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惯受制于人的人,言谈中就会流露出推卸责任的个性。这种人常常会说: “我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我们这个党.严格地说来没有形成过这一派或那一派。三十年代在江西的时候,人家说我是毛派,本来没有那回事,没有什么毛派。能容忍各方面、团结各方面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自我评论,我不是完人,也犯过很多错误,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但是我问心无愧.其中一点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过去我调任这样那样的工作,就是一个人,连勤务员都不带。  相似文献   

3.
余玮 《决策与信息》2005,(10):58-60
在中南海陈云同志生前的会客厅,精神矍铄的于若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采访中,她说:“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萦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私访     
《领导文萃》2007,(4):119-119
一天.布什到伊拉克私访,在村头看见一家磨坊里一头毛驴在拉磨,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铛。布什好奇地问磨坊主:“老乡,你为什么要在毛驴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呢?”磨坊主说:“万一我打瞌睡了,毛驴也不走了,铃铛就不响了。我听不到铃声。就知道毛驴偷懒了。”布什说:“要是毛驴在原地不动,光摇头,既不干活.又能使你听到铃声,那怎么办呢?”磨坊主愣了一下说:“哎呀,先生,我哪能买到像您这样聪明的毛驴啊!”  相似文献   

5.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6.
黄鸣 《经理人》2011,(8):65-65
曾有员工对我说:您说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功名和利益上,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但现实中人们却不是这样,没有利益,就没有吸引我们的动力,就没有激情,更不能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7.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8.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领导文萃》2006,(11):163-166
教养是个高频词,假如说某人没教养,就等于大批评大贬义了。如果说一个女人没教养,简直就如同说她是三陪小姐了。什么叫教养呢?词典上说“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象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瘦骨嶙峋。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  相似文献   

9.
李弘 《领导文萃》2011,(23):101-105
我常常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种心境,我觉得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过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有十分的能力,你尽量争取做九分事,你就会做得非常漂亮。如果你有十分能力,非要做十一分的事,那你会觉得非常累。可能我这样说跟有些人说的“应该挑战自己的极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种论调有些不一样。但实际上我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事,  相似文献   

10.
看起来是打游戏、吃饭喝酒这样的小事。但如果成为一种习惯的话,就可能忘记了作为公职人员的基本职责,时间长了可能会滋生更多的毛病,如果再不加束缚的话,可能会滑得更远……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10,(8):124-124
关于失败,英国人哈罗德·埃文斯有这样一段论述:对我来说.一个人是否会在失败中沉沦,主要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把握自己的失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经历过失败,因而失败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得以失败为阶梯。换言之,成功包含着失败。关于失败,我想说的惟一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蒙蒙 《决策与信息》2009,(10):71-72
养成一人吃正餐的习惯,是受了朱迪的影响。 8年前,我还在新加坡的文华大洒店工作.认识了在西餐部做女侍的朱迪。朱迪那年54岁,这样年龄的新加坡女人,还在职场打拼是很稀有的——因为新加坡的女人一旦做了太太.便会辞职回家做全职主妇。所以,同事们都私下猜测.朱迪多半是个离了婚的女人。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学问     
魏剑美 《领导文萃》2009,(9):136-136
孔子曾经感叹说,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所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圣人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有所反思、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有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让人困惑的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对老师毫无帮助的应声虫,居然由孔子给安排了七十二贤人中之第二的显赫高位。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哀叹说:“天丧予!天丧予!”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相似文献   

14.
谁在说? 人人都可以说话,但不是每个人说话都有话语权。有权威的人说话才有话语权.有权力的人说话不一定有话语权!现代社会,权威最大集成者是政府,政府是最大的公信机构,它一言九鼎,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这样的政府在国际社会说话别人重视.自然就会慢慢聚拢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初抵北京 田中角荣是1972年7月7日当选为新一任日本首相的。作为外交部的日语翻译,我记得田中角荣抵达北京是1972年9月25日中午。那一天北京天气很好,但气氛很严肃,下了飞机以后,田中显得很紧张。日本有一个习惯,初次见面都是要介绍自己的名字的。他说,“我叫田中角荣”,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他是田中角荣。他还说,我是54岁当了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语气中强调了54岁,也就是强调他很年轻,很有为。  相似文献   

16.
三四年前,我曾在《从“国学大师”说到“国学”》(2005年9月22日《南方周末》)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学’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到底什么叫‘国学’,怕是先得弄清楚的。”话是这样说了.真要弄清这个概念,却是有些麻烦。  相似文献   

17.
张海龙 《决策探索》2009,(13):86-86
像胃药广告里说的那样,其实男人更需要关心,因为男人更脆弱。 为什么更脆弱?是因为男人被习惯以为强者,于是一切按照丛林法则来执行,弱肉强食,成王败寇,无处可逃。于是无论到何时,都得硬撑到底,打死不许说软话。往好里说,这样的男人堪称硬汉。往坏里讲,挺得太过分了就容易走偏,有摆谱之嫌。  相似文献   

18.
《经营管理者》2003,(4):62-62
先声明一下,要是我写的东西还可以读的话.用四川话最好,普通话次之.东北话恐怕就玄了。不过也无所谓.反正我说的地方是全国人民公认了的休闲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说,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相处,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行就不行了。其实,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尤其是那些只注重埋头工作、不善于语言表达而又不喜欢迎合领导的下级,就更难讨得领导的欢心,上下级关系就更难调适了。我就属于这样的人。正是我性格上的原因,我在从政的道路上有许多难以言表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有得有失,有喜有忧,有苦有甜。我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像天气一样,有阴有晴,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也是大风大雨。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的“仕途”。尽管有些领导不喜欢我,我仍能坐稳自己的位子;尽管我受了许多委屈,但是领导最终…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听有位企业家这样说道:决策是我定的。管理是我亲自抓的,责任当然由我自己负,并且所取的业绩已得到社会的认可.都说我是—个成功的领导者。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领导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