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薄音湖、王雄两位教授编辑点校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 ,已经于 2 0 0 0年 7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 1994年问世的同名书第一辑的续编 ,汇辑了自隆庆至明末 ,明人以汉文所著有关蒙古的史料 34种 ,时间上大体与第一辑相连接。《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外汉籍,特别是与朝鲜有关的《韩国文集丛刊》《燕行录全集》等史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明清时期中朝士人的交往与天主教如何由中国通过入华朝贡的朝鲜使臣传入朝鲜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本文试图从《朝鲜王朝实录》等官撰史书及时人的文集入手,梳理出西学、西教传播至朝鲜半岛的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特殊性,朝鲜半岛的西学、西教不是由传教士传入,而是由来华使臣带回并生根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前言专家们公认:1907年发表的那珂通世的《成吉思汗实录》(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1907年1月18日出版),奠定了今天我国蒙古学的基础。该书是世界上《元朝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的第一部真正译注。这部重新问世的史料,用译注的形式反映了丰富的汉籍史料知识,从而表明在蒙古学领域内有着多么广阔的尚未开辟的天地。它强烈地激发了后人的研究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礼学朝鲜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大批礼经汉籍,这些礼书在域外汉学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但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庆星大学校(KyungSung University)韩国学研究所近期编纂的《韩国礼学丛书》全面整理了朝鲜王朝从15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500年的礼学研究成果,洋洋大观,是汉学界迄今规模最大、收录最多且最富代表性的一次礼经汉籍的整理工作,不仅能为东亚礼学研究者提供取用之便,也可为重新认识东亚儒教文明提供充足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年8月3日至22日共20日,吉林省的部分清史研究者同日本国满族史研究会的清史学者,就清入关前史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与会的中日学者在讨论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这次学术讨论会原来拟定的是清入关前史的史料学的研究为主要议题,所以提交讨论会的论文多为这个研究领域的。日本明治大学的神田信夫在题为《日本关于清初史史料收藏与研究概要》的文章中,对日本自江户时代起,对清朝就有强烈的关注,对康熙朝修的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的传入、收藏和编纂出版  相似文献   

6.
域外汉籍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华域之外的汉籍究竟如何来命名,其内涵与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学界的意见不一.作者在前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华外汉籍”的概念,并通过“外刻外著汉籍”、“华刻外著汉籍”、“外刻华著汉籍”、“海外古籍佚书”、“汉外籍合璧本”五大板块,讨论了作为华域之外汉籍的文献系统,在此基础上简要讨论了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军记物语具有浓厚的"史论"特色,其立论依据主要是《尚书》《史记》《帝范》《白氏文集》等类汉籍,从语言、意象、主题等角度皆可看到汉籍的影响。这些影响从形式上表现为对源自汉籍的故事、诗文、人名、地名、典故等的引用及改变。这些内容有的是直接译自汉籍,有的则是引自日本古人对汉籍的阐释性著述,如《和汉朗咏注》《唐物语》等。军记创作者将这些汉籍因素分解后融入主线故事叙述中,以阐述"天下兴亡之理""大义名分之论""忠君爱民之道"等主题思想。汉籍因素极大地丰富了军记物语的思想内涵,也在特殊的文化语境下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9.
《诗人玉屑》是南宋最后一部诗话总集,也是研究晚宋时期诗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诗人玉屑》版本众多,中国国内的版本主要是20卷本系统,而日本和朝鲜的刊本则为21卷本系统。日本正中元年跋刊本是目前最早的21卷本,也是连接中国版本与日韩刊本的纽带。其底本来自于宋本,是最接近原本的版本。朝鲜本亦是以其为底本加以刊刻而成,日本宽永本又是朝鲜本的翻刻本。《诗人玉屑》在中国刊印不久就东传到日本,它不但为日本带来了中国本土流行的宋代诗学,而且因其具有诗歌创作指南的性质,故从日本中世时期到明治时期多次刊刻,成为诗学教科书,在日本流传颇广。随着域外汉籍研究的进步,对《诗人玉屑》的重新校勘也应提上学术日程。  相似文献   

10.
汉籍传往域外,以文章和文字将中华文明的思想传播向世界各地。近代之前,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曾经积极导入中国汉籍,努力向中国学习,其中包括中国的历代法律。法律,是国家政治理念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明朝的法律是当时东亚各国中最先进的法体系,朝鲜王朝、越南黎朝、日本江户幕府都在制定本国的法律中有目的地导入了明朝法律的内容。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幕府统治者对以明律为代表的中国法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以长崎港主要渠道的海上贸易从中国引入律典和律学等图书。在将军德川吉宗等人的推动下,江户时期的日本研习中国法蔚然成风。在深入研习中国法特别是明律的基础上,幕府制订了以《公事方御定书》为代表的法典,并推进了日本的司法变革。故而,江户时期的日本无论在立法、司法还是在法制思想等方面,都存在着学习、效仿中国法的痕迹。中国法对江户时期日本法制的影响,亦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日语惯用语与日本人言语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是日语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有些是日本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还有许多是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中演变而来的语言形式,了解日语惯用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对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日本特有经济基础之上的日本伦理思想,既包含有西方伦理学的科学因素,又闪烁着东方伦理思想的光环,是东西方思想的结晶物,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框架体系和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日本伦理,对日本现代化的启动起了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客观评价日本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日本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对于"不"的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明确使用,显得比较模糊和暧昧,由此给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中带来障碍和误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日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有关,也与受到日本人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日语面临着是否应该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委婉语无处不在。就日语委婉表达方式分析日语委婉语的特征, 日本委婉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交际心理,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它;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社会中各方面都贯穿着论资排辈的原则,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第二人称.对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考察明治以来日本社会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8.
日本动漫对中国近年来的日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日本动漫的流行吸引了众多日语学习者;作为日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动漫提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然而,当学生的日语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对动漫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无心对语言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日语和制外来语是指日本人以简化、改造的手段吸收他种语言中的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日语和制外来语大部分来自英语,和原语相比,在形式、语音和意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食器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本人日常饮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日本食器的特点 入手,说明日本食器的特点受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影响,分析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对日本食器影响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