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从其女性形象塑造的轨迹的变迁,对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做一番探析。可以看到施蛰存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特征变化: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随着文明思想的深入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评价20世纪女性文学在社会、自然、文化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嬗变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两次成熟期、两次异化期。成熟期:(1)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由反抗封建婚姻的“人”的觉醒的外在性呈现于社会层面;(2)新时期女性意识以独立人格、社会价值的自觉追求呈现于文化精神层面。异化期:(1)“十七年”间女性文学以否定自然生理特征的“无性”的男性化认同于时代;(2)“后现代”的女性身体写作又以绝对的自然生理特征——“性自恋”和排斥男性的在场来张扬其话语的前卫性。女性意识具有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历史含义。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认同,使女性文学由现代到当代的演变中出现种种分裂、冲撞与彼此消长的曲折和偏离。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女性小说的足迹清晰地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80年代初期的女性小说体现出注重女性作为人的价值,倡导人性解放,呼唤人道主义的意识,标志着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复苏。在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小说中,重新认识女性作为女人的自身价值,关注女性生存状况,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重要内涵。90年代的女性小说则转向对女人自身的价值的探寻,强调性别的差异与对立,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抗拒父权制是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重心。90年代末期的女性小说,推崇更为彻底的个人趣味和更为极端的自恋、自虐意识,表现出精神本质的虚无,又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衰微。  相似文献   

4.
张贤亮近年发表的<壹亿陆>是他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要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改变了他以往知识分子的话语风格,建构了一种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将这部小说与他以前小说中的男权意识和女性形象作对比分析,得出男权意识遮蔽致使正面意义的女性形象缺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含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显、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丁玲早期的女性小说创作,无论是描写女性性爱意识的觉醒,还是对男性文化和新式婚恋等的审视,都体现了一种对封建父权文化和传统妇女形象的解构和颠覆,是真正从女性视角,基于女性立场的性别叙事和女性言说.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意识角度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并以"三恋"、《我爱比尔》、《神圣祭坛》、《弟兄们》等作品为范本,考察性别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文本中的性别表述,论述性别视点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立军 《理论界》2008,30(4):146-147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20世纪极富盛名的女作家、戏剧家、评论家和诗人,她的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见长,尤其檀长以女性的视角刻画悲剧性的女性人物。《他们》是作者的早期经典之作,通过对其中几位典型女性的细致描述及细微的心理描写,以悲剧环境下女性的悲哀深刻地诠释了女性生活不幸的根源。本文就其小说《他们》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彰显其女性主义意识的。  相似文献   

9.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从三个角度分析讨论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是哈利.波特的母亲,放弃了生的可能性,选择了死亡,由此产生的自我毁灭的勇气与美,表现了如圣母般的女性形象;第二是女主人公赫敏以自我意识及独立女性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巫形象,塑造了一个罗琳心目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第三是分析了小说中其他的女性形象,如魔法学校管理者麦格教授,最后得出结论:罗琳没有神化女性的形象,而是在平凡中折射出女性的伟大,女性在魔法世界起到了重大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德龄公主》是部在文本上很见功夫的细致精良之作,它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小斌的同名历史小说,并由她亲自参与编剧,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也禀承了其对文学艺术的严谨追求。该剧借德龄的叙事视角描绘了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环境下,一系列不同文化背景的清末贵族女性形象,展现了西方现代观念、现代文明与古老中国伦理传统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封闭,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泯灭人性,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1.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女性意识的作家。铁凝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而直面女性的惨淡人生、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揭露男权社会文化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异化、探询和发掘女性深层心理结构的不平衡,始终是铁凝创作的焦点。同时,铁凝又擅长运用“双性视角”,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揭示、反思、探索女性个体的生命意义,并把对女性个体的关注上升为对整个人类的关注,追求普遍人性的健康与和谐发展,以期建立起真正的女性文化。这种深掘不仅使铁凝小说更为厚重,同时也拓宽了女性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2.
哈代笔下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以他笔下的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女性形象为对象,从性爱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相似文献   

14.
哈代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显示了他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小说中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证明他也具有传统的父权思想。本文以苔丝这个女性形象为个案,总结出隐蔽的父权思想是哈代对女性矛盾态度的根源,因此他和他笔下的女性都注定无法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 2 0世纪末期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超越性别的姿态开始的 ,以无性化的写作参与到主流叙事之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自觉 ,女性写作逐渐延伸到性爱主题的表达 ,批判男权文化 ,寻找女性友谊 ,进行自我审视等层次。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以一种个人言说的方式来叙说女性经验 ,建构起真正的女性文本  相似文献   

16.
颂莲作为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人公 ,有着独特而普遍的意义。电影改编强化了对封建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 ,却弱化了颂莲个性意识的张扬、女性意识的飞翔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雷蒙德·卡佛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美国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之时.因而,他的作品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如女性视角的选取和诸多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而这些女性主义倾向在过去的卡佛研究中乏人问津.如以卡佛的代表作《大教堂》中的短篇小说《发烧》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四位女性形象,可见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也可进一步理解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卡佛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肖晶 《学术论坛》2005,(9):154-157
女性意识包含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和作为人的社会意识两个层面。虹影作品的女性是虚构的女人和真实的自我,其女性意识和文学的现代化思想的有机统一,使得其作品深刻而审美地表达了女性心理体验和生命状态,展示了女性健康的人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 2 0世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这种精神指向在女性文学的社会性主题、女性主题以及富于哲学意味的创作中有着鲜明体现 ,其思想内涵突出标示了对传统妇女文学的批判与超越。其间 ,女性意识对作品的内在意蕴产生了多样影响 ,那些因女性意识侧重点不同而形态各异的成功之作无不具有自身的价值。它们殊途而同归 ,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20.
闫薇 《理论界》2007,(5):188-189
作为《创业史》中的女性形象,改霞勇敢解除包办婚姻,大胆追求理想对象,拒绝传统家庭模式,理智地放弃美好初恋,选择通过事业实现自我价值,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自主意识;相比之下,社会主义新人梁生宝把为党工作看得高于一切,偏执地认定爱情会影响事业,暴露了人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