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都充分证明,确保消费增长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疆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资源开发和发展农业、工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消费拉动的作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加速新疆富民进程。  相似文献   

2.
陶莉 《天府新论》2000,(1):26-29
当前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与80年代不同的特征(1)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消费需求出现明显断层;(3)居民储蓄继续增长,消费增长却趋缓慢.其原因在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分配不公;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分配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初次分配的不公平程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积累效益和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3.
《新疆社科信息》2008,(3):33-33,10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自1998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在投资的大力促动下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消费需求动力不足问题突出。最终消费率只在2002年达到最高点,随后呈现逐年走低的趋势,于2005年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主要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所致。拥有全疆2/3入口的农村屠民只占了不足1/3的市场消费份额。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及政策导向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1年以来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结果显示:与全国相比福建省居民消费率偏低、福建省恩格尔系数明显偏高,福建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福建居民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净出口增长不协调。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主要制约因素,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有待改善,社会保障不健全。有效扩大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政策取向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培育新时期的消费热点,稳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大力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相似文献   

5.
扩大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中国经济呈现出消费疲软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 ,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 ,特别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高积累、高投资的冲动 ,中国经济发展的兴奋点仍在投资上 ,并不在居民消费上。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基础上 ,探索造成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 ,并提出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外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本文认为2001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趋于弱化的局面不断加剧。在借鉴国外增强消费拉动力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升级相对缓慢,是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应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消费需求涌现出品牌消费和网络消费两大特征。品牌消费包括对奢侈品的追求,已经构成中产阶级的重要消费指向;网络消费是个人权利的一种实现,在现代消费信用制度中,带有革命性的趋势。在社会转型中,应造就新一代有文化、有修养的高端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9.
对于扩大内需我们还没有改变就事论事和零打碎敲式的工作思路,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还远没有建立起来,扩大消费的政策效果也不够理想.现实表明,建立起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是更为根本的,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保证.建立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做到使消费者“有钱可消费、有钱敢消费、有钱方便消费”:一是要建立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三是要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四是要健全消费环境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与消费需求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向阳 《学术论坛》2003,(3):136-139
消费文化是居民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消费文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在现阶段 ,储蓄先行消费滞后型、跨代型、信用缺乏型消费文化构成我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 ,并对我国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改变居民旧的消费文化 ,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文化是刺激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村人口的购买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需求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难点所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社会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农民消费预期,对于提高农村消费需求和实现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扩大消费需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扩大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国内扩大消费需求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扩大消费需求与促进消费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提出我国消费面临升级的重要阶段,实现中国第三次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解决城乡消费失衡的问题;二是如何解决政府收入支出的合理性问题;三是如何解决消费者的消费差异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了2009年的主要宏观政策的基础上,预测了2010年的走势,最后从8个方面阐述了扩大消费需求与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较为乏力 ,因而有必要通过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为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需要探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并寻求提高消费需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经济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初步地分析了马克思在再生产理论中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关系的有关论述;然后再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联系表现在:目标一致性、基本调控手段的一致性和互相作用;区别表现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需求政策侧重点不同、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需求的领域不同、需求启动的杠杆和方式不同等;最后提出正确处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关系的原则:保持两者适当的增长率和比例的原则、相机抉择的原则、内部结构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影响近代日本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是近代日本消费需求逐渐上升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近代工矿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朝着有利于劳动的方向转变,这是促进近代日本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积极力量;人口规模及其构成的变动是近代日本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行为和不可逆行为对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全面启动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不断地加以创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但目前农村的消费市场非常不景气;众所周知,中国有九亿人口生长在农村,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将是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以来 ,我国日趋缩小的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扩大内需成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惟一出路。在种种扩大内需的战略中 ,积极培育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以带动经济增长是基本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提高消费率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率低位运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痼疾,危害甚大,提高消费率势在必行."十一五"期间,提高消费率的政策选择是:彻底纠正重投资、轻消费的错误倾向,在经济将长期处于过剩的时代,尤其需要把消费放在首位;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提高城乡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果断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优化供给结构,在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夏雨禾 《兰州学刊》2006,(8):185-187
媒介到达率从量化角度对媒介消费的广度进行描述,为媒介生产和广告商广告投放提供信度很高的决策依据,但却因效度不足而日显式微。对媒介消费的效度问题进行探究,即从消费者市场和社会两个层面把握媒介的有效需求程度,进一步确立了消费者自主的地位,弥补了媒介到达率对于描述媒介消费问题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缺陷,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市场有效需求对于媒介来说固然重要,但它最终还必须以社会有效需求为指向,只有两者高度统一方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媒介消费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