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廷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4)
《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这句中的“完聚”是什么意思呢?杜预注:“完城郭,肆人民。”一千外年来,人们多采用他的说法。下面抄录的是现代很有影响的四部书中关于这两个词的注释。 完,修茸,指城郊。聚,指聚集百姓。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修治城郭,聚集百姓。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古代散文选》) 完:完成城郭修筑。聚:集合人民。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编《历代文选》) 完读为捖,抗即博,完聚,如说博聚。大叔将要偷袭郑国,所以搏聚人民。 (罗根泽:《先秦散文选注》) 罗先生的解释虽与前面几种解释有所不同,可是在内容上认为是聚集人民,在句形上是动词省略宾语,却是和前几种说法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徐玲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3,(2)
《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庄公战胜其弟公叔段于鄢一事。文中有这么一句:“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讲了公叔段为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做了一些战前准备。按一九六二年出版的由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解释,这些战前准备即修城和聚集百姓 相似文献
3.
“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现代汉语中以“是”为述语的“是”字句颇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1、形式上,“是”是谓语的一部分,但不是其主要部分。2、“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在句法方面受到的限制很小,几乎各种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3、“是”字句的宾语不但同述语“是”有联系,而且同 相似文献
4.
宫兆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目前在古汉语教学中,对“名(受事)——之——动”这种结构的认识和分析仍然有很大的分歧,还很有讨论的必要。上述结构究竟是前置宾语加“之”,还是主谓结构加“之”?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探讨一下二者的区别。一、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1.1 句法结构(1) 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 (《左传·僖公三十年》) 相似文献
5.
常纯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把”字有表示前置宾语的作用,“把”字句是“倒装句”、“变式句”。——初中《汉语》这样讲,一些语法论著也这样说,似乎已成定论。其实,这个提法有问题,值得商榷。 (一)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只能有一种,但是,语法教学体系可以有几种。无论哪种语法教学体系,都必须反映这种语言的现实,符合这种语言的内部规律,必须便于人们学习和应 相似文献
6.
周莹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上古汉语中,“是”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语法特点同“此、兹、斯、之”相同,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在句子中,它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作定语时,一般只表指示,用作主、宾时,则兼表指示和称代。这都与“兹、之、此、斯”相同。但是,在春秋早期以前,指示代词“是”作宾语时,有一个不同于其它指示代词的特点。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指出:“‘是’作宾语,在上古文中,有时倒置在动词前,《诗经》这类句例不少, 相似文献
7.
“述语+体词宾语”这一结构中,述语(以下记为V)和体词宾语(以下记为Np)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抽象关系,但是,个别的,具体的V和Np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很复杂的。这种关系对第一语言教学来说好象不太重要,因为人们可以在这样或那样的逻辑关系中去领会所传达出的信息。比如“写汉字”是写出来后成为汉字;“写黑板”是写出来的东西在黑板上;“写粉笔”是用粉笔来写,等等。而有格助词的语言却用不同的格助词来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比如在日语里把上述的例子,用不同的格助词来表示不同的逻辑关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宾语前置”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词序现象而予以重视的。但什么是“宾语前置”,各类语法著作及古汉语教材却表述得含混不清,或者没有表述。这就为语法教学带来一些疑问和矛盾。 什么是“宾语前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宾语”。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宾语:动词的一种连带成分……。”(74页)还是没有说清楚。这种“连带成份”,究竟指的是一种句子成分,还是一种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呢?请看 相似文献
9.
范颖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18-21
“民众的大联合”思想来源于毛泽东早期的重要代表作《民众的大联合》。它是青年毛泽东在五四爱国运动热潮的感召下,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来回应社会召唤的一篇时政文章。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来寻找毛泽东早期“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来源,有助于对毛泽东早期“民众的大联合”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更加完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例①:种他几亩试验田。例②:写他几十张纸。例③:搞他一个一清二楚。例④:喝他个痛快。上述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称这种格式中的“他”为虚假宾语。“他”为什么是虚假宾语?“他”作虚假宾语的作用何在?一般的语法书中极少提及。其实,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他”为什么是虚假宾语?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确定有关宾语的定义。黄伯荣认为,“宾语是述语的后置成分或连带成分,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常纯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一、“前置宾语”问题的提出 “前置宾语”最早是黎锦熙先生提出来的。早在1924年2月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中黎锦熙先生就说:“名词在宾位的,就是这句中述说词所带的宾语”(33页),“但是在习惯上,常用一个介词‘把’将双宾的正宾位提前;例如: 我把一本书送张先生。(35页) 相似文献
12.
许剑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3):119-124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实例论证"他研究棉花是‘黑劳模'"这种句子语法上的可接受性,归纳出结构形式为"主语+动1+是+宾语"的动词连用句,并探讨它与相关句式的变换情况,着重比较了它们之间语义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朱声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5,(1)
有些古汉语著作在划分古汉语词类时,不设“助词”。全国电大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也是如此。由于不设助词,有的著作称“之”为介词,郭等编《古代汉语》把“之”称作“连词”。古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助词?不设助词是否行得通?这些问题姑且不论。就“之”是连词而论,带来的问题就不少。 相似文献
14.
15.
李晋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前置宾语”之说,由来已久。早在一九二四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出版,著者黎锦熙先生首先提出了这一说法,此后许多著名语法学家都表示赞同。一九五六年,《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也采用了这种主张,不过,缩小了所指的范围。为阐述“暂拟系统”而编写的《语法和语法教学》一书中有一篇《宾语的位置》,专就“前 相似文献
16.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迈过对“动宾式动词十宾语”的变换形式和“O_1”的语义指向的考察,对宾语进行了语义上的分类,主要分为对象宾语、使动宾语、予夺宾语、相关宾语、目标宾语、结果实话、目的宾语、原因宾语、施事宾语、处所宾语、数亚宾语。最后讨论了与该格式的变换相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奚彦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89-92,99
日常语境是民众社会心理表征的重要维度,对于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深度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语词路径的民众“随”之观念选取,并将其提升为本土的实质心理学概念。“随”作为中国民众日常语境中一个常用的观念范畴,表征着中国民众一种重要的观念理解与现象归因方式,体现着民众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心理。文章通过“随”之观念的日常语境设定及质化考察,探究“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内涵,指出其所具有的本土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们对"非公经济"这个概念的质疑越来越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而是关系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战略和政策的问题.对经济组织最有意义的划分不是"公有"还是"非公有","国家所有"和"民众所有"的界限在市场经济中的界定才是十分必要的.希望国家在称谓上以"民众经济"取代"非公经济",并在相关政策上体现"民众经济"的理念.一个"众"字充分体现了"民众经济"的社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郑任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4):85-91
刘基的“大一统”思想,主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是维系统一和安定天下的保障;提出天下发展的方向是“大同”,向往各民族兼容并包、和谐共处;揭橥“大一统”的根本在于保民安民。在元末乱世,刘基深入思考长治久安的治理方略,热切追求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扶翊明朝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并提出了“德者主也,政者佐也,财者使也”的一套凝聚、安定百姓的“聚人之道”。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中.自我实现是人生需要的最高层次。共产党人则把自我实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引导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个党员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是当前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热河南路街道工委自2007年以来.在辖区党组织中开展“党员之星”评比活动.以社区党组织为单位.采取群众推荐、党员互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