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寨老与葬礼──基诺族文化特质说之二杜玉亭在丰富多彩的基诺族传统文化中,葬礼具有异常重要的位置。本文论述的寨老与葬礼,既可显现文字前社会葬礼的一种特占,亦可说明基诺族的文化特质。一、寨老──葬礼主角本世纪50年代前的基诺族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机器,维...  相似文献   

2.
基诺族识别四十年回识——中国民族识别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诺族识别四十年回识——中国民族识别的宏观思考杜玉亭基诺族作为一个单一少数民族被国家确认于1979年,而对他的民族识别则始于1958年;对其至今40年的追踪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族识别提供一种新颖生动的宏观视角。一、识别与确认笔者首次对基诺族识别的时...  相似文献   

3.
徐俊 《学术探索》2007,(6):56-59
基诺族作为中国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经济形式是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初级农业。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经济与社会是嵌合在一起的,经济活动与教育、宗教、歌舞等形式不分彼此;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依据的是互助,互惠互利原则。然而经过人民公社化,特别是经过山地、林地制度改革和引入市场经济之后,基诺族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嵌合关系被打破,经济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不再同步。基诺族的经济形态由互惠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出现基诺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异。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族研究呈现出两种明显的趋势:一是民族研究的“繁荣”.二是民族研究的“边缘化”,因此讨论民族研究的价值很有必要.从基诺族研究的实例来看,基诺族研究促进了基诺族的“形成”和基诺族的发展,而基诺族研究也丰富和发展了众多的民族理论.因此,民族研究不仅对民族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诺族长房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基诺族长房的社会性质发表了各种不同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汪宁生同志的《基诺族的“长房”》一文(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下简称“汪文”)。汪文认为:基诺族的“每一座长房便是一个父系氏族。”在民族学史料中,世界各地长房的形式和内容是有许多不同特点的,但是一个长房就  相似文献   

6.
对一桩基诺族寨际断交案的文化思考──基诺族文化特质说之一杜玉亭近年问世的一部大作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老年文化’的本质,就是把祖先的行为当作楷模,把祖先的过去作为新生世代的未来。”“‘老年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的基本特质,当然也是所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7.
杜玉亭 《学术探索》2004,(8):108-111
作者对基诺族原始酒文化特别是现代嗜酒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嗜酒是脱胎差异的小民族在社会大转折时代出现的迷失性文化错位,是一种综合性的人类贫困问题,有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认为酒消费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基诺族现代酒消费的文化定位应是:健康节酒,并建议实施悖恩格尔系数递减法,把嗜酒问题作为基诺族小康文明建设的难题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族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族族源问题进行了探索,既论述了汉族文献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历史倾向,又研究了无文字的基诺族中有关材料的历史特点。文章从基诺族的历史实际出发,提出族源的上限在血缘家庭时代,民族形成的上限与原始氏族部落的形成处于同时,这些见解与学术界的一些观点不同。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展族源问题的讨论,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基诺族的"跨越"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基诺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基诺族的跨越,不仅为多民族国家成功解决后进民族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基诺族的跨越表明,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政策措施,前资本主义民族就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其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种种传统的异兆奇遇,是基诺族巫师产生的表层背景,这一表层背景的特点,首要的不是主观上的迷狂变态,而是客观上的异兆奇遇。巫师产生的中层背景,是奇遇者在具有成为巫师先兆的体验后,必须按传统贯例经历几个步骤,得到社会的认可。基诺族口碑长诗《忆思杯》是巫师产生的中表层背景与深层背景相互联系的纽带,它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巫师产生深层背景的心理核心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巫师产生背景的第三个层次。第四个层次是内隐性的心理观念,对基诺族来说主要是人们的生命观念,这也就是基诺族巫师产生的深层背景。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民族学资源污染现象谈到民族人文资源危机,进而在无文字基诺族人文遗产的救护中创用了濒危人文微观法,并举例论证了异于文明时代喜庆型诞礼的神秘型诞礼的存在。基诺族原生神秘型诞礼具有鲜明的人文个性,也是对人类文明共性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专家学者、民族文化代表等都为基诺族文化保护进行过种种尝试和努力,然而为什么基诺族传统文化快速消失的趋势依然难以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族文化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民族文化自信的"挫折","直接过渡"的影响及保护理念和方法手段的片面性等.  相似文献   

13.
基诺族的识别经历了曲折过程,可以被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例,原因在于:其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又对它进行了根本性修正;其二,历史意义巨大而深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口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从五十年代起,本人就不断对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调查,基诺族社会历史的许多学术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关,而这里的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古老习俗,也是远古史中价值极高的学术问题。基诺族古俗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婚礼中的泼水仪式。这里的泼水式是新娘在女伴和新郎倍同下行至村中时,曾经与之恋爱或同居过的男子早已互相邀约,在竹筒内装满了污水(涮锅水等等之类),乘新娘走过时即居高临下——他们多站在竹楼阳台上或路边高坎处,将筒中的污水泼撒在新娘身上,结果,新娘连同陪伴者和新郎的新衣就被泼得潮湿污秽不堪。而在巴朵寨,泼污水式不在村中路途,而是在新郎家楼梯口的楼板上,即待新娘在女伴和新郎陪同登楼梯时,站在楼梯口上的新娘的男伙伴即乘势将装在竹筒内的污水朝着新娘头上、身上倒去。据说,巴朵寨泼水式中竹筒内装的不尽是污水,有的也是清水。面对这一在原始社会史料中罕见的婚礼泼水式,我不禁向基诺族朋友询问了原由。据说:这些手持竹筒泼污水的男子,本是新娘亲密的伙伴,都有一定感情,有的不仅有过恋爱史而且曾同居过,而现在,她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当代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曼飞龙村的文化变迁具有健康合理的取向。这种变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民族文化的重构,一是民族文化中合理因子的现代提升。它向人们表明,传统并不纯然是现代性的对立物。最后,通过傣族文化变迁与基诺族文化变迁的比较,作者指出,在民族文化的变迁中,对于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评《基诺族文学简史》邓绍基一九九一年九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刘魁立同志和副所长冯志正同志因公赴滇,其时要在昆明讨论几部少数民族文学史书稿,邀我同往。我对少数民族文学本无研究,但忝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评委会之列,未敢谢辞,受命南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基诺族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突出表现在把真正的民族平等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诺族男子成年礼仪式多姿多采,不同村寨各有特色:有的具有暴力性和惊险性;有的象是一次别致的青年文艺晚会;有的兼有暴力劫持和文娱活动特点。成年礼仪式的意义在于,当事者从此加入成年未婚男子社团,同时确定了他在村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它作为村寨正式成员和卫士的角色得神和人们的承认。  相似文献   

19.
一、远古史上的一桩疑案和基诺族提供的新材料不久前,中国的两位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先后撰文,就食人之风问题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展开了争鸣。首先发表文章的是贾兰坡先生,他主张人类的食人之俗者是“距今几十万年的老祖先”,美国人魏敦瑞四十年前发表的关于“北京人”有食人俗之说,就是一个例证。但  相似文献   

20.
贾兰坡、吴汝康两先生,据他们对人类化石博大精深的研究和文明时代的文字记录,撰文谈食人之风,分别发表于《化石》一九七九年’一期和三期。对此,杜玉亭先生提出了“另一类新史料。”即基诺族食人者(基诺语为“特缺”)传说,并引出新的见解,撰文《从“特缺”传说谈食人之风》,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