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篇小说情节密度的安排可浓可淡.情节"浓"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完整性;曲折性;紧凑性.情节"淡化"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选材不局限于情节完整的故事;二是采用跳跃省略、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三是叙写中穿插的非情节因素.相对而言,强化情节的小说更受欢迎.但情节的浓淡本身并无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结构,就整部作品来说,属形式的范畴;但就结构本身来说,它还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其内容即内在结构,其形式即外在结构。内在结构又包括两方面,即设置人物和人物关系,这可以说是静态结构;安排情节,组织矛盾冲突,揭示主要人物思想情绪的进程,这可以说是动态结构。元杂剧的结构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具有独特之处。这里试就其内在结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乌巴什·洪台吉》一书所产生的时间、没有佛教影响、直接取材于现实、采用散韵结合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认为它是一部未经民间口耳流传,而是由蒙古族文人直接独创的书面文学作品;又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方面分析,认为它是一篇蒙古族早期小说。  相似文献   

4.
小说《西游记》在分类上属于神魔小说,但是作者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经常有超出神魔叙事的笔法。整个故事中安排了多次打杀猛虎、虎精以及人虎互变的情节,从而使得神魔叙事带有了传奇和志怪性质,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令小说叙事呈现出更大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5.
情节是构成叙事类文学作品(小说、戏剧、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同时又是刻划性格、揭示主题的有力手段。情节是作家所认识和理解的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情节中,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家对现实的美学评价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作家在情节的提炼和设计上呕心沥血,不但尽可能使情节真实可信,而且力求它的丰富生动,它的曲折和巧妙,使读者对它饶有兴味。无数事实证明:精心结撰的情节对于读者具有个可抵抗的吸引力,它往往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精神桥  相似文献   

6.
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应注意理解"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等客观方面的构成要素;本罪与其他安全事故犯罪发生关联适用时,应数罪并罚;本罪与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发生关联适用时,应以本罪论处;本罪属于过失情节犯,而过失情节犯是存在一定的内在冲突的,将本罪规定为过失情节犯属于立法缺陷,因此有必要将本罪中的"情节严重"修改为"造成严重后果",即通过抛弃情节犯、规定过失犯的危害结果要件来完善本罪立法.  相似文献   

7.
电影《断头谷》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气氛营造以及主题表达等方面对小说《睡谷的传说》进行了成功的颠覆,影片因此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颠覆的原因是二者所处时代不同以及二者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基本骨架。没有情节,无事可叙,当然也就无所谓叙事性作品。诚然,近现代西方某些文学流派拒绝描写情节,主张作品非情节化。但是,他们的作品真的没有情节吗?不是。作品中只要写人,人要思想,要说话,要做事,人与人之间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应当说就有了情节,只不过有时候可能不完整,不联贯,缺乏故事性和戏剧性罢了。正如王蒙所说:“所谓没有情节的小说,实际上是用一些小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莎士比亚“女巫”和田纳西.威廉斯的“隐形人”形象安排的比较,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的三部代表性剧作中分别塑造的“隐形人”的形象与莎士比亚“女巫”的不同之处,指出“隐形人”这一艺术形象的创新价值。“隐形人”形象的安排有利于戏本的结构安排;有助于述说剧本中的隐秘情节;“隐形人”象征、隐喻的运用,有助于完成剧中人物特定的心理造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书中占大量篇幅的现实情节是支撑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石。但《红楼梦》也有为数不少的不容忽视的非现实情节。《红楼梦》的现实情节与非现实情节构成一种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的关系。抽取了《红楼梦》里的非现实情节 ,我们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鉴赏将大受影响。文章主要探讨《红楼梦》第一回非现实情节“补天”“还泪”神话故事在对《红缕梦》进行审美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异的存在,透视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小说,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忧郁的底调和悲凉的色彩。细细品味,却能从其文学作品的风格、追求目标、题材、处理方法、情节安排、手法等多方面显现出自身的特点:哀而不伤,悲而从容,平凡而寻常,回归而舒徐,一波三折,等等。  相似文献   

12.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非字面侵权的主要“受害者”,对其进行著作权保护的依据既有以复制权和演绎权为中心展开的理论基础,也有中外各国司法判例的支持。情节要切实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应考虑其是否具有独创性,主要是最低限度的创新性。不同类型情节的独创性要求程度不同,在通过实质性相似认定判断是否侵权时,认定的主体标准也会随之不同:事实情节的独创性要求程度较高,应按照敏感性读者标准进行实质性相似认定;虚构情节的独创性要求程度较低,则由一般性读者标准进行认定。同时,相较于部分比较法的“切割”,整体比较法能够在保证情节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实质性认定。依此标准和方法,可以确定文学作品情节的保护范围和程度,使其获得应有的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影视转换,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客观上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老舍文学作品影视转换的成绩与效果,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当代文化市场取得明显传播效果的一个例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产与接受这两个环节:一方面,老舍作品的艺术风格在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上为影视转换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动力;另一方面,老舍作品中拥有与现代受众精神追求相一致的文化特征,其精神内涵使影视转换具备了接受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情节的提炼,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重要手段,是创作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许多艺术典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和作品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分不开的.恩格斯要求文艺作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这种丰富、生动的情节,是典型化了的情节,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概括和提炼的结晶,蕴含着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思维.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方面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黑格尔在《美学…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与儒佛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表现了浓重的天命鬼魂及轮回报应观念.这种观念是糅合了中国古代天命鬼魂观念及儒、佛、道等家轮回报应思想并加以世俗化而形成的.<金瓶梅>以这种观念指导情节构思和某些情节安排,解释人物命运遭际,使作品笼罩在迷信的氛围及人命天定的模式中,削弱了全书批判暴露现实的主题.<金瓶梅>中的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是个复杂的问题,多数为糟粕,只有个别地方艺术上或有可借鉴之处,应当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伍子胥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到<伍子胥变文>,是从史书到文学作品的改变,伍子胥则由历史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文以<左传>为本,兼及其他文献,探讨<伍子胥变文>的历史真实性.文章认为<伍子胥变文>的内容许多与历史事实相违或为史实所无,至多算是七虚三实.作者突破了忠君观念和家族血缘观念的藩篱,以正义和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美善击败丑恶、弱小战胜强暴是作家构思文学情节的尺度,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7.
于海 《今日南国》2009,(11):40-41
时下,从电视节目到文学作品渲染文玩收藏的题材挺多,那情节被安排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然而多少有一点空穴来风、平步青云,天外落横财、转眼富家翁的捡陋儿意思。事实上,不少收藏界人士都曾经干过看走眼的事儿,受骗上当、丢人现眼都在所难免。以下这几个真实的故事说的就是“赝品猛于虎”的收藏怪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电影的导演构思和情节安排分析了电影《无人区》对现在社会人性的解剖:将社会中人的各种丑恶的人性分离出来,放进一个脱离社会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将人性的善和恶进行鲜明对比;以电影《无人区》的情节、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为例,论述了导演在情节、人物上的构思.对电影的情节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情节对完成人性解剖的巨大作用;对电影的人物按照角色戏份的多少依次进行分析,论述电影中人物的阶级化和阶级矛盾,对电影的结尾些许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暴风雨》后的沉思:海洋文学概念探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下关于海洋文学的概念,存在着同义反复、晦涩难懂、意义不定的多重误区。结合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暴风雨》,对这些概念进行分析与探究,认为海洋文学应该是以海洋为背景或以海洋为叙述对象或直接描述航海行为以及通过描写海岛生活来反映海洋、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文学作品。无论从《暴风雨》的剧本情节与叙述背景,还是从其的主题表现来看,《暴风雨》皆属于海洋文学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征——构思完美的情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阐述的有关悲剧的定义及悲剧的重要要素的观点,主要侧重其中情节这一核心要素来分析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魅力所在.分析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情节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特点,如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结构,在复杂情节中倒转始终存在,并伴随着突转和发现;由当亲属之间发生苦难事件时的行动所产生的打动人心的情感,即带给读者的不同于喜剧或其他剧目的一种快感--恐惧与怜悯之情,以及在情节上极具匠心安排的布局,阐述了莎士比亚悲剧作品比较完美地体现并实现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情节是悲剧的灵魂"这一观点,揭示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至今仍然备受青睐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