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上可以存在三种权利结构,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宏观经营权与微观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我们认为,真正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结构并不能成为企业改革普遍适用的模式,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模式应当是宏观经营权与微观经营权的分离,即国家保有宏观经营权,企业享有微观经营权.  相似文献   

2.
胡珀 《社科纵横》2003,18(5):45-46
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研究背景 ,以经营权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为研究焦点 ,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矛盾关系出发 ,探讨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营权组织形式的选择方向 ,进而提出建立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营权组织形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传统体制的种种弊端,其中特别是企业缺乏活力,发生了经济体制改革。为了给改革奠定理论基础,使企业充满活力,1984年十月通过的《决定》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至于什么叫所有权、经营权,《决定》虽没有下定义,但它把计划的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把税收,把委派、任免或批准聘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把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划给了拥有所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活力就是企业行为的活力,就是企业行为具有责任动力和灵活性。以往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探索,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相对分离为基础的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企业产权归属体现得不明显,对产权的意识不强,行使不充分,使企业一方面存在短期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不活。二是如何解决公有经济中,劳动者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所有者的问题。企业的经济行为不过是企业所有权在经济运行中的表现,经营权是所有权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使企业的行为充满活力,必须从公有制自身的改革即寻求公有制的有效形式入手。形式是本质…  相似文献   

5.
凡企业与企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商定的供、产、销契约,经主管计划部门平衡以后,均可称为协作计划。它是指导性计划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主要讨论它的性质、作用以及与此相关的计划体制问题。(一) 我国的经济是建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生产主要靠计划并辅之以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来调节。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近年来,按照各种形式的契约来组织生产和流通的情况日益增多。这种契约,就其性质而言属于指导性计划的范畴,是指导性计划的特殊形式,也即通常所说的“协作计划”。协作计划的特殊作用既非指令性计划也非一般指导性计划(以下简称指导性计划)所能代替。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个独立的经济范畴,不能同生产关系的总和等同起来,但又不能仅仅归结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要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把握。文章还对作为经济范畴的经营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一般条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同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说明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产权与法人财产权、经营权张银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转人到了产权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但是,产权改革始终受着理论上的混乱和操作上的复杂的困扰,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对有关产权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理...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制首先是从土地上突破的。它创造了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了新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土地制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也引发出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搞好土地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仍然是今后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模式是否完善,是决定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拟在探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方面,构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模式。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模式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第一,这种模式,应有利于发挥我国现有资产的作用。我国国情的特点之一是底子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平均每人占有资产不到一万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农村改革中,人们对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有着各种各样的争论。一是经济成份与经营形式相互关系之争。实质是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内涵的定义问题,经济成份与经营形式两者必须合一还是可以分离。二是一主(以公有制为主导)两多(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格局之争。要害是主导经济形式与辅助经济形式能否并存的问题。三是合伙经营、租赁经营、挂户经营等形式属性之争。它们究竟属于经济联合的形式,还是不属合作的序列。四是个体经济和私人企业问题。主要是对其在农村经济中所处地位与发展趋向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历时十年之久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调整和重塑经济运行机制而论,我们始终没有把眼光离开企业,具体地说,我们一直在探求各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适应商品经济的财产关系的企业体制形式。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业已付诸实行的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以及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均有利有弊。这要求我们应当对企业体制改革的诸种形式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并对其前景作出置信度较高的预期。 (一)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微观基础的企业体制,长期以来被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以及产权虚置的格局困扰着,为了消除这种使企业四肢难以舒张的状况,改革中首先选择了承包制和租赁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产权主体的法人地位、责任限度、分解和融合,产权的流动性,产权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和论述了法人产权与自然人产权的差异,并论及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功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在招生计划、德育考核、智育测试的科目设置和测试办法、录取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一、在招生计划方面,单一的国家统招统配计划形式已发展为两类四种招生计划形式,即国家指令性计划类型(含统招统配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两种形式)、国家指导性计划类型(含委托代培和自费学习两种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而日本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因此,在两种不同的体制下,国家管理(干预)国民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手段等均有明显的差别。就宏观经济管理而言,日本政府的所谓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总需求的管理上。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总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我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两权分离体制,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对企业实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资产授权经营和委托经营,企业则以资产经营者身份对国家负有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资产经营责任。在...  相似文献   

16.
所有制形式的历史考察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质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研究所有制要结合现实社会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深入考察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判断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应以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状态为依据,而不能简单地由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控股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所有制,但迄今为止社会所有制还没有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出现过.社会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与个人所有的统一,即社会所有制必须保障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权利.股份制在不改变资本终极所有权的同时,使资本愈来愈在法人层次上具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因此,是社会所有制的初级形式.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所有权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所有制关系是所有权关系的经济内容;一种所有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所有权形式;所有权关系确立的着眼点不只是从法律上确认社会生产的占有形式,还在于设立一套财产和财产增殖的最有效组织形式。基于此,作者提出一种以体现法人所有权的股份企业这一新的组织形式改造全民所有制独资企业的新尝试,以图在保持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解决近年来价格改革、企业承包、市场机制建立过程中未能解决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回顾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简称FP)的不断流动与重新组合,是社会生产力运动的一大特点。因为,劳动者有生老病死,生产资料有消耗补充,资源开发有地区变迁,知识、技术日新月异,制度、体制也时有改革,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自然引起FP的不断流动和重新组合,从而对社会生产力的运动产生不同方向(促进或促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FP流动与组合的各种形式,择优而用之,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均衡中的所有权形式,随着市场的完善,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中所有权模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通过一个简捷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均衡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与完全市场下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政治家和企业家之间在多个"市场"上的合作是对市场缺失的一种反应,产权和组织形式往往采取了在多个"市场"上互联的关系这种形式。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这种关系的解体,从而促进产权形式的改变,而局部的自由化(市场化)改革未必会导致私有化的出现,经济转型会出现多重均衡。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大之后,全国各地积极落实中央精神,掀起了国企改革的新高潮。但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对股份制形式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三个误区。误区之一:实行股份制改革,一哄而起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个重要的论述,肯定了股份制实现形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必然会大大推动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从改革的实践看,实行股份制改革确实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明确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