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 朱光潜先生译完黑格尔的《美学》后,就选译了《歌德谈话录》。他讲他的心情时说:“如从九霄云雾中转到脚踏实地,呼吸着尘世间的新鲜空气,是一种乐趣和精神上的大解脱。”这是因为黑格尔的美学论著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多于具体的事物的论述,而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录》则是亲切具体,平易近人的。而《谈话录》也正是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思想和艺术创作的总结。它内容丰富,感情流畅,明白易懂;他是把他的美学思想溶解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中去了。因此,《谈话录》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总结。这位文学巨人,在人生旅途上几十年的长途跋涉,对于自己走过的道路,每一步都感受到地上的砂粒、路边的野草、鲜花和荆棘;在这几十年的旅途上也流下了诗人的心血和泪水;经受了感情上的欢乐和痛苦。但今天,留给我们后世的,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分珍贵的遗产。正如他创作《普罗米修斯》中的主人翁一样,他也为人类的艺术世界添上了火种。而《谈话录》的整理者爱克曼,也由于此书之不朽而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2.
(一) 歌德在谈到他的剧本《塔索》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我有塔索的生平,我有自己的生平,我把这两个奇特人物和他们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我心中就浮起塔索的形象……关于我的描绘,可以说句真话:这部剧本是我的骨头中的一根骨头,我的肉中的一块肉。”(《歌德谈话录》第146页)象歌  相似文献   

3.
创造美学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美学来研究艺术创造力的新学科,又可以称之为文艺创造学。一创造美学的提出也许有人会问:美学中不是也谈到艺术创造问题吗?为什么另外要提出创造美学呢? 我认为,自从近代鲍姆嘉通第一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以来,以美学为名的论著或类似这方面的论著层出不穷。但不管是《歌德谈话录》也好,还是黑格尔的《美学》也好,  相似文献   

4.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六十多年来,他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多种世界著名美学名著。现在,朱先生虽已年逾八十,但老当益壮,仍撰写和结集出版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并在翻译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美学著作《新科学》。  相似文献   

5.
贵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出之《歌德在中国》一文,称:“中国人在自己的著作中最早论及歌德的,恐怕仍要推鲁迅先生。”随即举出鲁迅于一九○七年写的《人之历史》及《摩罗诗力说》为证。其实不确!王国维于一九○四年夏天所写的《红楼梦评论》,早已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之为“宇  相似文献   

6.
<正> 歌德说过:“现实主义作家认为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性文学体裁,把人物看作小说的灵魂.”(《歌德谈话录》)中国现代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难以胜数的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在各类人物形象中,我以为农民形象塑造得尤为出色.从二十年代初期的阿Q、闰土、运秧(王任叔:《疲惫者》)、多理(许杰:《惨雾》)到三十年代的奚大有(王统照:《山雨》)、阿毛(鲁彦:《乡下》)、老通宝(茅盾:《春蚕》)、立秋(叶紫:《丰收》),一直到四十年代的李有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张裕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郭全海(周立波:《暴风骤雨》)等等,一个个形神毕肖、真实感人的农民形象深深镌刻在广大读者的脑海之中.中国现代小说中这些主要农民形象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一个个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物典型,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总体上构成了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蕴着博大恢宏的社会容量,生动地体现着我国广大农村巨大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鲜明轨迹这样一个形象体系.这一形象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诗与真》(《歌德自传》)是歌德晚年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是研究歌德及其作品最直接的资料,而且本身就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传记文学名著。我国早在抗日战争以前,这部近千页的巨著,上海生活书店就出版了思慕同志翻译的全译本。但是此书可能出书较早,而又印数不多,流传不广,所以很少有人提及,就是有提到的也多有错误之处。杨武能同志《歌德在中国》(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  相似文献   

8.
论作家的双重人格王守雪双重人格作为许多作家在心理、行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已有人提出,逐渐成为被人们公认的事实。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评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恩格斯说歌德:“歌德有时非常伟...  相似文献   

9.
莎剧艺术杂谈王元化哈姆雷特的犹豫歌德在《威廉·麦斯脱的学习时代》中援引哈姆雷特的一句话,“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以为这是理解哈姆雷特行动犹豫迟缓的关键。歌德说:“莎士比亚是要表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能胜任...  相似文献   

10.
歌德与郁达夫出生于不同的国度,生活在不同的世纪,但他们却在几乎相同的年龄,出于相近的原因,运用类似的手法,写出了情感与结局都很接近的传世之作──1774年.在德国被称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运动中,25岁的歌德出版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1922年,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26岁的郁达夫发表了《沉沦》。维特在爱情与社会上均遭挫折之后,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沉沦》的主人公则在失恋与被人歧视的痛苦中投海自尽。上述两部充满感伤和愤懑的作品,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文学是借助古希腊文学的创作养分,汲取其中的美学思想,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德国古典文学创作比较成熟的表现在于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和艺术的执着追求,寻找在有限的艺术形式下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性。为此,从歌德诗剧代表作品《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歌德的作品美学思想:一是古典美学《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与希腊悲剧的关联性;二是歌德剧本创作的具体表现;三是《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中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12.
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杨武能同志《歌德在中国》一文,内容翔实,读来很有收获。但有一点似乎不够确切,提出来请作者考虑。杨武能同志认为:中国首先介绍歌德是由赵必振译述的叫《德意志文章六大家列传》一本书。时间在  相似文献   

13.
歌德与“世界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东诗集》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中国戏剧和小说影响。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来提高宽容度,他的"世界文学"我们现在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对话和交换。在这些对话和交换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趋明显,个性却也并未被抹杀。歌德通过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来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并宽容地对待这些观点,平静地接受或忽略它们。歌德赞同康德艺术和科学相互启发的观点。他的科学实践以及"世界文学"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一切生命体在不同中体现出的统一和和谐。  相似文献   

14.
<正> 大凡读过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和庐隐的《或人的悲哀》(以下简称《或人》)的人,都会感到:尽管两篇小说在篇  相似文献   

15.
读了刘歌德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也谈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裁《江汉沦坛》1984年第7期),启发很大,得益非浅。但从我们双方的不同意见来看,问题还可以进一步讨论。这里,我想就到底怎么理解“实质”和“核心”以及明确两者真实关系的意义等问题,作点粗略的说明,期于刘歌德同志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德国人尊歌德为“魏玛的孔夫子”.意在说明这位大诗人思想的深刻、学识的广博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的巨大;本文袭用此一提法,则只是为了指出歌德与中国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八八六年,也就是说在歌德逝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以后,在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著名学者彼德曼的《歌德研究》一书;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问题来进行研究。自此,这个问题便引起人们注意,相继又出现了卫礼貟(Richard Wilhelm)、施泰格尔(E·Staiger)和柯梅勒(M·Kommerell)等重要研究家。  相似文献   

17.
陈希亮 《云梦学刊》2009,30(6):18-24
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公认的研究晚年胡适的必备参考书。该书现有台北联经、北京友谊和新星三个版本。各版本均有不同程度的舛误,新星版的“技术处理”问题尤多。联系是书中胡适关于学术训练和学术规范的种种论述.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开场白 客:周先生,您自称是"百岁学人",而婉言谢绝了其他一些头衔,如大师、导师、泰斗之类.我们这篇谈话录题目叫做"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您觉得可以吗?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06,(5):309-310
1.仰海峰著:《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版,定价23.00元。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周恩来自述———同外国人士谈话录》,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定价21.00元。3、陈平原著:《大学何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定价24.00元。4、王远明著:《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定价45.00元。5、徐薪著:《犹太人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月版,定价35.00元。6、〔英〕菲利普·布郎、休·劳德著:《资本主义与社会进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西欧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描写“世纪儿”的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歌德的《少年维持的烦恼》、复多布里昂的《勒内》、塞南古的《奥培曼》、贡斯当的《阿道尔夫》、缓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以及拜伦的喘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有着相似的病态性格,他们往往被忧郁迷们的情绪所困扰而难以自拔。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经指出:“十九世纪早期的忧郁是一种病,这种病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国家所独有的,它是一场由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的瘟疫,就象中世纪常常传遍整个欧洲的那次宗教狂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