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从汉语口语教材中选取的一些语料,采用会话分析的有关理论,把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在汉语口语教材会话课文中的各种表现,分为不完全陌生型和完全陌生型的会话开头两个方面.并对各种类型的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析.本文不仅探讨了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具体表现,对于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实践的作用,还认为增强口语教材课文中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多样性,会使口语教材的编写更符合汉语交际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韩国汉语之热,在世界范围内是少有的。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推广战略中,韩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韩国的汉语教材却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既不能满足在韩国兴起的"汉语热"要求,也严重地制约着汉语在韩国的进一步推广。对韩国汉语教材市场进行调研,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本土化的汉语教材,对汉语国际推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师范教育领域,口语交际能力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双语政策的推行,汉语已成为西藏第二大交际语。对于肩负未来培养小学生汉语能力的藏族师范生来讲,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对藏族师范生在口语交际环境、心理和训练方面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疆高校民族教师汉语授课口语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医科大学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疆高校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授课在口语能力上还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同时对新疆高校民族教师的汉语培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MHK考试成绩分层次编班;根据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程度设定口语训练形式及内容;立足教材内容,发掘话题,扩展口语训练;创设互帮互学、竞争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汉语口语教学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分层次教学。层次划分的越具体,训练的针对性就越强,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韩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中韩地缘临近、历史关系密切,思想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小等,因此,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应该进步很快.但目前韩国留学生在口语学习方面进展缓慢,在学习环境、教师和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同时,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对实际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首先详细介绍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方法(Task-based learning/TBL)的框架,以及在口语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然后通过案例分析了TBL的方法为学习者提供的最优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再根据语言分析活动的特点建议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和安排TBL活动.  相似文献   

8.
言语修辞活动中,对修辞材料、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口语修辞活动中折射出汉民族具象、整体、联想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含蓄、谦让、以和为贵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复杂、多样、异彩粉呈的汉民族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9.
会话结构的违反与幽默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为语料,从会话分析的角度考察迄今尚未引起注意的会话结构层面幽默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三种类型会话结构的违反可对幽默的产生做出显著贡献,其一是话轮转换规则的违反;其二是相邻对结构的违反;其三是非合意结构的违反.这三类反常规会话结构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期待,形成预期与实际的不一致与反差,最终可导致幽默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材的真实性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景真实、语言纯正、体裁多样,而其中“语言纯正”尤为重要.为了分析韩国语教学中的“语言纯正”问题,我们基于韩国语准口语语科库,首先,利用统计学中的区间估计方法阐述了在韩国语口语中出现的代词及代词语节结构的语言学特征.其次,利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把韩国语听力教材中的对话例文与之相比较,检验这些教材在代词的使用方面是否真实地反映了韩国语口语的特征.最后,根据这一差异对今后编写韩国语听力教材中的对话例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表述。对话式教学有其自身机制,能够建构一般图式。我们在实践中探讨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话式教学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有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两说,学者们的论证各执一隅,难以达成共识。结合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资料,我们对两书的语音和词汇特点分析之后,认为《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为东北官话,在东北官话中又以辽东官话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伍雁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4):129-130
本文采用综合的方法,从语言结构、社会互动和认知三个维度对英汉立法语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语言学领域核心期刊《当代语言学》和 Journal ofPragmatics中选取的文章为语料建立相应的英汉语料库。依据胡壮麟提出的可证性理论修正模式,就据素频率及种类分布,对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的可证性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在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言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语用策略使得两种语言在言据性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语言中,作者更倾向于直接选取语用策略和条件假设策略,而汉语语言作者更多地选取间接语用策略;(3)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据素使用存在相似性,即传闻、演绎和归纳据素使用比例较高,而预期、信度和信念据素使用偏低;(4)言据性与学术语篇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文选部分中的一个通病———“厚古薄今”,即只重视先秦两汉的文言文,对唐宋以后的白话文、小品文、章回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基本不选或重视程度不够。古代汉语课教学内容如果不能完全涵盖古代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就不能适应教学和运用的实际及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调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反思中国新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和对一种新的现代汉语诗学的吁求出发 ,提出从“话语”的角度进入新诗研究。本文将中国新诗话语界定为现代中国诗人如何运用现代汉语 ,将其置身在“现代性”境遇中的经验付诸诗的表达 ,对其中包含的两个基本因素———语言和语境———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在2 0世纪汉语言和语境发生根本变化后 ,由于语言自身的限制和历史时代环境的催逼 ,新诗话语最终展示为诗人对语言和语境双重制约作出一定应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蒙学读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启蒙教育开展得很早,蒙学读物历史悠久。日本自平安时代后期开始也出现了本土的蒙学读物。由于它们是在不断引进和借鉴中国蒙学读物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中日两国的传统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相似点。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结构、民族传统等都有所不同,它们又体现出极大的差异,这些都反映出中日两国在近代之前教育文化的不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公正论题:马克思中国化的当下政治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虎 《学术研究》2007,3(5):17-24
有关公正论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展开过要么主张马克思为资本主义公正辩护要么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的激烈思想论战。对于这种论战进行细节性分析,我们参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应该对公正论题采取一种批判—建构的整体分析方法。由此进入马克思中国化的当下政治话语,从中可以辨识出我国学者关于公正论题的三条理论线索:最小化公正命题虽然不完全忽视整个社会公正问题,但出于发展效率或活力考虑,认为资本剥削符合公正理念;最大化公正命题尽管不排斥有活力的物质财富积累,但基于对广泛的社会不公现象的观察,更为强调公正价值理想追求的批判意义;过渡性公正命题则诉诸主流意识形态,把公正价值实现贯穿于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互统一的公共制度安排。鉴于最小化公正命题与最大化公正命题之间存在某些理论差异,本文强调要在承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包含公正观念的理论基础上,沿着过渡性公正命题线索,在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辩证道德实践意义上完善马克思中国化的公正理论,以推动公正价值实现的道德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19.
慈波 《江淮论坛》2006,(3):145-148
文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它肇始于宋代,经历了发展演进、繁荣变革和融汇总结三个发展阶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推动文学因革和文章衍变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术关注的缺失,文话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而《历代文话》的问世则为文话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文话与文学、科举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入手,揭示文话在文学批评和文章学上的独特贡献将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5,(3):96-101
文革结束之后,一些作品致力于为知识分子辩护和请命,虽然大都没有获得知识分子自己的话语,但一些作品已经摆脱权威话语的全面笼罩,显示了不同于权威叙述的新特征。当时的文坛存在着知识背景很不相同的三代作家。知识分子话语复苏受益于受过五四新文化影响的老一代作家,同时也受益于50 年代那些“青年右派”作家昙花一现即被扼杀的声音。从不同话语之间的关系看,1980 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三种话语配合最为默契的一个时期。知识分子不仅支持了改革开放的意识形态,而且成功地充当了大众代言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根本上决定着知识分子话语发展状况的因素已经不在外部,而在知识分子的角色意识和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