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窦凤莲系统工程是一门处理、组织、管理、控制特定复杂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它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用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最优地达成“系统的目的”。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和...  相似文献   

2.
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经费是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课题制”对研究经费进行全成本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许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高校科研经费实行全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入手,对科研经费课题制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高校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是今后科研经费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复杂和专业知识内容。而作为图书管理人员,最基本的工作任务是要承担起馆内图书管理、借阅秩序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及读者引导服务等工作。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用服务促进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只有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有效管理,要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入手,充分了解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现状,用现代管理学分析,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探索激励机制,才能在高校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顺利走上“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以人为本”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高校人力资源的特点,其次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与矛盾性,针对这些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去探讨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思想,而这一前提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之间通过主动、自觉的双向构建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但办学经费不足仍然是各个地方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从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意义入手,分析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实行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以期能从高校资金管理的源头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将高校经费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绩效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从三中全会以来,党所提出的建设“四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高等院校的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拟从高校内涵的管理角度,对如何贯彻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一些问题,作一点探讨。 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及时地将学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作到最充分、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为了进行绩效管理,高等学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多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管理三国志》成君忆管理学似乎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现代管理学的诸多理论体系一一读来,感觉除了混乱还是混乱,再就是越来越复杂的工具与操作方法。当中国的企业家们在尝试了种种西方管理方法却不得要领,或者在“中体西用”“西体西用”中来回权衡仍无法取舍后,“用自己的方式”便成了最有效的办法。这些“自己的方式”不断积累,终于形成了一批成功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在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呼唤着依法治校的深入发展。高校应把大力推进依法治学、治教、治校作为一项重要的新世纪工程 ,使学校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 ,从随意性走向规范化 ,从经验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10.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倡导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强调人是核心要素,提倡要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同时提出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协调合作的重要性,主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密切协作、共同发展。从泰勒的科学管理视角出发,革新高校师资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必将给高校人事制度带来一系列深层次、全方位的嬗变,从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创新机制全面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崔新宇  陈乾 《国际公关》2024,(5):125-12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呈现多样性,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导致治理更加复杂。高校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研究制定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从危机传播视角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阶段,通过文本分析法从情感分析、词频分析、社会网络语义分析的角度对“知乎治校”具体案例分析,研究了“知乎治校”现象不同危机传播阶段的情感倾向、词频特征与语义网络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国高校人才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现有高校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人才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的投入”,“重技术,轻理念”,“各自为政,缺乏互联性”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管理平台,从“建立以人事部门为核心,学院为基础,其他部门为辅从,实现部门融合化的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高校人才管理的全面信息化,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诸多要素中,“课程”是核心要素,研究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用“质(量)点”管理和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从实践上解决高等学校在新的形势下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使教学活动的质和量的监控从形式深入到内容,从而构建立体化的林业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微信最忠实的拥趸,“微信热”不仅给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微信的不可控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趋于复杂;微信立体化的社交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挑战;微信的虚拟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难度加大;微信信息的“碎片化”,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微信热”背景下,探讨其产生的深层原因,科学应对微信带来的挑战,运用微信进行“微创新”、发挥“微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人才资源建设的强大基地,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并真正落到实处。文章从分析高校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重要性以及高校人才管理的现状入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思想基础,并结合笔者在高校工作的实际和体会,提出了“两项体制”和“四项机制”的创新是高校实现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有效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思想观念,是现代高校办学的核心理念。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是要实现从“集体本位”到“学生本位”、从灌输到沟通、从管理到服务、从统一管理到分级把握、从模式教育到需求引导和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自我观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自我 ,中国人常用“自己”与“我”来表达“自我”。但是中国人的“自己”与“我”却有其不同的含义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的“自己”是个体最真实、最核心的代表物 ,它具有实在性、自私性和狭隘性 ;中国人的“我”是在交际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 ,是角色期待的结果 ,因此 ,中国人的“我”就具有了间接性、不真实性和虚假性 ;中国人用“我”来表达“自己” ,用“我”来与人交往 ,“我”是嵌套在“自己”上的外环。  相似文献   

18.
这十多年来,我们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科技管理研究》、《求索》、《教育与现代化》等国内较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不时看到杨力撰写的关于高校科研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章,显然,她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2005年4月,杨力推出了专著《高校科研管理研究》(2005年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细读这本新著,我们认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问题意识明显,理论建构突出。在我们的印象中,研究高校科研管理的文章一般侧重于应用性、操作性、经验性等层面的探讨,关于高校科研管理的若干“体会”、某些“感想”、几点“总结”等是其最常见的模式,也正是因…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迫求。从分析高校制度文化的含义和功能入手,提出了从与高校长远发展目标相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四个方面来建立和完善高校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干部制度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学生干部往往都是“终身制”。虽然它有利于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但却减少了大多数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这种干部机制所造成的是:集体缺乏活力、学生没有竞争意识。它的最大弊端是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角度出发选拔任用干部。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助手和工具,辅导员、班主任在考虑工作时,首先要考虑选出自己认为是最优秀、最听话、最好用的班级干部队伍,使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实践中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