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好命”,诗人自然也包括在内。作为“世人”,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命”;作为“诗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写出好诗、好文章。可是,许多诗人(这里的“诗人”一词是一个泛称,同时也用于指写其他体裁作品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及语言特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翻译是较难的。诗歌是否可译,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有什么关系,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哪种好,都有什么优缺点等,本文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3.
李文佑 《老年世界》2010,(18):42-42
回文诗近似于文字游戏诗,但它在诗人的笔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驾驭,依然可以是一首好诗。这种形式虽然不是黄钟大吕,但做到尽善尽美,非大手笔,确实是未易挥毫。古代诗人涉猎这种诗体的入很多,但都只是写几首而已,因为它虽然顺读倒读皆成句成篇,但毕竟过多地限制了作者的肆意挥洒,也不便表现更广泛的题材,所以,只是成为一种“玩玩儿”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乡愁诗是余光中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看.余光中的乡愁作为一个游历海外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不仅仅只是一种故国家园之思,更有对源远流长的精致文化传统的依恋。爱而生愁,爱而有期待。诗人的乡愁最后升华为一种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强烈期望。这使得余光中的乡愁诗超越了传统乡愁诗的情感局限,闪烁着现代理性思考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王凯 《老年世界》2009,(2):12-12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舞文弄墨,他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将军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位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人,追求如诗如梦的意境.他用饱蘸诗情画意的画笔,还原着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描绘出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展现出民族魂魄里的黄河…… 他是一位古典主义的音乐家,舒缓的古曲或激昂的交响乐,是他创作时必不可少的背景.在荷塘,他倾听着荷的私语;在海上,他感受着大海的心跳;在黄河岸边,他紧扣民族的脉搏……  相似文献   

8.
阿曼高度重视继承本国历史遗产,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不此,有关文化主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政府的关怀下,阿曼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方面涌现出大批诗人,诗歌创作得到鼓励和普及,戏剧、舞蹈、音乐、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成绩斐然,对外文化交往也是开展得虎虎有生气。尤值一提的是,中阿文化交往顺利进行,“苏哈尔”号已成为两国友宜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爱情的秘密     
赵鑫珊 《中外书摘》2006,(12):80-80
没有一个诗人不是执著的。执著于爱、于恨;执著于欢乐、于悲愁。当不可或释的时候。才有了至美的诗:“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惟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当然,按禅家讲。她正沉溺于烦恼障。然而这却是好诗。弘一大师天才炜晔,既斩断尘根。不复有诗。他的智慧也不在谈玄作偈。他澹泊无欲,连他的书法也都没有了一点人间烟火气。  相似文献   

10.
<正>风花雪月,可谓是东方文人诗歌创作的关键词,尤其被中日古代诗人所青睐,以致“吟风弄月”成了诗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大乐事。仅仅世人所熟知的《唐诗三百首》中,咏月诗便有80首之多,日本诗歌中咏月诗也是佳作频出,《古今和歌集》中甚至多达37首。本文以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与中国唐朝所流传下来的诗歌为中心,分析了其中出现的有关咏月的诗歌,通过欣赏中日诗人笔下丰富多彩的“月”的姿态略窥中日传统的诗歌之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对自然之美审美意识的异同点,有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理解。“月”在众多的自然景观中,无疑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  相似文献   

11.
赵静 《现代妇女》2014,(1):192-192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这首诗描述了在面临选择做决定时的那种两难情形。本文分析了诗的内容、韵律、取材、声音、措辞以及路和黄色树林的象征意义,并结合诗人的现实生活来探讨弗罗斯特的写作技巧和揭示生活中一个极普通的意象被赋予的诸多内涵和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郭青 《现代妇女》2014,(12):372-373
民族艺术是各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各个民族审关的精髓之所在。我国丰厚的丈化底蕴为民族舞蹈走向市场带来强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只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才能使民族舞蹈在走向市场时赢得众人的关注。当然,就任何一种文化而言,最重的不只是它的继承性,还包含有它的创造性。危在旦夕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的遗传,而是创造文化新形式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讨论研究中国民族舞蹈走向市场时既重视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更强调文化新形式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歌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人词家留下了大量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的故事。现拾取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重要启事     
本栏目收到的诗歌越来越多,且都请求刊登,大大增加了修改的工作量,为更好地帮助诗歌爱好者写好诗,本刊特聘请知名诗人、作家参与审阅、修改,因此,凡要求在本栏目刊登诗歌者,如果是订了我刊一年的订户,请将邮局的订单复印一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朝的大诗人袁子才有一枚小印,文曰“钱塘苏小是乡亲”。苏小即苏小小,是六朝时的“名妓”,其墓在杭州西湖之侧(后被毁)。故后人西湖诗有云:“苏小坟邻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  相似文献   

16.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她聪敏多能,不仅有诗歌流传,更有薛涛笺、薛涛井等文化用品、文化遗址留存,至今影响巨大。薛涛通音律、好文学,得到住地节度使欣赏,并长期随侍参加宴饮活动,得以结识当时诸多的文人士子与官家贵胄,薛涛诗歌中很大一部分是对自己交游活动的记录。根据对象的不同,薛涛的交游诗歌可分为与友人的酬赠诗,与官员的上献诗两类。酬赠诗的内容记叙了薛涛与友人的互相关怀,上献诗则显示了女诗人的悲情血泪。  相似文献   

17.
陈世旭 《金色年华》2009,(11):61-61
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篇叙事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讲述的是七个农民漫游俄罗斯寻找快乐。诗人在诗里表现的是对社会的忧戚,主题很宏大,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8.
于沙 《老年人》2004,(9):47-47
写诗不是诗人的专利。许多人不以诗名世,却能写得一手好诗。作家鲁迅、老舍、朱自清、沈从文是这样,画家齐白石、黄永玉是这样,音乐家贺绿汀、吕远、王立平是这样,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也是这样。我曾问:不知袁隆平会不会写诗?诗是一门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为科学实验者,如果不是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恐怕也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顶点。袁隆平誉称“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科学实验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我料定他是一位具有诗人灵性的人。但我没有听说过他爱写诗,更没有见过他写的诗。今年“五一”长假,我在家里…  相似文献   

19.
禅者喜清雅     
人生在诗人笔下就是诗,诗人做诗就是在描绘人生和体悟人生。所以诗如人生,人生如诗。 —编者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除了忧国伤民之作,家庭亲情诗同样是杜甫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月夜》一诗便是杜少陵思念家庭亲人的名作。从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与情感特征等角度出发,探究分析杜甫《月夜》一诗体现出的真挚感人的亲情,挖掘《月夜》一诗的亲情内蕴,以便更真实、全面地了解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