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要理性地做事,二要智慧地做人;做人做在自强不息上,做事做在尚象制器--创新与发明创造上;做人与做事都应该讲究一个"序"字,合日往月来的昼夜之序,合寒来暑往的春夏秋冬之序,总之做人做事应该合和自然之序,这是中华民族祖先为子孙留下的基本道理.这些基本道理浓缩为三个字道、器、序,并记载在了古老经典--<周易>之中.早期的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优秀民族,优秀的祖先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又孕育出了优秀的下一代以及下几代.失传一个"器"字,变质一个"道"字,混乱了一个"序"字,造成了中华文化的残缺与腐朽.优秀文化的失传与变质才是中华民族落后与挨打的主要原因.让古老的哲理复活并且焕发出新的活力,继承祖先做人做事的原则,变革与革新祖先做人做事的方法,是对祖先的合理继承.文化批判,一不应该"数典忘祖",二不应该"忘祖"又不"数典",三不应该见洋人而忘先人.民族文化可以交流,但民族文化具有不可代替性,否则,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只有合理地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这是中华民族子孙应该明白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2.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4,(3):151-157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至今还没有结论.论战双方的一个共同点被众多的研究者忽略了,这就是双方都认为一个"玄"字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笔者认为,正如一个"科"字不能代表西方文化一样,一个"玄"字无论如何也代表不了完整的中华文化.道生万物,道玄物不玄.形上之道对应形下之器,道玄器不玄.玄妙之道,一是体现万物之中,二是体现在道器转化之中.在天地起源问题,中华先贤没有造神,而是创建了一个阴阳之道.在如何生活问题上,中华先贤没有依赖神的恩赐,而是用发明创造先进的器具来创造幸福.在中华民族开端之处,贤屯哲们的丰功伟绩大都体现在他们创造的器具之中.道在中华元文化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器具之"器"可以与"道"字相并列,从源头上说,中华文化应该是道器并重的文化.道器并重的文化孕育出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先进的文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失传与变质,应该是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遗憾的是,科玄论战的双方均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正如大树不能没有根一样,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为了中华民族的重新辉煌,对中华文化有重新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2,(3):122-128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周易》之中,道器并列对应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道与器在元文化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道为宇宙与人生发生与演化的道理,“尚象制器”为发明创造的哲理。《周易》在理论上把“尚象制器”列为“圣人四道”之一,要求圣人必须有所发明创造;在认识评价上,“尚象制器”的功劳可以与天地日月相并列;在实际生活中,把圣人“尚象制器”的业绩看做是头等大事。但是,秦汉以后,器在理论与实际中均失去了与道相对应的同等地位,最终造成了中华民族的两种状态:一、发明创造长期领先于世界;二、被西方的发明创造所击败。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辉煌与落后的两种状态揭示出了前后两种不同的中华文化一、本来的元文化;二、与元文化相反的变质文化.两种文化造成了中华民族辉煌与落后的两种状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应该冷静下来负责地进行一下元文化与变质文化的界定,并找回真正的中华元文化.没有民族文化,这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5.
“道”者形而上,是宇宙本体运动的一种自然规律;“德”者形而下,是人类主体顺应这种自然规律而行的法则。孔孟总结夏、商、周学术之全体,把形而上的道落实到形而下的人生层面,以天命、仁、礼为核心,中庸为原则的道德实践,梳理出了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道德准则,其唤起人心理性的道德觉醒,陶冶出一种超越人生层面的道德人格,实现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开绵延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所具特有的道德精神。 “天命”(“道”)是孔孟道德人格的独特性和理想层面的最高境界,是形而上的,不以人们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早期中华大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早期的中华民族为什么那么善于发明创造?有其事必有其理一、早期的中华民族特别尊敬善于发明创造的人;二、早期的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研究发明创造的哲理.尚象制器,就是<周易>中指导发明创造的系统哲理.尚者效仿也,象者形象之象与抽象之象也;尚象制器,就是仿照象所表现、所揭示出的原理与意境去创造先进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以及自卫的先进武器.形象之象在自然界万物万象之中,抽象之象在阴阳两爻、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之中.发明创造的理论,先有"尚象制器"而后有"仿生学"."尚象制器"相较于"仿生学",内容上更广博,方法上更灵活.在发明创造领域内,一要学习洋人,二要学习先人.学习先人,不仅仅是学习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更重要是学会祖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程颢、程颐哲学探讨的中心问题,是理气关系和穷理尽性的问题。二程哲学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理性主义。本文试图对此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剖析。 二程唯心主义理气观的特征(理性主义的哲学依据) 在理气关系上,二程哲学的根本特征是提出了理与气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并特别严格地坚持两者的界线。程颢批评张载“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就是认为张载混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两者的界线。他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若如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则乃以器言而非道也。” (《遗书》卷十一)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形而上("道")和形而下("器")之矛盾,是数码游戏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表现在游戏产品哲学化和实用化的不同要求、游戏观念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不同定位、游戏开发文化与技术的不同约束等方面。21世纪西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7,(4):143-147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重要经典都是由文字所组成,唯独中华民族的《周易》是由六十四卦与文字两种符号组成的。卦者,象也。象为源,经传文字为流。文字中的道理源于象。文化研究如果只重视文字而忘记了象,如同研究江河时忘记了源头,研究大树时忘记了根本。象中有生生不息的物理,象中有自强不息的人理,象中有尚象制器的器理,还有那灵活而奇特的、行而论道的思维方式。象之研究,不但要体现在一篇一篇的文章上,而且还应该体现在一件件器具的发明创造以及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古时期就有了“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类形式观念,商周时期,形式的“形而上”内涵落身到政治王权的统治层面,呈现出“狞厉”、“庄严”的时代风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性解放和文化大发展的步伐。形式呈现出“人文”和“理性”的多元内涵。从人的认识观念出发,与西方“形式”内涵更为贴近的是贯穿于天、地、人与古今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