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云平 《兰州学刊》2002,1(5):45-46,36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各国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 ,将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绝对割裂与对立的做法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本文拟对单纯市场调节和纯粹计划调节的失效到两种调节方式结合兴起的简单历史回顾 ,谈谈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一、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衰落和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兴起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发展 ,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 ,他们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 ,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三、人类对世界的宗教掌握方式 人类只有依赖于外部世界才能生活,因而力图用不同方式尽可能充分地掌握外部世界。人类掌握的世界的范围越广阔,人们赖以生活的世界的范围也越宽广。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用实践的方式和理论的方式能够掌握的世界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大量的未被认识和未能控制的力量,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对人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将实为理论反思产物的"纯粹意识"作为终极的存在,早期海德格尔则将前理论的"实际生活经验"理解为最终的源泉."纯粹意识自我"是生活的看客,而"实际生活经验自身"则是置身于意蕴世界中的历史性个体."纯粹意识"试图外在地构造一切意义和真理,而"实际生活经验"早已生活在意蕴和真理之中."纯粹意识"是超时间的永恒在场,而"实际生活经验"则是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动荡.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9):149-154
生态审美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方式,被看作是对艺术美学无功利性审美方式的突破。但事实并非如此。艺术审美从来就不是纯粹无功利的,即使奠定审美无功利性这一质的规定性的康德,也不得不承认艺术审美包含着深层的功利性内容。其实,功利性的生态审美,既无利于保持审美的独立性,也无利于进行生态保护,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悖论。相反,纯粹的无功利性的审美才真正是有利于生态的。生态审美的真正创新,不是从无功利性向功利性的突破,而是从深层的功利性向纯粹的无功利性的飞跃,是纯粹无功利性审美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由于青年成家立业的时间推迟,不仅从学校过渡到劳动力市场的转变模式发生变化,而且户和家庭构成模式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本文探讨了英国近年的情况。离开父母的新方式产生出非家庭户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究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还是纯粹对经济压力的一种回应、一种熬过延长了的青年经济依附期的方式,或是在父母家和“最终”的新家之间的一种必须的过渡性生活安排?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年轻人的生活安排,思考我们是如何构建“家”的概念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应用于政策和实践的。本文主要基于作者近年在英国做的实证研究,但文中提出的问题则具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一种对峙性的矛盾 ,但在理论研究中两者都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然而 ,纯粹的本质主义与纯粹的历史主义具有同等的荒谬性 :为了追求普遍性话语而牺牲理论资源的特殊性和丰富性 ,或为了还原理论的具体性和生动性而放弃任何形态的价值判断 ,这都是研究的误区。我们首先要回归历史 ,这是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但我们更需要超越历史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历史资源的主人。无论如何 ,这都需要我们的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7.
人的观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的理论观念,另一种是实践观念.纯粹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是就普遍关系而言的.而本文所谓的实践-技术观念则是面对生产力的.实践-技术观念是指在生产实践之前根据科学理论以及人们的需要这双重尺度,将生产的目的、原理、过程、流程、结果等等以计划、设计、方案、规划、模型的形式在思想中建构出来.实践-技术观念是理论-科学观念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实践-技术观念是理论-科学观念向生产实践飞跃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物质性。但是,生产力不是纯粹自然的力量,而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又具有主体性。生产力是客观物质性和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信仰决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我认为,美的特质在干,它是一种为人所创造并为入而存在的现象。美的真正蕴含和人的本质具有本体意义上的高度同一性。人正是在创造和发展自身本质力量的同时永恒地创造着美。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和发展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正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途径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中,人类创造着美。如果认为创造美的活动即是一种艺术或具有艺术性质活动的话,那么,可以说,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及精神生活活动都具有艺术的性质。当然,…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公共产品、地区国际公共产品与东亚供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恺 《理论界》2009,(6):188-190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种重要理论,但是现实中纯粹的公共产品很少,有许多的产品是处于私人物品和纯粹公共物品之间.另一方面国际公共产品由于是霸权国所提供,而具有一些重要的缺失.因此,地区国际公共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公共产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之一,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也鲜明地阐述自己对于民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形成关于民生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十九大提出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目标是现阶段民众对生活水平的一种期盼和追求,是民生问题在现阶段的一种表现。马克思的民生观与"美好生活"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后者以前者为理论来源和行动指南,在前者的视域下分析"美好生活"可以得出,"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和衡量尺度是需要,力量源泉和价值取向是人,解决方式和现实路径是"生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倪梁康认为,“纯粹”概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有明确的定义,它不仅指纯粹数学所具有的那种纯粹性,而且还意味着纯粹反思的纯粹性。纯粹的和不纯粹的现象学,代表了目前现象学研究界的两种思考方向。刘永富则通过对“怎么才算现象学的视域”、“怎么才算现象学视域中的纯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前提性问题的澄清,认为“现象学视域中的纯粹哲学”就是关于所可能知的一切归根到底只能如何的思辩的学问。陈家琪讨论了胡塞尔所坚持的“纯粹意识哲学”的信念,特别是他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并在康德所区分的“通俗的道德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以及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强调直观与描述是否可能把哲学的“通俗概念”(非学院派)与“纯粹概念”(学院派)重新统一起来的问题。张再林以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为入径,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性进行重新发现与梳理,希望有助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正本清源,并为回归一种更彻底、更根本的“不纯粹”的“生活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段文阁 《齐鲁学刊》2006,(6):143-145
人类的生育行为并不是一种纯粹自然的行为,不同的生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主义价值观、世俗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代际义务规定,形成了我国家庭生育行为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胡伟希 《社会科学》2013,(10):106-115
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作为人之精神性存在的历史,称为"纯粹历史"。人类由于有"自我认同"的需要而使纯粹历史成为可能。纯粹历史不是以往人类历史上的种种活动与事件的客观记载,而是关于人的精神性存在之真实叙事。纯粹历史区别于通常的历史在于它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历史。纯粹历史以人类生活之意义作为历史验检之尺度,其叙事标准是历史中的"道义";纯粹历史坚持历史之"未完成性",人类历史之前景在于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和其他一系列著作中,所论及的市场,一般是指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而垄断则被看成是一种例外的经济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所设置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模式,本身就是以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为前提条件的。这是马克思经常运用的一种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诚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在理论上假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以纯粹的形式展开的。实际上始终只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2012,(8):246
俞吾金撰文《康德"三种知识"理论探析》指出,从表面上看,康德主张"三种知识"(经验知识、先验知识和超验知识)理论,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三种知识要素"理论。在他那里,先天综合判断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存在方式,以至于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经常把先天综合判断直接称作"先天综合知识"。毋庸置疑,康德在知识论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相似文献   

17.
<正> 把思维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三种,分别进行考察和研究,去探索各自的不同规律,已经成为思维科学界所能接受的研究途经。但是,对思维进行这种划分的客观性以及对三种思维方式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分岐还是比较大的。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思维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实践证明,这三种思维形式是客观的存在.……在理论研究中,可以而且应当设想纯粹形态的逻辑思维、纯粹形态的形象思维、纯粹形态的灵感思维。”另一种意见认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都是人为的抽象概念,之所以这么称呼它,区别它,只是为了我们的方便。真的有纯而义纯的形象思维吗?真的有纯而又纯的逻辑思维吗?看来未必。”还有一种意见,只承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冶 《江汉论坛》2006,(10):117-120
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三条理论思路,生活方式类型研究是较晚形成的也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一种研究思路。在生活方式类型研究中,芬兰的罗斯、美国的米切尔、日本的井关利明和堀内四郎所作的研究是比较有特点的研究。生活方式类型研究的开拓及其后社会学家提出生活方式类型学,显示生活方式成为了专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理应在社会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不论阿伦特早期的行动理论还是其晚期的判断理论,她对海德格尔的“纯粹之思”都抱有一种委婉的讽刺和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在海德格尔那里,阿伦特看到了一种纯粹之思的潜在危险,这种纯粹之思隔绝了自我与同伴、与世界的关联,模糊了公共领域,用思想吸收了行动,用思者替代了公民;另一方面,这种纯粹之思抛弃了人类的共通感和对他者的理解,用决断替代了判断,用思者替代了“旁观者”.在阿伦特看来,这种“纯粹之思”最终摧毁了一个可以触知的、实质的和潜在的自由领域,使孤独的自我迷失在思想的迷宫之中.可以说,在阿伦特思想的基本面上,海德格尔不仅是其政治思想之发生的潜在“奠基者”,也是一个需要被“清算”和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神话与巫术密切相关,巫术的本质是意志与灵的交易,这种交易构成巫术仪式的核心内容,把巫术仪式从行为方式转化为言说方式,就生成了神话,神话就是言说的方式。由此,神话的根源在巫术仪式,巫术的意志与灵成为神话的诗性与神性的直接来源。意志所显示的是原始人依凭自身“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能动地创造生活的诗性力量;而神性便是他们面对的那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那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强大、无限、永恒,原始人对它既恐惧又离不开,必须从它那里获取生活资料。巫术仪式为诗性力量与神性力量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它推动诗性力量向神性力量合一的运动,正是早期人类一种积极的生命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