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体的理性自觉和情感认同为基础的个体道德在约束力上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了,制度道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个体道德仍然有它的特殊作用,本文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认为个体道德在社会生活的特殊领域、方面可以起作用:在道德规范层次可以起作用,能倡导追求理想目标;在由道德要求向道德行为转化中可以起作用;对制度道德有制约作用。因此决不能放松个体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科尔伯格的道德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了个体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道德活动具体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知”是一切个体道德活动的基础,只有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高尚的道德行为。通过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我们能看出其中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尤其是道德责任感培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心理倾向,它与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具有复杂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参照系统、通过实施社会奖励与惩罚、通过调整自我防御力量来改变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4.
道德意识是对社会客观道德关系及道德行为的反映。本文通过对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与社会发生的考察与分析,说明道德实践是道德意识发生的动因;同时,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及主体的认知水平也是道德意识发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道德意识的发生学考察,可以初步揭示出道德意识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基本特征,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及主体性人格道德品性的展示。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以人为本、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与维护上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在满足并协调主体的利益需要的理论基点上实现了统一、在建构过程中体现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决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德育主体性教育、德育目标、德育价值导向、道德价值评价体系、道德价值取向约束机制、道德践行、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等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个体道德意识的特殊本质在于个体主体性。个体主体性是道德个体对自我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 ,它包含着创造力发挥的内在欲求 ,是形成个体道德活动动机的内驱力。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是个体主体性的三个主要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8.
道德记忆虽然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不是一个显性范畴,但在人类的道德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道德生活连续性的承载者,它保证了作为主体的集体和个体在道德反应上始终具有连续性。从集体向度上看,道德记忆保证了共同体中道德传统的生命力;从个体向度上看,道德记忆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提供了动力。可以说,对道德现象的记忆与回溯,使得人类始终过着一种合理的道德生活。当然,作为新概念,道德记忆能否被证成,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善举不图回报的无名道德英雄其行为的价值在于秉承了革命道德的优良传统,强调了在发生大善与小善的悲剧性冲突时,集体利益至上和他人利益优先原则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然而,相对于革命等特殊时期,在和平发展的当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对独立性更为鲜明,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疏离性,因此,在继承革命道德传统的同时必须强调道德回报的理念.施善者应当不以回报为前提,但社会却不应缺少回报的机制及行动,社会唯有建立有效的道德回报机制,才能增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场域.当然,道德回报也有其条件性和功能的局限性,面对细微善行更需要道德受惠者及时的蕴含谢意的信息回馈即道德回应,以确证施善者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而确保其行为的可持续性.社会的道德回报和个体的道德回应是提升道德素质进而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两大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拟构道德知行测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知行统一是道德建设的追求目标 ,科学客观地评价道德知行状况是实现道德知行统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应用道德知行测度理论测量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状况 ,能够使测度值更科学、更趋于真值 ,有利于提高德育绩效 ,更好地实现道德知行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的观点出发 ,探讨了个体道德意识的发生机制。作者充分肯定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认知理论的贡献 ,同时指出发生认识论对道德发生机制的研究只限于主客体交互作用是不够的 ,还应当借助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进一步揭示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作者深入分析了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的互主体关系的性质以及交往过程中的角色扮演过程 ,指出主体间角色扮演在道德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还依据交往的三种类型与交往范围的变化 ,探讨了个体道德判断结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没有产生理想的监督效果,主要表现在现有的监督机制运行不畅。这和监督体系中缺少道德监督机制有关。长期以来,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没有道德监督机构,因而道德监督对政府行政人员道德行为的调节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行政监督因缺乏行为主体的内在驱动力而导致监督效率不高。有效的监督体系应是外监系统、内监系统和道德监督系统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有必要在现有监督体制中建立相对独立的道德监督机构,强化道德监督的内在机制,把完善监督体制与确立行政道德监督机制视为一体两面的同一过程,从制度保证到舆论监督,由外而内地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26
艺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行为。艺术传播过程中的道德介入,体现在艺术文本的道德传承、艺术传播媒介的道德介入、艺术受众的道德激发等层面。在艺术形成过程中,艺术媒介的参与,使个体道德价值在艺术中内化,道德传统在艺术中得到沉淀和升华。在艺术的公共传播过程中,艺术作品中蕴藉的道德的外化,使道德由个人思想转化为公共意识。这样,艺术传播在审美接受中激发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在价值导向中激发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德性与德行结合,艺术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其促进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出现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道德情感冷漠、道德信念缺失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应培养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要挖掘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的积极道德体验,以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关键在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他们的道德行为有很强的政治 性,有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要抓好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 加强道德实践锻炼;建立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完善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7.
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中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个人主体(个体)尤其瞩目,因为历史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深入探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道德价值,先研究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如何实现是必要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赵冰 《齐鲁学刊》2023,(6):56-64
道德个体功能与道德社会功能相对,是指道德对个体所产生的作用或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发展阶段,道德个体功能的性质和发挥的程度亦有所不同。随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道德个体功能在日益凸显的同时,也因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的目标、内容、方式的不同,而内含导向功能、咨商功能、享用功能。导向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引导和指向,咨商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困惑的开悟和化解,享用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境界的指引和提升。三种功能虽各有相对独立的场域,但亦相互交错、并行不悖,共同构成道德个体的整体功能,助力新时代个体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原则是道德体系的核心或硬核,其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理论及其道德行为的革命。道德原则包括:道德真理性原则;人是目的原则;中庸原则等三条最基本的原则。道德真理性原则包括自觉法则、自愿法则和自为法则;人是目的原则包括善的利人法则、共同利益法则和公正法则;中庸原则包括适度法则、和谐法则和效率法则。这九条法则形成了道德原则的理论模型。这九条法则特别是自觉法则、公正法则、效率法则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三大困惑:一为对道德价值的怀疑、否定,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抵触,三为道德准则与道德行为的相悖。破解三大困惑的思路,一是要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道德价值被颠覆的威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用一元主导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二是要培育道德情感,从形式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上着力创新;三是要努力营造公正公平合理的社会大环境,通过多种社会途径促进道德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