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方言韵母说略丁全南阳在河南省的西南部,西与陕西交界,南与湖北交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南都”之称。汉代的二十八宿即光武帝刘秀及其主要将领大都是南阳人。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也曾“躬耕于南阳”,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后汉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试刊词     
<正>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自先秦设置“南阳郡”以来已有两千三百余年历史的名地,为中原之咽喉。这里平畴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已相当闻名,西汉时期,南阳已“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中赞誉道:“南阳为古宛县,……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因此,“于显乐部,既丽且康”的南阳,更享有  相似文献   

3.
<正>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郭沫若张衡,字平子,东汉建初三年(公元七八年)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省南阳县城北五十里)一个较为清贫的家庭。南阳一带,从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先进地区,东汉时有南都之称。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王朝的繁荣时期,当时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曾采取  相似文献   

4.
论史而著经世之略──读《光武帝刘秀传》朱绍侯,龚留柱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公元1世纪,天下分崩,四方扰攘。刘秀在群雄逐鹿之中,起身南阳,“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暴乱”,终于使中国历史重新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建立了东汉王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5.
“河南曲剧”(下称“曲剧”),即以往的“高台曲”。它是植根于辽阔中原大地上的一株艺苑香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它较早地而又较集中地在南阳、洛阳等地区流传、发展,故而有“南阳曲子”与“洛阳曲子”的称号。又因南阳一带盛行“大调曲子”(下称“大调”。即“古子曲”),所以又有着“南阳大调”与“洛阳小调”(下称“小调”)之  相似文献   

6.
<正> 刘太祥,男,1959年2月3日生,河南方城县人,编审。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许昌师专、南阳师专历史系任教,1988年到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编辑部工作。现任南阳师范学院《南都学坛》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南部学坛》主编。兼任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员,南阳市社科联委员、特邀理论研究员,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 “优秀编辑”, “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期刊)编辑”, “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南阳市第一届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南阳师范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学术园地中的两朵奇葩——《南都学坛》特色栏目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南都学坛》是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报,原名《南阳师专学报》,1981年创刊,1989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辟有“汉代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法律学研究”等栏目,在汉代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南都学坛》曾获河  相似文献   

8.
随州安居镇羊子山和南阳夏响铺两地鄂国墓葬的发掘,出土了一批与鄂侯相关的青铜器铭文,证明了西周早中期鄂国的都邑当在安居羊子山一带.由此上溯商代末年,鄂都亦应在此,而非通常所说的河南沁阳.西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所伐之鄂非安居羊子山鄂国都邑,亦非南阳西鄂,而是当时鄂国的别邑,即后世所称的东鄂(今湖北鄂州市).周厉王早期,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发动大规模反叛战争,几经曲折和反复,最后王师伐灭鄂国,少量鄂遗民被迁往河南南阳一带,新封鄂侯以续其祀,夏响铺鄂侯墓地即其遗存.此支鄂国遗民,清华简《系年》称为“小鄂”,后世亦称“西鄂”.鄂国作为西周中央王朝的藩属异姓诸侯,由臣服效忠到发动反叛而被诛灭,反映了当时统一贵族国家的结构形式已无法适应时代需要,将被未来历史发展所淘汰.  相似文献   

9.
李法惠 《南都学坛》2005,25(4):F002-F002
《南都学坛》2004年被转摘文章再次居全国师范学院学报榜首《南都学坛》是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开辟有“汉代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法学研究”等栏目。长期以来,坚持以刊发文史哲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宗旨,立足南阳,面向全国,突出地方特色,强化精品意识,精心组织稿件,严把质量关,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精心打造名刊,刊物质量稳步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两次蝉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  相似文献   

10.
<正>《南都学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之最高学府南阳师专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创办于1981年3月,原名《南阳师专学报》。分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季刊,共设一个编辑部,是全国师专中创办最早的学报之一。1989年1期起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获准向全国发行,1992年1期起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 南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刊方向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优势,相继开辟了《东汉文史研究》、《南阳作家作品研究》、《南都春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11.
<正>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出师表》中“南阳”一词的注释为:“郡名,在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似是而非,令人费解。因为作为“郡名”的南阳,历代境域迭有沿革,“注释”究就何代而言?明明南阳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何以反而“在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呢?本来,自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出师表》鸣世以后,由于后者中有“躬耕于南阳”的说法,以致千百年来的不少人,尤其是明、清时期豫、鄂两省的文人学士,对诸  相似文献   

12.
<正> 民间流传的“王莽撵刘秀”传说内容之丰富,流传时间之久远,在历史人物传说、特别是封建帝王传说中还是罕见的.本文拟就这一传说产生、流传的原因及其本身的价值作一初步探讨.一、传说产生的原因目前,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不同省区的这一传说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象遍布“流传区”的“搬倒井”,说是当年刘秀被王莽追得人困马乏,甚渴,恰遇此井,手搬而成.某某村的公鸡叫得先后不一,  相似文献   

13.
<正> 长江源远流长,如果从沱沱河的源头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算起,那么全长就有六千三百余公里,为我国内河之冠,在世界河流系列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正因为如此,长江除有一个通称外,各河段又有其异名利别称,数量之多,也是别的河流所不及的。各河段命名的根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取意于流经地区的自然特征。长江四川段通称“川江”,又因江津县附近河道弯曲而象形得;之“几江”之别名。为表现三峡风光之壮美,所以川江又有峡江的别称。长江进入江西段,同时汇九条支流,故曰“九江”。二是取之人文因素,有些异名是从古代的国名、州郡县名及其他名称移植或派生而来的。长江自宾昌以下至湖南城陵矶这一带原系汉代的荆江地区,故称荆江。九江之别称浔阳江的来历,就因为隋代曾在今九江市附近设置过浔阳郡,到唐代又改为浔阳县,往后人们就将这个郡县名移植为江河之名。安徽大通至马鞍山流程六百里,春秋时这一带属楚国管辖范围,所以称作“楚江”。下游江苏段因在隋代设有扬子津镇,加之扬州名声很大,这样人们就很自然地把这一段江面叫作扬子江。其另一别称京江也是如此而来  相似文献   

14.
<正> 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有一座与其美誉相匹配的民间歌谣宝库。其数量之丰富,流传之广泛,思想之深刻,艺术之完美,作用之巨大,都是其它文艺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南阳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象采宝人一样,把灿若繁星的民间歌谣挖掘出来,付诸文字,留存今人和后人,也把对民间歌谣特点的分析,发展民间歌谣的现实意义诸类理论问题提出来,以“吹糠见米”的精神,在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领域里留下我们初涉的浅浅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正>《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我校文科各系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提倡、优先发表经过认真研究对解决现实问题有创见有理论深度的论作,并辟有旨在突出地方性和师范性特色的“东汉文史研究”、“南阳作家作品研究”、“南阳地方春秋”、“教育教学研究”、“大学生论坛”、“南阳名人谱”等栏目。为逐步统一学报编辑加工和编排格式,使编辑在加工稿件时有章可循,并使作者了解撰稿中的一些基本格式与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的《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及兄弟学报的编排经验,结合我部编辑工作实践,特拟订“《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编排规范化试  相似文献   

16.
刘秀兴复汉室,整顿吏治,发展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东汉一百九十余年统治,是我国古代有为的政治家,史家论述颇详。然就其指导统一战争的实践来看,他不仅具有杰出的指挥才能,且在建军、用兵、战略诸方面均见识过人,也是一位有识的军事家。为此,探讨刘秀的军事思想,对于全面认识刘秀,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一、独树一帜的军事原则以文吏典军是刘秀的建军原则之一。更始元年,刘秀安辑河北,时王郎自立于邯郸,“郡县得王郎檄,皆望风响应,唯信都、和成二郡不降”。为了讨平王郎,刘秀籍二郡之兵力,命邓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又署从行北渡的文吏王霸、冯异、銚期、  相似文献   

17.
<正> 南阳,祖国的沃野,我们可爱的家乡。大约在距今50万年的中更新世(Q_2)里,伏牛山南麓的河川上“杏花山直立人”就巳披荆营肇,繁衍生息,当时序流入距今约2—1万年的全新世(Q_4)时,富饶的盆地里便氏族村舍星罗棋布,鸡犬相闻了。文明降临神州之后,它西周封申,春秋附楚,战国末一统于奏,是有大南阳郡。兹后,汉设宛县,历有兴衰,或为“一都之会”(《汉书·地理志》),或成“梅花城府”(明、清城垣),它的确不失为“既康且丽”(张衡:《南都赋》)的祖国大好河山上的“南北腰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  相似文献   

18.
刘秀自地皇三年(公元22年)于春陵发愤起兵,“昆阳之战,威震天下”。不到三年,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北)称帝;不久,定都洛阳,重建汉室;十余年间,夷灭群雄,“荡涤天下,诛鉏暴乱,兴继祖宗”。《后汉书·明帝纪》中称“仰惟先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以宁天下”。刘秀中兴汉业,功绩卓著,历代受到赞誉,史称“光武中兴”。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明代王夫之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刘秀所以能够取得中兴伟业,并非偶然,值得探讨。他“拨乱反正,以宁天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务悦民心”,改革弊政。王莽以新代汉,托古改制,倒行逆施,违背民意,以致怨声载道,哀鸿遍野,不仅弄得“农商失业,食货惧废”,山河破碎,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刘秀“长于民间”深知“稼穑艰难,百姓病害”,利用民心思汉,“廷揽英雄,务悦民意,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为了取悦民心,首光是平狱赦罪。刘秀针对王莽大兴冤狱,“狱多冤结”,政令酷繁,人人自危,早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持节经略河北时,就“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使“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建元同时,大赦天下。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又大赦天下,并下诏明确指出:“顷狱多冤人,  相似文献   

19.
王建中 《南都学坛》2004,24(1):9-14
公元197~207年,是诸葛亮自表"躬耕于南阳"的十年。此时的南阳(郡),无论是《汉书》、《后汉书》、《晋书》,还是《襄阳记》,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在"汉(水)以北"(习凿齿语)。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只能是躬耕于汉水以北之南阳,也就是习凿齿所说的"诸葛亮在南阳"。当时的南阳(郡),是全国第一大郡,在"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张衡语),不可能在"汉之阴",即"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草庐对"较之"隆中对",更加符合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实际和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东汉王朝的覆灭祸根实际上在光武中兴前便种下了。因为刘秀“依靠的统治集团是一个以南阳豪强集团为基干的豪强集团,一开始就显示出严重的兼并性与剖据性”,“黄巾军起义失败,后豪强各自依靠自己的武力,割据称雄,社会进入了大混乱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以豪门士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不同集团之间,频繁地通过自己的军事手段建立割据的封建政权,为了在战乱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总结历代的兴亡得失,包括实行封建法治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