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层级和单位,是我国地方政府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分别归属云南、新疆、吉林等9个省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借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8年中,由于党的领导,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蹒跚慢步发展的状态,落后与贫困这两个概念始终与民族地区缘分很深,虽然现在民族地区也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工业基地,但这些并未引起民族地区经济的根本性变化,无非是“墙内墙外两重天”而已,工厂围墙内现代化机器轰呜,墙外仍是身着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概况》写历史沿革,不仅要鼓舞各族人民尊重自己的历史、优秀传统和经济文化等,同时要写本地区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不仅现在是这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仅在一个地区内是这样,而且地区之间、地区和全国,在许多方面也是这样。我们要如实地反映出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和建设本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中央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一贯重视的结果。目前 ,在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中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这其中既有自然的原因 ,也有历史的原因。当前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种形势下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汉族地区,各少数民族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中国政府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一条基本方针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走向共同富裕。新的奋斗目标,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新问题和新前景摆在面前。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国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地主土地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国三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帮助和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至今工农业生产仍然比较落后。据有关部门统计,1981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354元,相当于全国人均699元的50.62%。五个民族自治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改革大潮奔腾向前的总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应该怎样搞?如何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这是摆在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最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张协堂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一书,对回答这一重大课题作了可贵的尝试。这部近20万字的学术专著共分11章,就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和论述。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研究密切为实践服务,为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它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主要着眼于实际运用的研究。本书作者长期在省级民族机关工作,既从事民族经济方面的实  相似文献   

8.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50华诞。50年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社会和封建地主制社会并存的云南民族地区,经过各族人民的拼搏奋斗,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跨越,迈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62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589.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77元增加到1998年的1164元。回顾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云南民族工作,我们可以自豪…  相似文献   

9.
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国家认同程度如何,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意义特别重要。以是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成为我国当下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宏观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在尊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强化各族人民之公民意识,培养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党和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导和关怀下,十五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項社会王义建設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兄弟民族的医药卫生事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过去落后的卫生状况已經显著改善,疾病日益减少,人民体质不断增强,讲卫生、爱清洁的新風尚正在逐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医药卫生面貌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兄弟民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首都北京,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来自中南海的深切关怀,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党中央领导同志在兴国安邦日理万机中,时刻想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关心着五十多个兄弟民族,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作为一件大事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他们不辞奔波劳累,跋涉万里,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访问。他们嘘寒问暖,体贴入微,关心少数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来自中南海的深情关怀,温暖着我国六千七百多万少数民族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2.
(一)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势,要从两个方面作综合的比较观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经历了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社会改革。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北京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民族工作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中央服务,为首都的少数民族服务,为来京的少数民族服务,为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一、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平等权利,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北京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首都,是展示民族关系的窗口。北京共有少数民族人口48万,55个少数民族都有成员在北京工作、生活和学习,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缔造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三十五年的历程。三十五年来,各族人民在伟大的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经历了伟大的历史变革,取得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治疗“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创伤,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各项建设事业已步入讲求实效和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搞活日益深化,各族人民正在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有的地区人民还过着封闭、贫困、落后的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族人民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商品生产时代,单搞种植业仅仅解决温饱是不够的,不搞多种经营,不发展商品生产就富不起来,就难以改变家乡面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革,从而为广大少数民族妇女进入商品经济领域创造了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盟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有蒙、汉、回、藏、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苗、僮、锡伯等十二个民族。几年来,我盟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正确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已建立起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三个自治旗和十二个民族乡,各民族在政治上得到了完全平等地位,实现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同时,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地社会改革运动,特别是经过1958年的全民整风、生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使各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根本意愿。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各地都有重要任务,但难点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现阶段,我…  相似文献   

18.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9,10(6):1-8, 106-108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作为全国宏观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民族八省区70年来在经济增长、结构变迁、对外开放、成果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伟大跨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下实现的。民族地区70年的经济发展表明:我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始终坚持发展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坚持绿色发展,守好民族地区发展的底色和价值,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7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在党和国家民族平等以及使用语言文字平等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出版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出版、印刷、发行功能完备,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图书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大向全国各族人民庄严地宣布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总任务,并提出了到本世纪末经济上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个民族工作者,我仅就云南省民族地区经济如何加速发展问题,再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意见。一、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经济上实现翻两番,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是完全可能的,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