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小篆已经历了隶变、楷化,其符号的性质增强了,图画的意味减弱乃至消失了。先民根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约定俗成之法则造字之用意渐晦不明,再加上字义(词义)的假借和引申的屡屡发展,许多汉字的本义已被历史所淹没,鲜为世人所知。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文化遗产时,经常会碰到文字障碍。 人们总算幸运,许多汉字在先秦、两汉时之古义,赖许慎《说文解字》之记录得以保存下来。例如:“西,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西,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这里,许慎告诉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承用中国传统汉字的同时,创制了不少日本独有的“国字”.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字”已被汉语辞书所收录,甚至成为现代汉字的正式成员.鉴别日本“国字”资格,梳理“国字”逆输入之历史,确认日语音训,推荐汉语读音,这对于辞书编纂及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字部首自东汉许慎始创沿用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自汉字部首创立以来,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实用化、科学化,人们在部首的简化、部首的排列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回顾和总结汉字部首改革的历史,对于我们当前的汉字改革和部首的整理工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略论黄遵宪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向称“同文同种”之邻邦,其文化有明显的同源性,尤以汉字及汉字文化(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远。近代名人黄遵宪在出任驻日使馆参赞时,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特别对汉字的命运做了深刻的反思,在我国近代最早提出文字和文学语言的改革问题。黄遵完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考察与思索,既宏远深切,又平允通达,有许多识见颇可供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5.
说讹字     
汉字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少讹字。文献典籍刻错写错已属讹误,字书词书把它们收录入典,积非成是,讹字的地位就合法化了。纵观历代字典词典,不仅收录许多讹字,又在辨正、清理的同时,自己制造了许多讹字。汉字越来越多,字典越编越厚,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6.
有相同编码的汉字叫重码字。在“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方案中,已按使用频度对重码字作了分级处理,使重码字大大减少。输入重码字的外码时,重码字会同时显示于提示行,如果需要第一个字,只管输入下文,这个字会自动跳到光标位置上。在现有的介绍“五笔字型”汉字输人法的书籍中,有的虽然介绍了使显示在后面的重码字有一唯一的编码的设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0·1、汉字的发展前途如何?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仍然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刚过八个月,即1987年8月,又在北京召开了汉语汉字讨论会。据披露,两个会争论的焦点是:“汉字将由音义分离向音义结合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拼音化”;“汉字至今仍适合记录汉语,它的缺点可以弥补,不会出现字形的拼音化”(详见1986年12月23日和1987年8月18日《光明日报》)。不容置疑,这种讨论将对汉字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对汉字问题的最终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热心于此,也来谈点看法,窃以为:中国文字之前景,必然会出现方块汉字与拼音文字同条共贯的局面。当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三生万物”是道家思想,其实,早在道家思想产生之前,汉字构形中早就已隐含“三生万物”的意识。通过对有 关汉字的分析说明汉字产生之初即已有此种概念,这对于了解汉字和哲学史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过去论及中国古文字,一般会想到甲骨文、钟鼎文、大小篆等.其实这仅是中国古文字之一部分,是汉字系统的古文字.中国文字以汉字为主体,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汉字在几种古老文字中是惟一延续不断使用、传承至今的文字,目前仍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主要文字之一.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在文字创制、使用、发展上具有独特的意义.文字博物馆的建立无疑将会对汉字的科学展示、深入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8,(7)
不知是由于天性中的忧郁、孤独,还是因为成长的挫折、痛楚,有一段时间,我心里时常会冒出许多有关生命的疑惑。而那时,我的外祖母已年届九十,银发飘飘,说话气喘吁吁,走路时双手不停地哆嗦,像被巨大的无形之手牵引着。  相似文献   

11.
日语汉字是构成日语文字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日语汉字使用偏误的考察与研究在日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具有汉字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日语汉字看似易懂易学,但在实际学习中却会经常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偏误。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大学专业日语教学的实际经验,在对大学初、中级日语学习者的五百余份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日语汉字偏误的形式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就如何指导学生避免常见偏误总结出了对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从许慎给出“六书”定义与例字,特别是经戴震提出“四体二用”之说以来,汉字的造字之法就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假借”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假用法,这种解释看来已成为定论了.其实不然.“四体”不足以总结汉字的造字规律,还应该增加一种“假借”造字法,才能说明所有汉字的形体结构之所以然,才能全面地认识汉字体系的复杂性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渐进,汉字亦由甲骨刻辞、钟鼎铭文、籀书。小篆经历隶变、楷化,致使符号的特性增强了,图画的意味减弱甚至消失了,因而使先民根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约定俗成之法则造字之最初用意渐晦不明,再加上字义(词义)的屡屡假借和频引频申,从而使许多汉字的本义被历史的灰尘所笼罩覆盖,鲜为世人所知。 面临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一严峻的观实,东汉许慎刻苦攻读,问学通人,广徵博引,发凡起例,首创部首,据义系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近万个汉字进行系统的整  相似文献   

14.
《汉字内码扩展规范》(以下称GBK标准)共收录汉字21003个,按其总笔画数进行排序、统计,给出GBK标准字符集各笔画统属汉字占GBK标准字符集汉字比例,GBK标准字符集各画汉字总画数占GBK标准字符集汉字总笔画数之比例,GBK标准字符集各画汉字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汉字总数之比例排序,GBK标准字符集各画笔画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总笔画数之比例排序等数据.揭示了GBK标准字符集的一些汉字属性信息:GBK标准字符集中,各笔画汉字呈连续分布和断续分布两种状态;各笔画统属汉字数量差别巨大;各画汉字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总汉字数之比例高低悬殊;各画笔画数量占GBK标准字符集总笔画数之比例高低悬殊;平均各画统属汉字567个之多,平均每字画数为12.835画,仅12画、15画、13画、14画、16画、11画、17画、10画、18画、9画这10个笔画的笔画数,就占GBK标准字符集总笔画数的72.193%,8画以上的汉字数量太多.这与GBK标准字符集简繁混编的特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表意文字汉字在起源上是有别于西方表音文字的象形文字,说它是以象征义应该有着不容置疑的本源性依据。因此,构成汉诗的象形文字在转化变异为英语的表音文字时汉字本身的语形视象必然会被消形匿迹。此一点在译界尽管已有讨论,但笔者认为已有的讨论要么不够切近要害,要么小而化之。因此有必要换个新的角度加以审视.以期为译学多备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7.
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以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史料为研究资料,以文献产生时期当地通行的汉字字形作为汉字型哥巴文字符在字形方面的比较对象,以此探知哥巴文借入汉字和使用汉字型哥巴文的一些规律:不同东巴在使用汉字型哥巴文字符时共性与个性并存;汉字型哥巴文字符的使用在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衡,但在文献种类上不存在明显的使用差异;汉字型哥巴文字符体系的发生、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汉字借入哥巴文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汉字在借入哥巴文系统后,在早期使用时,其字形、字义与源字基本相同,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假借现象逐渐孳乳;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哥巴文所借汉字的字体形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篆体、繁体、俗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原始图象义与所写词义辨证侯占虎因为汉字在造字之初是以具体、形象的图画显示词义的,因此后人在研究字义时可以因形索义,探求一个字所表示的较早意义。尤其对于汉字中最早出现的象形字和会意字,更是如此。但是,汉字是为记录语言而产生的,是写词的,所以因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哲学、文化学的角度讨论安子介先生《解开汉字之谜》一书的价值和启迪意义。①安子介先生用哲学化观念化的方法研究汉字,我们妣可以通过安子介先生对汉字的研究来把握中国哲学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从《解开汉字之谜》一书中可以得出种种合乎逻辑的推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活生生的生活画面。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许多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形成。②安氏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就是从宇宙、人生的高度探求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方法。考据之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而哲学的方法则是走向学术研究颠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哲理,为人们的品行修养提供了理性思考和深刻借鉴。围绕人之为人,选取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与生活联系较多的汉字,从中感受做人之要、为人之道,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