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史上,阿多诺具有不同寻常的理论地位,原因在于:他一方面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批判理论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他又使经典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发生了重大转向,即从现代性意义上的批判转向了后现代批判,这一转向为后现代思潮的产生奠定了较为深厚的理论逻辑。在其代表作《启蒙的辩证法》与《否定辩证法》中,他对现代西方哲学、文化与生活的把握,他的批判理论逻辑的内在建构,至今仍然是西方左派文化的重要来源。在国内的研究中,过去比较强调对《启蒙的辩证法》与《否定辩证法》的理解,强调阿多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对同…  相似文献   

2.
鞠新泉 《广西社会科学》2008,(6):218-220,F0003
从《爱欲与文明》到《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形成了自己对压抑性文化批判的理论思路。前著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辩证重构,阐述了压抑性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后著从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单向度文化的批判中,揭示了这种文化形态下压抑、异化的事实,并从艺术异化中探寻打破压抑性文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追求作为“动词”和生存方式的哲学,坚定不移地拒斥纯粹理论哲学的抽象化和体系化特征○衣教授,您是目前中国哲学界活跃和多产的中青年学者。我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杂志上经常拜读您的大作。2004年您在《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发表的《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一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05年您不但出版了《人道主义批判理论》和新版《文化哲学》(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而且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学术界第一套日常生活批判丛书,其中包括您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的再版和您的新作《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  相似文献   

4.
魏强 《学术探索》2012,(5):16-20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部里程碑性的历史文献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深远的价值,科学批判精神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先进思想内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批判精神主要体现为科学理论的自我批判精神、共产党人的勇于批判精神、对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批判和对伪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批判精神,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和理论品格,同时有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哥达纲领批判》原是马克思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之纲领而作的批判,其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异质文化和历史处境的影响.因而,不同文化处境中的《哥达纲领批判》诠释始终在文本与处境的张力中发展.作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初最系统的《哥达纲领批判》诠释,郑振铎所著《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一方面"照着讲"马克思在纲领批判中所提出的原...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现代性研究又重新成为人们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更多的是关注马克思本人和英美理论家的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则被弱化和忽略。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颜岩教授的新著《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可为学界补上这块短板。作者采用一贯的文本学解读法,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做了细致入微的考察,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批判、激进需要批判、历史哲学批判、政治哲学批判、道德哲学批判、文化哲学批判等方面,不仅层次鲜明地呈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全景图,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2005,(5)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批判维度仰海峰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撰文《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指出,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用历史形态学进行区分,马克思哲学分析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海德格尔、福柯讨论的则是经韦伯理论之镜…  相似文献   

9.
一康德的历史哲学论文,卡西勒认为是构成康德的第四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可以看作是他第三批判(1790年《判断力批判》)的理论在历史上的引申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他第二批判(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以及《道德形而上学探本》提供了重要的诠释和解说。康德在他发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的同一年,即1784年,还写了一篇《什么是启蒙》,刊载在同一个杂志《柏林月刊》(当时启蒙运动的一份主要理论刊物)上。康德的历  相似文献   

10.
1937年,霍克海默发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倡导将哲学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著述就被称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卢卡奇等人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以物化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语言批判与美学批判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1.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四个主题。作者通过将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现代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了价值学分析,指出新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一批判中,他们没有走向极端,而是得出了关于人之主体性的积极和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841—1843年是马克思文化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841年的《博士论文》表达了他用"自我意识"原则改造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文化努力;《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逐渐松动了他原有的理性主义文化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决定论进行了矫正,为文化唯物论根本立场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日常生活批判与重建——《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评介张春姣衣俊卿教授在十余年的哲学探索中,以人及人的世界为对象,致力于研究人的本质和人在当代世界中的历史境遇。他依据现代哲学、文化哲学、人类学、历史哲学、发展哲学、现代化理论,以及胡塞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发展史上,如果说《伦敦笔记》和《经济学手稿》(1859—1858年)中的《货币章》是一个过渡阶段,那么,《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则是最后形成阶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即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下简称《批判》)完成于1858年下半年,出版于1859年6月。该书是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问世前出版的一本主要的经济学著作。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批判》一书时说,这是马克思“多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成果”。“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有系统地闸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  相似文献   

15.
新书简介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学习提要》,是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广大青年、机关干部和基层单位的政治理论宣传工作者编写的一部自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常备书,也可以作为政治理论教师的参考书.本书主要内容,根据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的要求,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中的十五篇哲学名著进行了提示和说明.其中有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政治经  相似文献   

16.
李宗桂,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和《“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国文化概论》获1988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记者(下称记):李教授,你从so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现…  相似文献   

17.
以批判的视角研究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是透彻理解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方法,也是进一步分析罗尔斯《正义论》的必要理论前提.“原初状态”理论的西方哲学视角的批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原初状态”理论批判的着力点在于:对主体预设的批判、对信息预设的批判和对环境预设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赫雪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10-114,159,160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通过对比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在批判视角、革命道路、革命动力、审美救世等问题上,梳理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批判与拯救两个维度上,对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姜迎春 《江海学刊》2012,(5):55-60,238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的总称,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其批判所指是资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客观主义批判与主观主义批判、精英主义批判与大众主义批判的统一。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需要,也是正确把握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赵建国的新著《中国式关系批判》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从书名可以看出,该书是研究中国社会关系的著作。与以往大多停留在实证性描述和分析上的书籍不同,《中国式关系批判》是一部理论研究性专著,其研究对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的社会关系。该书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发展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明显特征。中国式社会关系的经典概括是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