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是父亲李顺达诞辰88周年、逝世20周年。为追忆父亲在新中国诞生前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农业战线上作出的杰出贡献,继承发扬他爱国奉献、求真实干的大无畏精神,在长治市委宣传部以及父亲生前部分老领导、老同志的帮助支持下,由原新华分社社长马明等几位老同志、老前辈与我们一起组织编写了《太行劲松——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一书,于十六大前夕出版。这篇文章就是该书中的部分内容,以此作为纪念父亲的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峦。60年前,李顺达率领28户农民组成农林牧合作社,战穷山斗恶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丰产“金星奖章”,毛主席题词“金星英雄”,轰动一时,成为全国著名劳模。  相似文献   

3.
1951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新华社播发的《李顺达建议山西农民捐献飞机两架》的倡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努力增加生产,抗美援朝,爱国捐献活动在中国农民中开展起来。9月,李顺达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邀各界代表一起吃饭。和毛主席同桌吃饭的有农民、工人、军烈属、  相似文献   

4.
亦名 《山西老年》2014,(6):20-20
李顺达曾在全国有限高的知名度,他是中共第八、九、十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他所在的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在中国地图上,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时间长,在著名劳模李顺达(已故)、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下乡蹲点的次数多,对西沟的情况比较熟悉。顺达、纪兰同志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发展生产力,创建先进文化阵地,为广大干部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等方面有许多故事。下面记述的是其中的几个片断:一心为大伙李顺达同志1938年在减租减息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他始终和周围的穷哥们团结战斗在一起,与大伙共同谋福利。1944年,李顺达带头办起了太行山上的第一个互助组。仅两年时间,就提高了生产…  相似文献   

6.
党员父亲     
父亲是1969年在部队入党的。父亲退伍后,在地方民政局的一个下属单位上班。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常加班不计报酬。一年的工作下来,最让父亲欣慰的是——荣获“优秀党员”的称号。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有时也看不起父亲年  相似文献   

7.
在村庄与国家之间——劳动模范李顺达的个人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三个历史时段叙述了李顺达在中国革命和生产建设中,由逃荒要饭的农民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生活史实,展现了个体、村庄与国家三者关系的生成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李顺达在村庄与国家间所扮演的角色和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九月是我们的祖父李鼎铭先生诞辰130周年。 李鼎铭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时期。他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团结合作。1941年后,他先后出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和边区政府副主席。  相似文献   

9.
李顺达,1915年10月17日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东山底村,15岁随母举家逃荒到山西平顺县西沟村落户。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带头在全国较早地建立了由6户农民参加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从河南林州逃荒要饭至山西平顺西沟村的穷苦农民,在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这人就是名闻太行乃至全国的英模李顺达。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26日是我的父亲李 强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他生活于中 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过新民 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时 期,他参与救国救民的历史活动, 属于近代以来爱国的先进的中国人 中的一员,属于从民主主义走向共 产主义的人们中的一员。他的一 生,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 事业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20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我校计算机学院2007级学生徐图荣获"(非数学类)全国二等奖",这也是重庆高校在该届赛事上取得的最高奖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办,每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13.
王造时是江西省安福县人,是全国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期间,他的主要活动虽然在江西,但他的爱国抗日的言行在整个国统区有着广泛影响,对我国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王造时之所以能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决非偶然,其爱国思想是在他的长期生涯中逐步形成的。他生于1902年8月3日(清光绪壬寅年6月30日),8岁“启蒙”,接受了新式教  相似文献   

14.
在他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高峰身为著名爱国港商、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的二公子,曾智雄对父亲从小就顶礼膜拜。在他的眼中,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父亲在他面前就是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5.
吕斌 《华人时刊》2013,(1):20-22
当今中国,能够在科学与人文两个领域同时取得卓越成就的,应该非杨叔子莫属。他是中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者杨叔子;爱党爱国痴迷事业1933年9月,杨叔子出生在江西湖口的一个书香世家。杨家十五代人,代代秀才不断,被称为"一线穿珠秀才杨家"。父亲对杨叔子最大的影响,是爱国。1938年夏天,日本鬼子进犯  相似文献   

16.
正1993年我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北京黄埔同学会上,认识了李老先生。他身体健壮,很是健谈,他知道我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让我带他向我父亲问好,并让我有时间多到他家聊聊。于是,我走入了李老人的生活,也了解到他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力排众议,坚持为黄埔做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曾在湖南、海南出资办学,为北京黄埔大学捐资助学,主张开展民办教育来振兴四个现代化,还在北京成立了黄埔敬老院……  相似文献   

17.
困境中遇到知心爱人 今年49岁的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聪颖过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1985年,在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时,因在全国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他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马师孔(号蓝天),1909年出生,1934年2月由一个叫李进步的人介绍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因病去世。从我能记忆到父亲去世这些年里,他经常有病,很少谈及过去。对父亲来说,谈及过去,似乎是一件痛苦、悲伤、  相似文献   

19.
一、李珥的生平及其活动的时代背景李珥是十六世纪朝鲜的著名哲学家、爱国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李珥,字叔献,号栗谷,生于1536年,死于1584年,终年49岁。他父亲元秀任过司宪府监察,议政府佐赞成等职。母亲姓申,号为师任堂,精通经书、诗文、书画。她对李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李珥7岁时“始受学于母夫人间,就外传不劳而学日就,至是文理该贯,四书诸经率皆自通》8岁作汉诗,使人惊叹。13岁考中进士初试,19岁离家进金刚山专门研究佛教,号称“义庵”。约经一年研究,“逐疑其学之邪”回到家乡“复取圣贤书”,专心致志研究儒家。20岁,著述《自警文11条》,第1条里写到:  相似文献   

20.
朝鲜族共产党员、著名的抗日英雄李红光(1910—1935年),是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南满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虽然他的一生只活了二十五年,然而他用行动写下的光荣的历史却长留人间。在苦难中走上革命的征途李红光,原名李弘海,又名李义山。1910年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的一个贫苦农家中。李红光的家庭成员有:祖父、父亲、母亲、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他父亲的肩上,父亲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所得收入只能勉强使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