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相当多,当着重指出动作的承受者或不必说明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时,就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也有被动句式,但比较而言,使用范围窄得多.因此,在翻译科技文章时,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都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式.只有在特别强调被动动作或特别突出被动者时才译成汉语被动句式或汉语无主句.  相似文献   

2.
从英汉语言语态上的差异看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由于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言形态,因此在句型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在分析英语和汉语在使用被动语态上的差别的基础上,探讨了将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四种方法译成汉语主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译成汉语判断句和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3.
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与汉语被动句有不少差异.译成汉语时,它可译为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汉语的被动句.英语中还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泛使用被动句型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远远多于汉语。由于被动句的感情色彩少于主动句型 ,凡是不需要或者不便于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或是无从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或是谈话的中心是动作的承受者 ,或是为了上下文的连贯以及使句子得到更好的安排时 ,往往都要采用被动句型。我们既可以把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也可以将其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译法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5.
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里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里的被动语态。在英语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 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英语的被动句源于主系表结构,而汉语被动语态则是为避免歧义、使意义表达更加清楚而 出现。英汉语言的被动句在构成形式、使用范围以及内涵意义上都有相当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已有许多讨论,而本文打算从表达的角度,讨论译文遣词造句的一般特点,并附带说明怎样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将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举例加以阐述。一、译为汉语“被”字句,被动内容,被动形式汉语中,用“被”字表示被动内容的句子通称“被”字句,“叫、让、给”等构成的被动句也包括在内。汉语“被”字句通常用来强调被动,或表示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表现在句子结构上,动词的后面往往少不了后附成分,说明受动者受何影响。因此,一个英语被动句能否译成汉语“被”字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凡是在不必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或者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本文将从R.Quirk等对英语被动语态所受限制的研究理论出发展开讨论,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结构剖析,继而对被动句的各种翻译手段逐一举例进行分析、分类、对比;本文还将根据Halliday提出的语言的语篇功能理论,分析英语被动语态特殊的语篇功能对被动句的翻译过程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将从英语时态的选用和修辞的角度出发,分析被动语态的修辞价值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详尽分析十种不同的汉语句式将英语中的被动句顺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探讨了将英语被动句顺译成汉语被动句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达到较完美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拉多(Robert Lado)在《跨越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外语之难易,关键在于把本族语和外语进行比较。”本文试就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作一探讨。一、英汉被动句的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尽管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手段不完全相同,但存在于这两种语言中的这一语法现象却是基本一致的。人们一般都认为: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承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英语被动句汉译的四种常用方法,说明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既要把握翻译技巧,又要灵活处理,使译文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11.
英语“特殊被动语态”浅探惠芡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句中的主语为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句子采用被动语态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有时我们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有时则是出于礼貌措词圆通等方...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汉语中则不多见,所以英语被动语态在翻译成汉语时,更多情况下译成主动语态。根据英语和汉语特点,英汉被动语态互译有直译、意译等常见方法,也还有一些特例,翻译时要力求准确和灵活。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的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或语义关系。英语限定动词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它们的转换方法为:a、先将主动语态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14.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被动这一语法现象。英汉被动句拥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语态主要表现在动词词性的变化上,其形式通常为to be+past participle。汉语中缺乏动词形态的变化,在表示主动和被动意义时不受形式标志的约束。汉语表被动的手段灵活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被字句,然而,汉语中更常用的是各种隐性的表被动的方式,如大量使用主动表被动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英语某些介词的汉译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把某些介词结构译成汉语的进行时意义 ;2 )把某些介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3)把某些介词译成汉语否定句 ;4 )把某些介词短语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主动语态之对,它具有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行为者不明确或礼貌措词隐晦行为者,或使句子更有条理等作用,因此被广为使用。例如: 由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广泛,所以稍懂英语的人都熟悉它的结构,即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但并非含被动意思的都非用被动结构不可,有些情况不用被动结构也含有被动之意。下面列举几种情况: 一、有些动词在作谓语时,形式上用的是主动结构,但却含有被动的意思。这类动词用  相似文献   

19.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本文探讨了几种切实可行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谈商务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商务英语中的作用、分类及翻译进行了探讨。在商务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可按其在句子中的成分分为作定语、作补语和被动句三类;其功能可分为表达情感、强调行动本身、在不知施动者是谁的情况下进行表达、不愿提及施动者和调整句子结构几种;其翻译可分为译为定语、汉语中的被动句、主动句和无主句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