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末民初时期,作为新兴媒体的报刊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文化空间。女性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其作品大多首先载于报刊,从数量观之,则以女报为最。本文以晚清重要报刊《女子世界》为“集散地”,考察晚清女报的编者对于女性报刊体例、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的构想为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发生提供的制度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3.
清末南方白话报刊小说,大体以开民智、振民气为旨归,带有鲜明的政治启蒙色彩,与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形成了呼应之势。以白话道人、胡适、黑心等为代表的白话报刊小说作家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得此期的部分短篇小说体现出某种先锋意味,在小说创作观念、小说体式乃至主题模式等方面,对五四之后的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报载小说广告既是晚清新小说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媒介,也是晚清小说界革命兴起与发展的推动力量。报载新小说广告意图明确、简明扼要地鼓吹小说改良社会的主张,对小说界革命理论的传播起着积极的宣传普及作用。报载新小说征文广告属于契约性的合同,规范和引导着新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报载小说广告的销售宣传,加剧了新小说撰译和出版中的跟风现象,对小说界革命的创作繁荣和形成思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周列国题材报刊小说是晚清报刊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春秋战国与清末皆属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历史的相似性使得清末报刊小说中出现了不少以东周列国为题材的作品,借助东周列国的历史外壳,表现清末时政及社会状况。这些作品主要有三种类型:借鉴传统小说编撰手法之作、翻新小说、翻译文言典籍之作,总体呈现出与此前同题材作品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报刊开始成为中国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小说报刊是中国新闻事业发达的直接产物,近代新闻事业成为小说报刊孕育的温床,并由此有力推动了中国小说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冷佛原名王绮、王咏湘,出生于没落的满族贵族。清末民初著名的北京报刊小说作家,曾在多家报刊作过编辑,辛亥革命后流落东北,任《盛京时报》主笔。他被誉为是与穆儒丐齐名的东北现代文坛长篇小说创作能手。他的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诗歌还是杂文、时评,都能够直面现实与人生、敢于直率和尖锐地揭示社会矛盾。可以说他在东北现代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一种商业和社会行为 ,受众在观赏广告时的内在情动 ,对整个广告的传播过程起导向作用。广告创作的人本化和民族化离不开创作者对受众视觉心理的探索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哀情小说"因其文化色彩的复杂性,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概要描述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创作的基础上,探讨哀情小说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有利于确立哀情小说独特的历史位置和独具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龙宫原为佛教文化意象,当其以文学意象的身份进入古代小说后,成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常见文学形象。受时代的小说创作潮流、创作群体以及受众层次变化的影响,唐宋小说与明清小说中龙宫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旨趣发生变化。历代小说中龙宫意象即在这种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丰富,构建起意蕴深厚的龙宫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1.
清末立宪时期的《申报》作为一家民营报刊,同其他民营报刊一样,言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对晚清的宪政进行了客观的评论,打开了国民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舆论效应。文章从《申报》舆论的兴起?舆论的主要内容?舆论的特点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折射出清末民营报刊舆论的活跃性,反映出当时民营报刊舆论的特点及舆论活跃的原因,以期对清末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卞小吾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他追随民主革命,毁家救国,创设《重庆日报》,开启民智;开办实业,振兴民族工业。虽英年早逝,其事迹却可歌可泣,永为后世所景仰。  相似文献   

13.
报纸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的媒体资源.因没有对新闻及时立法,清季爆发的“苏报案”等报案,令清政府感到措手不及.晚清的报案不同于康乾之时的文字狱,而报案的发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的新闻立法.但清季的新闻立法并没有起到实效,而革命党人巧妙地利用了报纸宣传革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诸如“国风报案”与山西巡抚被免、“大江报案”与国内舆论以及辛亥年间的假新闻,等等.因此,晚清由报纸主导的社会舆论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革命,更顺应了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统区的代言人,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新华日报》所刊载的大量广告不仅具有为报社创造经济收入,提供经济保障的作用,更具有显著的政治社会功能。对《新华日报》的广告内容、广告版面设置情况以及该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国货运动"中所进行的广告活动加以考察,结合该报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归纳了《新华日报》广告所发挥的对敌斗争、抗战宣传、民族精神激励以及社会整合的重要功能,并指出它们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小报在内容选择、编辑方式、发行系统等方面独具特点,它的产生有着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历史背景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末留日热潮中,清政府在意识到速成留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后,下令停止速成留学生的派遣,并实施了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五校特约”留学政策,留日学生由此出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本文根据有关史料,着重对清末“五校特约”留学政策的形成背景、过程及其内容、实施状态进行探索,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各省在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不惟可读,更求必读。所以,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提高信息质、扩大信息量才能为报纸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才能为报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清民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其"亲属"、"继承"两编的规定中既有一定的西方资本主义法律精神,也承继了传统中华法系中以父系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作者认为这是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晚清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西方法律思想已在一部分知识精英和洋务派官僚中深入人心.三是晚清统治者仍是当时世界上最保守的统治集团之一,我国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影响还极为深远.<大清民律草案>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法律文化的转型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青岛即墨周至元先生及其后人所保存的《八九鸣》手抄本,主体部分为诗歌,另有少量词和文。抄本作者,曾被误认为是周至元。但综合周至元《崂山志》、蓝水《崂山古今谈》选诗及《八九鸣》中作品看,该抄本作者应为由清入民的寒士沈煦。由于史料缺失,沈煦生平多已汨没无闻,大致可以考知,他擅诗能文,一生潦倒困顿,晚年来到即墨,长期借住佛寺,以授徒维持生计,颇受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八九鸣》不仅记录了一个末世底层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是青岛近代以来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晚清、民国时期的青岛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之苦,大量利权落入列强之手。由于铁路在交通中的地位突出,使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之一,路权也多为列强占有。在晚清争回铁路路权运动中,《申报》从民族立场出发,主张争回路权,实行商办,以维护民族权益。《申报》注意到了商办铁路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在社评中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