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定义视角多样、类别多维,这为课程理论带来丰富的同时,也为课程实践带来困惑甚至混乱.对课程定义的指摘缘于课程属概念的不清与外延的模糊.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认为,课程的属概念是文化,其外延包括课程文本、课程主体与课程实践.课程具有实践品性,表现为:课程具有文化工具性;课程具有文化本体性;课程与文化具有相互建构性.厘清课程概念,从文化视角解析课程实践品性是课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职开放性课程的目的在于课程形态重构,主要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以及课程制度重构。把握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与体现专业特点相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凸现核心能力与培养特长相结合。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终身教育开放性课程、全面发展开放性课程、专业基础开放性课程、工作能力培养开放性课程以及特长发展开放性课程等。  相似文献   

3.
课程建设是高校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关涉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利于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从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的过程控制方面阐述系统科学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并从课程投入保障、课程建设的评估指标设计、课程建设项目研究、课程评估等方面论述课程建设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和现实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大课程”的“大德育”观念出发 ,提出了实践德育课程的基本内涵 ,阐述了实践德育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教育学依据和德育学依据 ,并根据现代德育课程发展要求 ,提出了按照德育课程理念进行公共理论课程建设、积极吸纳学校经常开展的有德性的实践活动、按照现代德育课程理念进行实践德育课程总体开发及加强实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等现实策略 ,并提出了把实践德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构建 ,用包含直接德育课程和间接德育课程、学科德育课程和实践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的“大德育课程观”来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着新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文章在认真解读新纲要的基础上,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现代课程意识以及培养途径给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地方课程是连接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桥梁.当前关于地方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课程的开发和价值定住,很少涉及地方课程的实施策略.因此,以新乡市卫滨区实施的地方课程"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为例,探讨地方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助于促进地方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那么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与发展趋势,认为课程设置应加强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实施应加强实践环节,同时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程生态建构将课程建设视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的、系统的、互动的课程生态系统,包括课程价值目标系统、课程内容系统、课程教学系统以及课程评价反馈系统的生态建构。长沙师范学院的女性修养课程建设有意识地贯彻课程生态建构理念,使该门课程建设亦可作为课程生态建构的典范案例。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大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大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课程概念的争论、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探讨、课程的本土化问题、课程的设置、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发展的趋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于课程概念的混乱造成课程实践的混乱;课程指导思想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零散、片面;课程个性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僵化、单一、盲目趋同.可以说,对大学课程所进行的研究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课程的预设性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学生被迫游离在课程运作的边缘,学生的课程意识亟待激发和创设。课程自身发展的特点要求课程建构应该围绕学生开展。从课程文本分析的视野探究学生课程意识的创立,即是从学生课程的目标意识、建构意识、实施意识、评估意识和享用意识探讨学生课程意识的创立,课程文本在学生课程意识创立的背景下分别演变成自传文本、发展文本、生活文本、生产文本和美学文本。课程文本在学生课程意识创立下的演变趋势,引发学校课程理论深入思考学生课程运作参与模式,启迪学生体会学校课程发展理论的含义与形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生物学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既有校内的课程资源,又有校外的课程资源。以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因地制宜,整合区域资源,使生物能基于生活化真正为学生所接纳及运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课程立德树人效能,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影响高校课程立德树人的效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所需要的能力,既包括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自觉性,也包括教师从事高校课程思政应该具备的课程生产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等。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来看,部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是影响高校课程立德树人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教师育人的使命感、实践课程思政的自觉性、课程思政的课程生产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等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共同体是由课程利益相关者(包括课程团队教师、教务工作者、课程设计者、学生、思政工作者等)以学校和学院制度为契约基础自发生成的一种互助团队形式,以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课程立德树人效能为终极目标,通过共同体情感共愉、凝聚共识、良治善治、共享共赢等功能促进高校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成就,进而实现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协商课程与领悟课程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协商课程是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领悟课程是指各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正式课程决定并影响运作课程。协商课程与领悟课程的相同之处在于均是针对以泰勒模式为主流的现代课程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有相同的立论基础,强调还原课程的本真价值,强调师生的平等和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同之处在于协商课程更强调协商过程,反对教师独裁,是外显的;而领悟课程强调领悟的过程和结果,反对忠实地执行课程,是内隐的。  相似文献   

14.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需要考虑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性质 ,把普通文化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 ,丰富课程类型 ,以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新型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课程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我国的课程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我国学者所借鉴的后现代课程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限于派纳等1995年提出的"课程理解"阶段之前的成果.实际上,此后在西方学术界,后现代课程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后现代课程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新主张不胜枚举,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高夫的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主义课程观、雷诺兹的课程航线思想、利文斯通的课程未来学观点、佛耐丁关于科技发展对课程影响的反思、胡文松后结构主义游牧的课程思考方式、弗莉娜的课程动态学思想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扩展了课程再概念化的内涵,进一步颠覆了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注重技术理性和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从"课程理解"范式的基础上向"课程反思"和"课程改造"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权利体现在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各个环节。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受到专科时期课程政策、标准和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课程权利的不平等。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界定入手,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课程权利不平等现状和矛盾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实现师生课程权利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价值取向对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运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个人本位三种不同课程价值取向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就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理念,拓展课程资源,增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设计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在国家宏观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体现学生、学校和社会差异性等特征.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协调好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开展积极的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解决好课程的兴趣性和学术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建设者,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是影响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地图是 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提升课程质量的技术方式,已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改革中展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课程地图内 涵、绘制程序和应用发展以及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问题的系统梳理,论证课程地图应用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现实需求以及 课程地图对幼儿园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作用。通过课程地图应用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实践行动,例示课程地图应用在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方式,实证绘制课程地图对幼儿园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品 《成才与就业》2013,(21):35-35
我认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的提法,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教育课程处于“粗放式”状态,即注重课程量的扩张,忽视课程质的提升,课程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课程在设置上趋同化倾向严重,课程资源分散,浪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