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洛克的《政府论》两篇是17世纪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性论著。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用英文写过一篇题为《洛克的〈政府论〉两篇研究》的论文,但该文从未公开发表,因此很少有人读过。然而前些年有关胡适是否研究过洛克、因而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中是否有英国古典自由主义背景等问题,引起过学界的一系列讨论。近年来作者搜集到了胡适的若干篇未刊英文手稿,这里先将此文译出(见附录),并就邵建先生和江勇振先生之间讨论的问题做一初步回应,以期能使这些问题得到一个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张高杰 《兰州学刊》2010,(6):185-187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生前唯一被刊发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日记。它先是在《新青年》上连载,后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留学日记》虽然是私人文本,胡适却成功地使它走向公共领域,参与现代文化生产和舆论空间创造,并且通过它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五四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尝试后集》收录了胡适《尝试集》外公开发表的部分诗作,更多诗篇则是从胡适日记、遗稿中辑录的,当时未曾公开发表。这些诗歌是胡适的抒情谴怀之作,展示了胡适特殊的情感世界。从《尝试后集》看胡适的情感世界,可以使我们对胡适思想和人格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胡适在海外留学时期所面对的思想文化资源,与章士钊、陈独秀等民初重要人物构成的国内文化界当然会有诸多的不同。在历史际遇之中,他们以通信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有时代意义的沟通平台。在胡适与《甲寅杂志》的通信之中,章士钊关心的是时政、政治体制之类的东西,是典型的民初政论刊物的思维取径。胡适与《新青年》陈独秀的通信,反映出二人对中国社会与文学现代变革的共同追求,对中国思想文化改造的共同雄心,奠定了两人合作的思想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基础。"输入文明"所构成的时代强音,沟通了海内外共同关注文学的两个不同的思想文化变革空间,在此之后自然就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登场。  相似文献   

5.
钟扬  戴文红 《江淮论坛》2003,1(4):131-136
将陈独秀与胡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陈独秀再三催促与坦诚切磋,胡适未必能“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前已基本形成其新文化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远非仅仅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响应或为文学革命鸣锣开道,其思想内涵也是极其深刻与丰富的。其一为“革命”正名,其二指明文学革命与政治革新的关系,其三确立文学革命的对象,其四明确文学革命的目标。而以往的研究对这份“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的思想内涵的估量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期,曾经系统地学习美国的议会议事程序.他在作<口述自传>时谈及此事但语焉不详.考证此史实不仅可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且对于了解胡适的思想历程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扬 《东岳论丛》2011,32(2):59-62
"存疑主义"是胡适在清代朴学的基础上,从赫胥黎自创的Agnosticism这个概念中截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胡适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考证中一直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他的《〈水浒传〉考证》、《〈水浒传〉后考》、《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序》、《〈红楼梦〉考证》和《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等重要论著,其写作过程和文章结构无不是"存疑主义"这一学术方法的体现。这种方法在胡适对白话小说文字的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2,(1):149-153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献不仅在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创性上,而且为中古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的学术路径,这对后世治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胡适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胡适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呈正面的,抑或负面的倾向?……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青年学者胡晓,经过多年的艰辛求索,撰成了《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一书,对上述问题创发新议,使胡适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胡适思想。作为一个实验主义者,胡适一生讲究实效,不尚空议;对纯理论的思辨没有兴趣,他所关心的是“这个那个问题的解决”。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贴得很近,他的著述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10.
徐改平 《学术界》2007,12(3):114-117
《胡适全集》第12卷收录的《宿命论者的屠格涅夫》一文的作者应为胡遹。首先,根据全集注释的出处,此文的原发刊物为《中央大学半月刊》1930年第1卷第7期。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册期刊上,在目录页与正文署名的地方都印着“胡遹”,刊物的前后均无任何按语说明其出自胡适。学术界也没有发现胡适曾用过胡遹这一笔名;其次,文章表现出的观念与胡适素来的文学观念与翻译理念都不吻合,也不符合1930年前后胡适的政治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1.
曹尔堪是清初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作风格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曹尔堪词作的认识研究明显不足,对曹尔堪所论较多的是他在清初三次大型词作唱和活动中所起的组织倡导作用,而对于其词作本身对当时词坛的影响则所论甚少。其实,曹尔堪词作风格对明末清初词风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连义 《阴山学刊》2010,(4):45-48,116
路遥早期的创作虽然并不引人注意,艺术成就也有限,但却是其创作的一个基础性的阶段,作品中对政治的处理、劳动人民的歌颂、乡村秩序的书写等都对以后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方面缘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则与作家成长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邓建中 《云梦学刊》2003,24(2):83-85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的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4.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2,33(3):109-112
美国当代著名犹裔作家菲利普·罗斯以其创作深刻诠释了他对犹太性的独特认知:其早期创作以一种反叛的眼光审视犹太传统中的阴暗,对犹太传统的反拨体现出他对犹太性的一种逆向性认知;后期创作则以特别的散居观对待流散的客民生活,在“世界中发现家园,家园中发现世界”,其淡化的犹太身份、对普世意义的寻找体现出罗斯对犹太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普罗文学和朝鲜新倾向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蒋光慈与崔曙海的早期小说作品有着相似的社会内容和精神追求,但同时又有差异.崔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抵抗精神是体验化的,而蒋的则是观念化的;崔的作品倾向于现实主义,笔触自然,而蒋的作品则趋向于浪漫主义,过于观念化.两者因生活实践的局限性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缺乏,在创作上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曹莉芳 《云梦学刊》2001,22(6):87-88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被视作架通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发展的重要桥梁之一,了解他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对于演奏者更好的诠释、演奏他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一位将日本文学推向国际舞台的当代日本畅销书作家,以其《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早期创作书写了日本后工业时代都市青年在物质化进程中被挤压和损害后所表现出的亚健康心理,揭露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对彼岸世界的幻想、对生命本真的珍惜、对纯洁爱情的向往,构成了村上春树心灵救赎的良药。村上春树的早期创作为现实社会中陷入精神困顿的人们实现自我救赎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拟从村上春树早期长篇小说所表现出的救赎主题出发,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仲强 《阴山学刊》2011,(4):77-81,91
一向充满童真诗意,倡导“护生”的丰子恺,解放后,他的创作开始由童真诗意转变为时代主题和历史叙事,不但如此,在他后期的散文里竞不吝笔墨向人们展示有违佛性的“杀生”场景,显示丰子恺的创作心路已发生嬗变。从“护生”到“杀生”的主题变化,叙说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言说和遭际,和在不断“成长”中所滋生的困惑与痛苦,表达了他对人生现实和生命本真的哲学思考。“缘缘堂”传统思想在此被颠覆。  相似文献   

19.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的奠基者。而早年在留美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并且,他先后发表了《一个初试的国民性研究之分类书目》、《民族与国家》、《马志尼的国家主义及意大利的统一》等重要论著,亦为其国家主义观之结晶。本文旨在通过对吴文藻先生早年参与大江会的活动及早期有关国家主义的论述来透视其国家主义观。  相似文献   

20.
云慧霞 《阴山学刊》2004,17(1):36-40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用《流云》小诗的清新勃发来表达自己对少年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他诗歌的魅力虽然与其自身的诗性品格有关,但更多地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在宗白华的诗歌及其诗学理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他早期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对黑暗的研究。而对小诗这一诗体的选择,反映了他的诗性品格和早年对哲理情思的追求。《流云》小诗奠定了宗白华一生美学著作的基本音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