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至今已 2 5周年 ,作为它的一名作者和读者 ,我向编辑部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 2 5年来 ,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努力反映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和人文精神面貌 ,致力于全面而深刻地记录优秀人文文化引领思想变革、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轨迹 ,在学界有良好声誉 ,于社会有重要贡献 ,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攻坚的一块重要阵地。《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研究社会科学 ,而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为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的推进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政策资源。应当说 ,哲学社…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自1978年5月创刊以来,以每期超过50万字的篇幅,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成果,起到了学术创新和文化积累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为了总结学术经验,推动学术发展,《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于2003-2006年间,由社长邴正教授和主编邵汉明研究员策划组织,连续推出三套重要图书:《<社会科学战线>创刊25周年精华集》(5卷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包括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和综合5个分卷,精选自《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创刊至2003年末刊发…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中的辩证法─—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百期陈辽(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科学研究》从创刊起,我就把她作为必读刊物之一。一百期《社会科学研究》读下来,我认为她深谙编辑工作中的辩证法,正确处理了几个有关刊物质量的关系问题,因此既办出了很高的学术...  相似文献   

8.
繁荣学术理论,培养理论队伍─—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发行100期冉昌光(四联合大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从创刊到现在已出版发行100期了。我作为她的读者和作者借此机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发行100期的历程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大...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 ,《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已经 2 0周年了。值此刊庆之际 ,谨向各位新老编辑、特邀编辑致以热烈祝贺 !向一贯关心、支持这份刊物的有关领导、各界人士、作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海社会科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之一 ;在青海 ,则是地方社会科学方面最权威的学术性刊物之一。创刊以来 ,她经过精心的编辑和版面设计 ,刊登了许多有见地、有质量、有影响的文章 ,从而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爱护。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目前已出版 12 5期 ,发表各类理论学术文章 30 0 0余篇。其中 5 0 %为《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社会科学》(Jiangxi Social Sciences)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1980年12月创刊,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以正确的办刊方向、高雅的学术品位、淳厚的大家风范,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并多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江西省优秀期刊奖。《江西社会科学》以学科与主题相结合为导向设置栏目,常设栏目包括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  相似文献   

11.
<正>《江西社会科学》(Jiangxi Social Sciences)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1980年12月创刊,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以正确的办刊方向、高雅的学术品位、淳厚的大家风范,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并多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江西省优秀期刊奖。《江西社会科学》以学科与主题相结合为导向设置栏目,常设栏目包括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科学研究》创刊以来,我一直是她忠实的读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庆祝创刊十周年之际,回顾《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留给我的最鲜明的印象,是刊物的时代性、综合性和严肃性。《社会科学研究》诞生在当代中国发生了划时代巨变的历史时期。她从创刊之日起,就同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开拓的十年,探索的十年。有过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值得庆贺的是,《社会科学研究》不是这风雨兼程的十年巨变的旁观者,更未  相似文献   

13.
《南开学报》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南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Ⅱ955年,是新中国创刊较早的高校文科学报之一,为国家教育部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学报。《南开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校内外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注重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创新,支持争鸣,以深刻厚重的学术内涵和严谨朴实的编辑风格,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喜爱。长期以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  相似文献   

14.
值《学术月刊》创刊 4 5周年、出刊 4 0 0期之际 ,为迎接十六大、贯彻江泽民同志就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 ,2 0 0 2年 9月 1 9日— 2 0日 ,《学术月刊》社在沪举行“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学术讨论会暨《学术月刊》创刊 4 5周年纪念会”。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市社联、上海社科院领导郝铁川、李储文、尹继佐、施岳群、王邦佐、祝君波、周锦尉、武克全等和全国 2 0余家知名学术期刊负责人、本市著名学者共 1 0 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学术月刊》总编辑王邦佐主持。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学术月刊…  相似文献   

15.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在春回大地的时节 ,欣闻《社会科学研究》杂志创刊 2 5周年。我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和高校教师 ,也作为一名十分热爱《社会科学研究》的忠实作者和读者 ,对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以自己鲜明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支持改革开放 ,贯彻“双百”方针 ,关注社会现实 ,实施精品战略 ,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精品 ,为构建新时期社会科学大厦作出了宝贵贡献。《社会科学研究》以其突出的理论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地方性 ,真正成为了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宝贵阵地、探讨学…  相似文献   

16.
本刊启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南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l955年,是新中国创刊较早的高校文科学报之一。《南开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欣逢(学术月刊》创刊四十周年,谨表示热烈祝贺!(学术月刊》是我国建国后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四十年来,该刊在发表学术成果、组织学术讨论、培养学术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贡献。衷,C希望(学术月刊》将创刊四十周年作为新起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推进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刊物质量,以自己的丰硕成果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97年4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同志祝贺《学术月刊》创刊四十周年的信@陈至立…  相似文献   

18.
本刊启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南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是新中国创刊较早的高校文科学报之一。《南开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注意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创新,支持争鸣。本刊所发文章,不仅学术理论性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且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深刻厚重的学术内涵和严谨朴实的编辑风格,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喜爱。长期以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  相似文献   

19.
《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十多年来声誉日隆 ,新近已被教育部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索引》遴选目录。作为一名作者和读者 ,我为刊物的成就感到欣慰 ,同时期待创刊百期的《浙江社会科学》 ,在新世纪更上一层楼 ,争取办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名刊。为此 ,刊物在以下方面还宜改进 :一、注重学术的综合性。作为省级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应有别于专业学报 ,而注重学术的综合性。所谓综合性 ,并非学科齐全、面面俱到之谓 ,而是追求学术作品之问题意识的普遍性和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整合。一般来说 ,综合性学刊与专业学报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南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是新中国创刊较早的高校文科学报之一。《南开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注意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创新,支持争鸣。本刊所发文章,不仅学术理论性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且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深刻厚重的学术内涵和严谨朴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