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祥龙 《求是学刊》2006,33(2):32-37
中西哲学文献之间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给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相互理解造成了巨大障碍。我们首先应该区分“可译”和“(意指的)可确定”,翻译的不可确定性并不会导致翻译的不可能性;其次,我们要区分那些待翻译文本中比较可确定其意义与比较不可确定其意义的部分;最后,在哲学文本的翻译上,我们应倡导多种译法并存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有道是: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这,正是教师身份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正> 说明:①读者阅读时,请顺箭头由下而上。②“政治不民主”部分仅举数例以示一斑。③本图所标页码,系指一九八九年四月出版的《文学四季·夏之卷》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深远影响。作者对该书作了批判性的研究,认为老子的自然观没能超脱无限往复的循环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道,老子既把它视作自然界的本原,又把它推衍到社会政治领域中来,成为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概念;其认识论主张“静观”、“玄览”,排除了实践;其政治观主张“无为”政治,愚民政策,“不争”、“知足”,小国寡民,实质上反映了没落贵族无力抗争的心理及岌岌可危的社会地位。本文系作者与其兄顾准在通讯中进行的学术讨论,以笔记形式成稿于1973年12月,现为整理后的删节稿。  相似文献   

5.
人文集粹     
“如果你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你就要在适合你的位置的品质上超过所有的人,我指的是智慧、大方、节制、正直”。这些绝对的道德德性同马基雅维利的virt敶没有任何关系秩?:“如果你想把你自己同其他君主作个比较,你不可因为你夺取了他们的部分权力或分散了他们的力量就认为你比他们强,而只能因为你比他们更不腐败、更不贪婪、更不傲慢、更不愠怒、更不任性”。再如,王问:“我的教义是什么?”他答道:“听从正确的原则,不行暴力,不掠夺,不售公职,不受贿赂。”君主的满足在于正确的行为,而不在于成就“大事”。“伦理与政治”,诺伯托·…  相似文献   

6.
排斥与沟通     
本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世代与黄土打交道的中国农民,穿着那双由城市生产的,但只有农民才穿的“解放鞋”自发地向城市进军。不给他户口,他不在乎;不分给他住房,他搭工棚栖身;没有城里人的福利待遇,他不抱怨;甚至没有劳动保护和保险,他都认了。他只要一份城里的工作,一份不同于土里捞食吃的“官赏”,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只要能改变自己千百年来生于斯、安于斯、终老于斯的命运,他就知足。涓涓的劳务输出流,汇集发展成为震动整个社会的“民工潮”。“民工潮”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城市的政治、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  相似文献   

7.
哲学最初之所以被定位为“第一科学”,乃因为它的对象使所有其他科学的对象成为可能而具有优先性。如果说其他科学追问的对象是一个个“是什么”中的那个“什么”,那么,哲学所探究的对象则是使所有“什么”成为“什么”的那个最高者。但是,那个最高者却又不能再“是个什么”,否则它就不是最高者。这提示了哲学真正要面对的对象不是“什么”:不可规定而是作为纯粹否定的一个深渊,或者是一个不可限定的开放性整体,因而是一个不可被概念带出现场的不在场者。哲学要保持为第一科学,不仅要捍卫其科学性,而且要捍卫其超科学性。就哲学在捍卫其超科学性的同时也就是在捍卫人自由存在与自主关系而言,哲学作为第一科学同时就是一种伦理学。这样的哲学本身就具有无权力的权能。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到人类社会,便构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王守仁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他说: 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  相似文献   

9.
张锡勤教授在他的《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后记》中把自己的寓所“命名”为“双知双淑斋”,笔者为此曾求教于他,他解释说,“双知”即生活上知足、学业德业上知不足;“双淑”即淑身、淑世。可以说,“双知双淑”不仅是张锡勤教授深刻的生存体悟和理性结晶,也是他塑造自身...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旅游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龙江省在与俄罗斯旅游合作方面有着地缘、资源和市场三大优势。黑龙江省要发挥资源优势,开发高知名度的品牌景点和精品线路,组建“东方快车”式跨国旅游专线,修建家居式休闲度假旅游公寓,开发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区。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四季均可观光的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4):129-134
历来论者言及陶渊明在宋代的影响,多以梅尧臣始。然细察史料可知:梅尧臣前的宋初六十年,以"宋初三体"为代表之文人,就已开始接受陶渊明之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宋初三体"对陶渊明诗风和人格的不同解读,使宋初诗坛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这为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各朝诗歌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白体诗师法陶渊明之吏隐态度,提倡知足保和、洁身自高的"中隐"态度,在诗作中表现为言行不一;晚唐体学习其洁身自好、情趣高雅的隐士之风,以不恋尘俗的隐士形象追求"小隐"的境界,使心灵与行为合一;西昆体对陶渊明的偶尔标举,主要是一种附庸风雅,其欲兼得仕禄与隐名之投机心态,可称之为"大隐"。  相似文献   

12.
释hua     
金文的“■”字,目前尚不能确识。 《说文》:“■,击踝也。”这解释乍一看颇为荒诞不经,因此为诸家所不取。我看《说文》的说法不可轻易抛弃。 第一、“■”与踝有关。 《麦尊》有这样一句话:“侯易者■臣二百家剂。”“易”是“锡”字,即 “赐”。“侯”指井侯。“侯赐”,就是井侯受赐于王的意思。“剂”:券书。 《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注:“质剂,谓两书一礼,同而别之,长日质,短曰剂,今之券书也。”“者”字,郭沫若认为是“赭”字,“■”是“踝跣之臣”①。“者”是“赭”,这一说法甚确;“■”释成“踝跣之臣”,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3.
宋英杰  隋伟辉  信欣  魏思静 《阅江学刊》2022,(4):162-170+175
天文划分法和节气划分法,都是前器测时代反映季节更迭的简化界定方式,且都是超越地域气候差异“一刀切”、四季准等长的传统季节体系,二者的差异在于季节始点、终点不同。而利用气象行业标准划分出的气候意义上的四季则体现了四季划分方法的日臻严谨和完善。本文利用1951—2020年国家级气象站的地面观测气温资料,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修正后的气候四季起始时间判定方法,研究了天文划分法、节气划分法的四季起始时间、四季长度与气候意义相应的四季起始时间、四季长度的偏差程度,从而呈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天文和节气两种季节划分法在刻画季节方面的优劣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节气划分法在中国区域具有更好的契合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改革之风已经吹遍中国城乡,“四化”建设正在各个领域中迅速而稳步地前进。但是,在人们须臾不可离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却出现了与此极不协调的现象:(1)简体字作为全国人民共同使用的正规汉字早经国家明令公布,人们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之久,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孩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不再造不可及。那么,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行动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呢?目前,备受国内外夫任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一、“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我们知道,自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又称“布伦特兰报告”)以来,特别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1994年9月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之后,“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纪转换之际的最重要命题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定义,所谓“可持…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老干部几十年廉洁奉公,不揩集体和群众一点油。有一次,一位老乡带了点土产上门探望,他推却不掉,收下后要付钱。那老乡说;“这点小东西怎么收钱呢?”老干部不卑不亢地说:“你的一片盛情我领了。但这钱,一定要收。”老乡只得推托说:“以后再算吧!”但那位老干部紧接着说:“要算今天算”,最后付了钱。我不禁为那位老干部的“要算今天算”的做法称好。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作为一个干部,不可能不发生与周围的日常接触和经济往来。一些亲友和同志,可能出于亲戚感情和对干部的尊敬,带了一些东西。如果拒人于千  相似文献   

17.
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批评者多将其作一种认知范式的读解 ,这大致不错 ,但不可轻忽的是 :“始基”、“本体”等悬设中透现着人文价值追寻的另一重底色。真正说来 ,从康德开始的“重建形而上学 (价值形而上学 )”的征战 ,原初生发于对“认知”羁绊争脱的“价值”冲动 ,但既是挣脱 ,便不免与被挣脱者相纠结 ,人文价值的自觉、人的目的、意义的探询 ,缘为着时间限定中人的自由 ,自始与认知形而上学的职分不相应 ,却也当是“觉悟到”形而上学终结的价值形而上学应有的旨归  相似文献   

18.
受英语或其他印欧语的影响,一些外国留学生往往把“在十处所”放在动词后,造出下面的句子: 我和我的朋友经常玩儿在米兰。 他睡觉在床上。而且还“据理力争”:既然“我经常在米兰住”和“我经常住在米兰”都可以,为什么“经常玩在米兰”就不行呢?英语的Sleep和德语的schlafen翻译成汉语的“睡”和“睡觉’都可以,既然“他睡在床上”可以,为什么“他睡觉在床上”就不行?对这些问题,简单的一句“这是汉语的习惯用法”是不足以服人的。那么,“在十处所”用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很显然,“在十处所”的位置与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19.
哎呀,爸爸     
吴君如 《东西南北》2010,(10):37-37
“哎呀”,“哎呀”是爸爸的口头禅。大事小事,喜事坏事,爸爸的第一反应常常先是一声“哎呀”。不知道的人问他为何如此一惊一乍,他馒条斯理地解释:“或许是因为上了年纪吧!”可我知道,这其实是爸爸几十年主持彩票摇珠节目留下的职业病——每当中出大小奖,爸爸都会“哎呀”“哎呀”地兴奋欢呼。  相似文献   

20.
论自然物的法律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海涛 《社科纵横》2004,19(3):79-80
从传统法学理论而观 ,法律主体只能是人或“模拟人” ,以自然物充任法律主体是不可接受的。本文欲探讨自然物之法律主体资格问题。择其要者可分为 :自然物成为法律主体的理论依托及实践可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