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有其丰富道德意蕴 :利他主义的专业导向、人道主义的专业传统、促进人际和谐的专业责任感、提升从业者道德水平的专业理想 ;贯穿社会工作实践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伦理抉择和伦理危机处理。伦理和道德的问题渗透到社会工作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伦理是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从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道德阶段、价值观阶段、伦理理论和决策阶段以及伦理标准和风险管理阶段。社会工作的伦理演变展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伦理到职业伦理和专业伦理,由德性伦理到责任伦理的发展特征。社会工作伦理研究与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工作伦理将更加凸显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指导价值,更加注重伦理境遇对伦理决策的作用,更加突出助人自助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边沁和密尔是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边沁作为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快乐主义"、"最大幸福"、"外在约束"等理论;密尔作为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了边沁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确立了功利主义在整个伦理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会工作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因而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是完全必要的。高校社会工作在主体身份、价值伦理和工作方法上,有别于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和一般的社区工作,又相互交叉和补充。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民间自发的公益机构和高校社区的专业活动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专业为了应对实务工作中的千变万化,就必须有一套清晰可循的行为准则,分析和探讨植根于华人文化处境下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是理解和推动大陆社会工作伦理实践的重要基石。本文以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为研究对象,并从文本结构、价值基础、伦理标准、实施保障四个维度比较了三地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异同。规范社会工作伦理教育标准,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伦理委员会,推动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更新具有本土导向社工伦理守则等,是大陆社会工作伦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剖析,阐述了如下经济伦理观点:经济伦理学应定位为应用伦理学 其研究范围应包括经济制度的道德评价、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中的伦理研究、经济活动者及其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等 其分析方法则在于运用功利主义思想、康德的道德法则以及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无产阶级的道德功利主义、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论述。 1、论无产阶级的道德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原是资产阶级的一种强调个人利益是社会道德的标准和人类行为的基础的伦理学说,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肯定过这种功利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揭露的重大历史作用和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伦理制度即道德的制度化,是伦理学研究和当前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作者运用逻辑学的交叉概念理论及方法对伦理制度加以研究,认为伦理制度是制度与道德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交叉产生的具有新质的伦理范畴,它分为道德立法和道德纪律两大类型。与非制度化的伦理要求、道德规范相比较,伦理制度具有组织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外在强制性等特点,能产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强大作用,虽然它有其适用范围的限制,但在维护当今的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道德说教和制度规章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伦理关系范畴是被伦理学界忽略的一个范畴。伦理关系同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等一样,也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重要社会关系。因此,作为概念的伦理关系,应是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认真研究伦理关系范畴,不论是对道德建设,还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道德建设的需要来看,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为调整一定生产关系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控制着“教”“学”活动。目前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缺乏统一规范,不利于专业教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层次:知识和技能层次、情感和价值观层次、职业特质和品德修养层次。其中,社会工作伦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处理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是最低层次的目标;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教育是核心;社会工作职业特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培养“高尚的人”是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类:技术问题和价值观问题。其中,技术问题是相对客观、明确、易于把握的,而价值观问题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模棱两可和难以把握,能否恰当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决定实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说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是延续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是有效进行其他专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稳定专业队伍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助人思想共有两大类五种,其中有三种是以助人为手段的思想,它们不适合作为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来源。另外两种是以助人为目的的助人思想,它们适合作为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来源,但它们对目前中国普通人的影响力比较小。这种情况会导致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建设出现困难。这种困难的应对方法有加强专业培养中的价值观教育、对社会工作者进行道德筛选和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都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4.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但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宗教伦理是我们当今进行现代世俗道德建构时必须加以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之一,一直以来都没有像其他社会工作方法一样获得同样的发展与重视,相关研究也少见问世。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作为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及与其对应的双重职业伦理,使其在工作中面临着比一线社工更多、更特殊的伦理难题。效能与效率的优先抉择、服务案主与社会控制的平衡、专业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冲突是三个社会工作行政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伦理难题,缓解和消除这些伦理难题,需要各方协同配合,是一项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工作开启“绿色转向”以来,对生态价值和绿色社会工作理路的思考主要借鉴西方思 想。 立足于本土思想资源,从生态价值的本体根基、历史生成、现实异化、实践路径 4 个方面挖掘并转义 道家思想的生态价值观,探讨其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联,有助于确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伦理基础,并从 基于“生命-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立场、以“自然—人—社会主义社会”为本体的介入路线和以“认知—行 动”为轴线的实践策略 3 个方面提出中国绿色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贺麟伦理思想的梳理 ,展示贺麟伦理思想中道德范畴与非道德范畴“经济”之间的关系 ;贺麟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五伦观念”和西方伦理中的功利主义的态度以及贺麟对道德发展动向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对贺麟的伦理思想给以总体评价 ,并希望贺麟的伦理思想对当代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实践基础上的“道德”,是伦理学的中心范畴,而对“道德”的研究则构成了全部伦理学内容。纵观西方伦理学发展史,因道德研究旨趣不同,出现了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目的论等伦理学发展流派。透过不同的伦理学流派可以看出,道德研究客观上呈现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元伦理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复杂,既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二者的不同点有两个。一是实践属性不同,社会工作实践具有社会性与福利性,而心理咨询则具有个别性与契约性;二是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不同,心理咨询更强调与个人之间的深入心理交流,社会工作更强调"环境中人"的理念。二者的相同点是均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同时在关注点和专业伦理方面也非常相似。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受到学科专业化的影响,特别是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二者的关系在实践领域显得更加微妙。  相似文献   

20.
专业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助人的职业。专业社会工作要实现其专业助人的使命,除了要具备一套完善的、成熟的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还必须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可操作的、能督导和考量的伦理价值序列。专业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之优先序列为:第一是"保护生命安全原则",第二是"营造机会平等原则",第三是"最小伤害原则",第四是案主"自主自决原则",第五是"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