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人类学的视域出发,可以发现与其他类型的文学相比,海洋文学发展中人文观念的演进,渐次经历了敬畏与征服、审美与对立、平等与和谐的过程.在当今情况下,用生态学的理念及时调整人与海的关系,促进人类精神的再生与丰富,无疑将成为海洋文学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2.
与浅生态学所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所不同,深生态学主张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终极目标,把人类和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深生态学理论出发,在构建深生态学视域下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DPSIR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深生态学视域下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实现机制的DPSIR模型,该模型由驱动力机制、压力调节机制、状态影响预警机制和响应保障机制四部分构成,并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实现协同效应。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对于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深生态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生态学是当代反思环境危机问题并试图给出解决办法的众多理论之一,本文力图在描述其理论的基础上,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深生态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环境哲学领域中的两支重要流派,社会生态学与深生态学在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人类自然与非人类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化解当前生态危机的路径以及理性在解决生态危机过程中的作用等六个重要议题方面,都存在着明显而有启示意义的差异和对立。  相似文献   

5.
行政伦理观是一种特定的价值观,是公共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干行政伦理之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赋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丰富内涵.这对我国公共行政伦理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伦理观体系,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观、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和公正的协调观.  相似文献   

6.
深生态学与哲学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生态学的出现是当代环境运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和主导力量。其思想不仅体现着现代生态观的纵深发展,而且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范式的转换,更形成了后现代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大学英语听说互动式教学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生态学的大学英语听说互动式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更有利于建立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并有利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和谐生态伦理观是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主要理论问题上。人类利益至上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基础;平衡协调发展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永恒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深生态学与树在民俗中的地位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深生态学家们认为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只有承认自然物、其他生命物种的内在价值 ,才有利于人类尊重生命 ,善待大自然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实我们古老民俗中讲“风水”以树为参照物 ,以树来预测吉凶 ,供树神 ,向树祈福、祈寿 ,这就是人与其他生物共生互佑、善待大自然的优良习俗 ,已具有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的意识。虽穿着迷信的外衣 ,但对人是自然的主宰的价值观是颠覆 ,是古老民俗与当今最先进思潮的契合 ,我们从先进思想寻找到古老民俗的根基 ,古老的习俗迷信的面纱也借后现代的理论得到消解。两者结合 ,诞生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新价值观 ,对保护我们的家园有益。  相似文献   

10.
11.
生态学为深层生态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形而上转变的思路,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哲学理念和运动是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形而上超越。笔者运用深层追问的方式从深层生态学的哲学思考和价值使命来阐述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12.
深层生态学是现代西方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思潮。它要求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 ,倡导生态中心主义的平等 ,并从整体主义立场出发 ,对现代的功利主义自然保护方式提出了批评 ,在此基础上提出“顺应自然”的资源管理方式和更为深刻的荒野保护思想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荒野保护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根源,但它在美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可以无条件地向第三世界推行。以深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荒野保护模式之所以受到第三世界的批评,主要在于它对第三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所面临的社会公正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要建立一种普适的荒野保护伦理就必须要有第三世界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阿兰·奈斯看来 ,深层生态学既是一种社会思潮 ,又是以这种思潮为指导的一场旨在改变现行实践模式的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它是一个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的演绎性的逻辑体系。奈斯认为 ,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内核是八大原理 ,而在其背后 ,还有更为基本的前提与终极规范 ,即各种生态智慧。而奈斯本人的生态智慧的终极规范是 (大 )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理论维度,人与野生动物存在着不可中断、不可逆转、不可割裂的三种善的逻辑:一是生命进化的连续性,二是本质塑造的交互性,三是价值创造的自然性。这三种善的逻辑蕴含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既是生命共同体又是发展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道”和“义”。野生动物保护优先是遵循人与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关系和善的逻辑、回应生态危机背景下价值观变化的时代选择。在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历史维度,近现代野生动物保护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野生动物的食用从合法转变为非法、从道德转变为不道德;动物保护的重点由家养转变为野生、由野生动物的个体转变为物种及其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的价值观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变为“弱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转变为野生动物保护优先奠定了历史前提。在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实践维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类拥有了可以摧毁地球和地球生命的能力,“能而不想”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心性要求。由此野生动物保护优先首先要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命之善,其次必须加紧扭转野生动物生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再次必须加快改变野生动物深陷人类“围城”的状况,最后必须抓住禁食限用、保护优先拐点到来的契机,将野生动物保护优先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贯彻于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尽快建构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分类分级分区保护体系,防止把野生动物与畜养动物混为一谈,防止“法不容情”和“道德泛滥”。同时,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价值理念的塑造,加快生态伦理的本土化、体系化建设,从生产生活出发进一步探讨和制定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伦理指南,突出人道与自然之道、野生动物之道辩证统一的价值评价,防止把生态伦理、野生动物保护符号化。  相似文献   

17.
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挪威哲学家、生态学家阿伦·纳什首次提出的一种生态哲学学派.它主张一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追求"自我(Self)现实"与生态系统的平等,要求人们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使自然界中的万物走向真正的持续发展.本文对"深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深层生态学的相关之处,及对其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环境思想体系中,深层生态学最为引人关注,所受到的质疑和批评也最多,在众多批评中,有三个问题影响着深层生态学存在的合理性:神秘主义、反人类和生态法西斯。对待这些问题仅反驳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理论自身的合理性、一致性和明晰性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