。使其家庭关系既有典型的东方传统式的严肃,也有西方式的自由活泼,反映出现代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3.
彝族历史文献,是中国古籍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彝文《指路经》是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一种有独特风格和特殊内容的少数民族古籍。这类彝文古籍名称繁多,如《开路经》、《指阴路》、《教路经》、《开阴路》、《阴路指明》等,书名虽异,但内容相同,都是彝族人民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为亡人念诵的记录,它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为一体,反映出二千多年前彝族六祖分支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宋人词集(包括别集和总集)的名称,除直题为《××词(集)》(如《张子野词》、《梦窗词集》)之外,尚有其他许多称呼。这些称呼,有的反映了词在形式方面的某些特点,有的反映了它的题材和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有些则反映出宋人对词体的看法和认识。现据《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几部词丛编中所收宋人词集的名称加以归类、分析如下:一、词的合乐性和长短句式词在形式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它的合乐可歌,其二是它的长短句式。这在词的称呼上可以充分显示出来。(一)、合乐性方面:  相似文献   

5.
庞德早期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主要见于他1915年翻译出版的《神州集》里。《神州集》收录的18首汉语诗歌英译文译自19首中国古典诗歌。庞德主要以他提倡的英语现代诗歌的散文价值作为翻译的参考标准,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现代化,使中国古典诗歌以现代英语自由诗的形式进入英美文学界,并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马可.波罗成为元代中国与西方欧洲国家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人物,一是因为长期以来东西双方强烈的了解对方的迫切感,为马可.波罗的成名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机遇;二是强大、辽阔的元帝国使得中国与西方欧洲国家长期以来要求直接接触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三是马可.波罗以一个世俗的普通人的亲历,满足了西方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好奇心,第一次让西方欧洲国家有机会了解到真正的东方中国;四是欧洲人长期视《马可.波罗游记》为怪诞神话并肆意增删其内容,反使得马可.波罗的名气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不是王蒙的独创,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坛上,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一批意识流作家创作出了《尤利西斯》、《到灯塔去》、《喧哗与骚动》等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并且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不仅对西方而且对东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选取谭恩美的三部作品《喜福会》《拯救溺水鱼》和《奇异山谷》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其面向"东方主义"的复杂嬗变过程,即附和——颠覆——超越。为了获得西方主流文学界的认同,作品《喜福会》体现出谭恩美对"东方主义"的附和;随着文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写作视野的进一步拓展,谭恩美之后创作的《拯救溺水鱼》体现出对"东方主义"话语有力的悖反和颠覆;而《奇异山谷》中追求的东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则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庞德的译作<华夏>,备受西方学者的推崇和读者的赞赏,却颇受中国学者的非议.从目的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其译作,追溯庞德翻译时的思维过程,给予其译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历时5年多完成了《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工作并已正式颁布,该准则的名称经历了多次变更。该准则名称变迁的背后有深刻的原因。从"技术观"角度,准则名称实际上反映了准则界定的适用范围;从"经济后果观"来看,准则名称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是IASB在国际层面上制定会计准则的利益权衡后的选择,由此得出对制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龙山文化重要因素为核心、为主体,同时吸收一些其它考古学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作为夏王朝物化载体的二里头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国家出现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青铜时代的夏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是“华夏文明”与“华夏族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考古学文化所属的社会“共同体”,对当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西汉王朝真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大业,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汉族”,以汉族为主体又形成了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与早期发展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汉文化,它的时空以汉代的中原地区为中心,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向周边扩大。考古发现证明,自夏商周至汉唐时代,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华夏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中心活动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所属社会“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庞德翻译过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他利用现代英语诗歌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译文自然流畅,韵味十足。本文从意象再现的角度,分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美国哈佛大学择人标准透视出西方高校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高度关注,这既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也折射出我国大学德育中存在的欠缺之处,即与意识形态化道德教育相比,如何做人的日常道德教育极其匮乏.基于此,文章强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汉代特进     
汉代特进是一种主要加于列侯的位阶,体现的是身份和道德,可以出任其它官职。部分列侯通过特进加入朝廷秩序。特进是汉代君臣权势格局调适的结果,反映了汉代官僚等级制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着“日日新”的创新诗学,庞德在《华夏集》的翻译中创造性地使用了特殊留空与特殊空行等诗歌印刷版式,同时首次使用了“首语重复结构”等现代主义诗歌技法,极大丰富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写作技法,实现了对美国诗歌写作技法的创新,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自由诗运动,对后世的诗人与译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意象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译著Cathay闻名中外,其中李白的《长干行》英译已成为了经典之作。本文对照《长干行》的原文和译文,从内容、神韵、语气、格调、意象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庞德的创意英译。  相似文献   

19.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新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的墓志内容进行了断句、释读以及用典的初步考证,并对墓志内容中所涉及的墓主姓名、留学中国的时间、所授官职和待遇以及日本国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深层背景,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立足于这一基础,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育人模式、办学方式、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根本性转变。正确认识这些转变,把握高等教育的走向和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开创中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