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立法文化以君主为核心,形成了君、臣、民共同参与的综合立体的立法机制;贯彻则天、伦理和民情的立法原则;以秩序、教化和无讼为价值取向;同时立法既有规范君主和臣民的实际社会功能,又具有昭示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象征涵义;立法程序体现君主掌握立法权并在立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以修法辅助立法,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又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律典中蕴含着强烈的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古代立法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两方面,探讨古代哲学和文学理论中“神”的意义。哲学中的“神”有主体,客体之分,客体之神为“自然之道”,主体之神是人之志、气、性、情、欲的综合体。哲学之“神”首先被引入绘画理论,接着由刘勰引入文学理论,强调主体之神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自唐以后,文学艺术的审美注意凝聚于客体,主体之神由“意境”、“象外”向客体转移,从“诗而入神”实现主体之神对象化,这就是主、客体“神遇而迹化”,创造出中国古典美学中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性成于习”、“好学近智”、“志强智达”、“因材施教”等方面挖掘分析了中国古代智力培养的宝贵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袭用”现象刘书成对古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三大现象”——“续书”、“混类”、“与戏曲渗透”,学术界似乎已成共识,并有不少专论。但不知何故,对另一种同样被学者们公认的现象——“袭用”,却仅有一些探寻小说源流、影响的考据性文字略有涉...  相似文献   

5.
“铭”字,有“永志不忘”的含义。把文字刻在器物上,为的是传扬于后世,或用以自警称“铭”。中国古代开明的君主,用它来提醒自己,并制定出各种自我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阎艳 《唐都学刊》2003,19(1):60-61
汤饼早在汉代已经是我国流行的面食,长期以来,它不仅制作方式多样,而且人们在各种节日中以其为常馔,赋予了它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春梅 《社科纵横》2006,21(4):105-107
汉语文化不仅仅指汉族人的文化,还应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古代西域就有汉语文化传统,西域各民族或是学习汉语,用汉语承载各自的文化;或是通过汉译,传播各自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语文化与古代西域各民族语言文化共存互生,互为资源,互相学习,互动并进,充分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汉语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论开拓“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基本。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股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及本质无人合一,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山水,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构成生态环境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源.好象母亲的乳…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和法制相互依存,所以“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国家。”有法才能治国,而乱国必先从乱法开始。我国古代法制,几千年来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无论在立法理论和法典编制以及司法执行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法系”已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法系之一。为了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法制建设经验。我国古代法制涉及面广泛,这里略从历代“官著为令”的“律”和法学家“私议其理”的论著中,粗浅地归纳为下列五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货币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货币历史中的地位早有公论,在中国经济史、金融史、衡制史乃至冶炼史上的作用也屡有评价。可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未能建树它的丰碑。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货币的文化特征——狭义的文化特征,即其证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提出一些浅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1月28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办公室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举行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上)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省内哲学、史学、文学、文化学方面的八位专家组成,院党委书记范洪才、副院长刘景林同志出席了鉴定会。“中国北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李桂奎 《唐都学刊》2007,23(5):86-90
在传统"五色"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容貌描写通常与"五常"、"五脏"、"五性"等"五数"观念形成意义链接,从而富有"五色"修辞性蕴含。具体说来,与仁、礼、信、义、智等"五常"德性对应下,古代小说容貌描写中的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常色"往往拥有某种德性象征意蕴,成为"德之色"。同时,在中医"五色诊"原理的制约下,古代小说关于人物的"五色"容貌描写有时又是"五脏"病象的外在投摄,成为"病之颜"。另外,古代小说关于人物的"五色"容貌描写还与喜、怒、欲、惧、忧等"五性"情状的外显发生某种程度的勾连,成为"情之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赖以起居生存的实用需要,也是民族审美趣味、自然感情、宗教态度、社会风尚、心理气质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的艺术表现。“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①。由于建筑是人类文化意识在环境条件、经济状况等积极作用下,通过行动而得到的产物,并且“始终是为人类行动所决定,所关连,或为人类观念所启发”②。因此,建筑艺术的发展风貌与人类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互为影响。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自封建社会开始…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7):128-131
作为人的社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意识存在,利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利他是与个人的修身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很重要的就在于对他人的态度。利他的内涵很丰富,凡是与己相对的都是他,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利给予完全没有血缘、亲缘之外的路人的话,那他的道德修养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修养。无论儒家文化、墨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都强调对他人的爱,应该说,正是这种爱他人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利他文化的发展,而雷锋精神正是利他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经纪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在现今的演艺领域和商业领域内,都可以看到经纪人活跃的身影。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古代也有经纪人,称为牙子,也叫牙人,是从事买卖的中介者。他们在买卖双方之间撮合,帮人做成交易后收取佣金。  相似文献   

16.
李志庭 《浙江学刊》2002,(1):111-115
目前一般认为冲浪运动出现于 1 8世纪 80年代夏威夷群岛。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这就是唐宋文献所说的发生在钱塘江口的“弄潮” ,或者说“弄涛”。  相似文献   

17.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深受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成熟,科举制度是其精髓,限期任职、回避、退休、考核、监察等制度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功能完备、制度详实、自成系统,它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其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它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并埋没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女性人才。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可以为我国当前建立新型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公务员制度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历史的发展为基本线索 ,论述了军法的产生 ,以及各个时期专门的军事司法机关的设置、军事犯罪的名称、军事犯罪的惩罚方式和其他相关的各项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尊老爱幼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爱幼”的思想起源甚早:《礼记》中即有“幼有所长”的憧憬,《易经》中则提出“蒙以养正”的训诫,孟子所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不过,先贤多停留于理念上的倡导,真正惠及儿童的,乃是官僚体制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提出的具体政策。笔者近日阅读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史料,发现古时曾有不少立意高远、行之有效的儿童福利政策,与先贤的思想理念一同构成了恤孤慈幼、爱护儿童的中华传统文化;某些政策还与现行的制度有相同之处。现择其典型者简述之,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之初,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构筑了不同的文明舞台,造就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罗马时代,人们崇拜神,认为神创造了人与万物,神也创造了法律,因而法律是一种永恒的,普遍的自然法则。西塞罗就是这种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和典型代表。他认为法的本源既不是产生于人类的思想,也不是民族的习惯,更不是国家和执政者的创造,而是来源于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