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且在建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上已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但在生态环境、农业结构、科技水平和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应从加强生态农业意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推广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及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包括"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不同发展模式,现代石油农业虽然很好地提高了作物单产和农业经济效益,但它具有发展的非持续性特点;现代生态农业作为目前比较理想的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逐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现代生态农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突出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中国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传统经验和资源优势,应当很好地借鉴东亚地区的有关经验,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3.
苏州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恶化问题,而两种功能之间又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要优化苏州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需要努力促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与修复传统自然农业文化(其中首要的是传统生态农业经验)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修复传统自然农业文化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才能达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重塑等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部优势主要是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有生态农业的实践探索;内部劣势主要是资源制约、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外部机会主要是宏观政策支持、工业反哺拉动、社会需求推动;外部挑战主要是政府监管与生产经营协同难度大,优质与优价的协同较难,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难度大。总体上说,安徽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要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安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通过农业生产链的两端延伸,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系列化及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因此生态农业应借力技术、信息、文化等服务产业推动生态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安徽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存在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资源粗放式利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不足、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限制了地区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采用聚类分析将安徽16个城市划分成三大类别,针对安徽不同地区特点,立足自然区域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探索符合安徽实际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恶化问题,而两种功能之间又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以S市为例来看,优化农业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是发展生态农业,但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着轻视嫁接传统生态农业经验的盲区;优化农业文化功能的主要措施是修复传统自然农业文化,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保护的软肋。要优化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需要努力促成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与传统自然农业文化(其中首要的是传统生态农业经验)修复的有机结合,以达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重塑等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的景观布局、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布局、循环系统建设和生物关系重建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分别在帚观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和群落以下层次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营造基本格局。景观生态布局包括生物保护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生态安全规划和景观美学规划等。循环系统建设包括农田系统循环、农牧系统循环、农业加工循环、农村内部循环、城市农村循环和生物地球循环。生物关系重建是针对当前农业的生物关系被简化、被分割的情况提出的,以作物为核心的生物关系为例,可通过与昆虫、微生物、大型动物、乔、灌、草和其他作物建立起恰当关系,改善作物养分供应,实现对有害生物控制和对资源高效利用。这三大措施所支撑的中国生态农业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农业发展的道路,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先进机械制造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企业、农业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了这些措施也就为生态农业建设的科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干旱区经济的主体是农业,而绿洲是其载体。绿洲农业经济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因此选择适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生态农业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仍需在绿洲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人口资源与环境、能源、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基础等重大战略问题上进一步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低碳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为目标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正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的特殊区位与生态属性,使发展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成为必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条件、发展生态农业的丰富经验与现实基础、以丰富的科教与智力资源作支撑以及各个层面的制度创新,使实现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成为可能。未来大秦岭生态城市群农业建设模式应注意突出特色和农业产业体系的生态友好性,在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功能,诱发农业的经济功能,同时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通过强化政府的引导与媒体的宣传、强化金融支持与改革以及实施生态农业品牌化战略等,促进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作为替代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常规农业的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培育高素质的农民、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中,农民也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农民的发展特别是农民主体性的增强和发展能力的提高,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及推广应用、健全生态农业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具体措施,以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是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冀南平原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在此建立特色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到的优势。以邯郸市平原地区为例,探讨了在冀南平原建立特色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践中有必要在农地使用制度、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农业产业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福建省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条件,不仅光温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农业生物物种多样。近年来,生态强省建设卓有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为现代循环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厚实的平台。剖析了循环农业面临的物质合理流动的循环性,内生增长类型的综合性,高效有序运作的自然性,整体和谐发展的持续性,促进互利共赢的统筹性等挑战。提出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生态、防灾减害,防治污染、循环利用,选育良种、提高效率,多元投入、增强实力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它与国家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息息相关。通过阐述生态安全、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的内涵,在总结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指出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最后论述我国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由于资源禀赋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同,农业发展思想也大不相同,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通过审视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状况、生态文明思想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变革,指出生态文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特征,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振兴农业是西部开发的重要课题。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场退化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不能扬长避短利用农业资源。入世意味着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直接竞争 ,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入世还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发展农村经济 ,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8.
江淮分水岭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肉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率低等问题,区域内传统农业的前景不容乐观。经研究发现江淮分水岭经济发展迅速、观光农业资源丰富、旅游需求强烈,非常适宜观光农业的发展。结合发展现状及开发误区,因地制宜地对江淮分水岭进行区域划分,提出开发建设构想框架及具体发展模式。以期待合理整合观光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因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发展生态经济,要以消耗最小的资源,将生态资源变成有效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