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与技术关系是科技史上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进为中心进行论述。立足科技史,首先对科学与技术的定义进行了概括,辨析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然后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本质联系的演进历史阶段:平行发展时期、相互作用时期和融合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新兴学科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其视阈中理解"科学"及其与"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能够为科学的内涵划定比较符合现实发展的界限;在其视阈中探讨公众如何理解科学,能够为现实提供更多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由其词头缩略语为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STS的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的。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应当力图使他们在对实际问题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刨设的情景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科学教学中应该联系自然现象,结合生产、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英语世界中常用缩写字STS来表示。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STS研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召唤而表现出其生命力:1)从和平运动、环境运动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2)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第一因素;3)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结合我国实际,特别是世纪之交的宏伟建设任务,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历史以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史学是历史过程的记录者或史书撰写者的主观产物,史学所研究的直接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不同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与史学关系表现得各不相同。本刊特辟专栏,在总论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又选取春秋战国时期、宋代、明清时期三个社会转型的不同节点,系统论证了不同社会形态与当时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需要从宏观上规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向,科学又促使抽象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需要;科学的发展通过相应的技术中介既满足已有的社会需要,又引发新的社会需要,从而构成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社会需要只是科学发展的外在利益驱动;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以及科学问题的提出、确立和解决,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是现代技术的基础,现代技术是科学的具体应用。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那种尊崇应用技术,轻视理论科学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关系是一个相当陈旧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在历史上,共有四种典型的科学-技术关系观及其模型;当前,科学-技术关系的探讨出现了新动向。其中,技术哲学家主要集中于讨论技术知识的本质及其在科学认知中的基础作用;而史学界则围绕保罗.福曼的长篇巨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在生存技术、经验知识和农业社会的互动中,生态文明处于襁褓之中,人与自然原始和谐;在机器技术、理论科学和工业社会的作用下,生态文明尚未成形就走向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而在高新技术、复杂科学与信息社会的交织中,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被当代人类所渴求并建构,通过人类自身的技术使用实践,通过生态技术的产业化,STS的关系必将走向协调可持续的良性轨道,生态文明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STS"的概念,但他们的著作中蕴涵着内容丰富而深刻的STS思想。马克思主义STS思想具有双重维度,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双重作用。科学技术不仅改造和利用自然,而且破坏甚至摧毁自然;科学技术不仅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时又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人的解放,又会使人陷入新的"奴役"之中。马克思主义STS思想的根本启示在于:要克服科学技术的负效应,使其与自然、社会、人自身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不是要消除科学技术自身,而是要改造科学技术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科学与科学技术的把握和理解及其与真善美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议论和赞美上,而是应该与人类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反思科学与科学技术的过去与现在,展望科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未来,使科学与科学的技术实实在在地展现出其应有的普遍性本质——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技术总论的研究范式来看,科学技术研究大致经历了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过程.与以上过程相伴随,存在对科学技术加以支持和批判及社会批判的不同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及范式,这是一种外在视角的科学技术审视;科学技术的现实复杂性使得外在论无法透视其社会本质,从内在视角审视科学技术发展的STS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但是,STS研究缺乏哲学基础,其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应该纳入STS哲学的研究范畴,这就是PSTS得以确立的基础.PSTS,是技术哲学与STS研究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战后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科学技术历史观和社会观。  相似文献   

13.
论风险社会中的科技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险、风险社会、科技、科技风险等几个基本概念入手,探讨风险社会和科技风险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联等诸多问题,继而进行哲学反思,最后分别从政府、科学家和公众等三个层面进行对科技风险的社会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STS的视阈下,分析闽台农业科技发展的特征,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成效、存在问题与原因,并提出拓展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对策与建议:(1)以引进良种与技术为先导;(2)以普及农民科学知识为关键;(3)以发展有机农业为重点;(4)以构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制度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逐步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一转变更加明确地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社会进步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是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风险社会相应,科技风险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构成要素,它直接来源于科技自身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科技风险。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伦理、环境生态等科技风险问题的社会化和全球化,科技风险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风险文化。科学技术体系内部及外部科技价值观念的风险化是世界风险社会中科技风险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正是这种风险化的科技价值观念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社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剧,科技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型。当代科技风险具有现实和建构的双重属性并打破了传统风险的局限范围,它以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类置于某种全球风险社会中。在世界风险社会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矛盾重重:一方面,科技自身演化成为当今风险的主要制造者;另一方面,科技仍被视做控制风险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当代科技风险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科普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普理念与和谐社会理念是完全契合的。构建和谐社会对科普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就要克服科普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努力建设和谐科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