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唐通事是日本江户时代长崎贸易中对从事汉译人员的通称,唐通事职责重要,社会地位崇高,贡献巨大。唐船贸易长盛不衰的原因诸多,但唐通事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主要探索唐通事产生发展的渊源、构成,阐述分析唐通事在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阿外交关系中的认知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有的学者着眼于认知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有的学者则认为中阿认知本身脱胎于双边关系与合作之中,也有的学者认为中阿认知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更多的学者尚未将中阿认知从中阿关系中"剥离"出来。对中阿认知研究做一系统评析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阿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同国际环境和双方国内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早期的中阿关系深受意识形态差异的制约;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阿之间在加强政治联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包括经贸、工程与劳务承包、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内容的全方位交往,中阿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以前中越宗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以前中越关系之演变可概括为关系模糊时期、越南对中国的北属时期和越南对中国的依附时期三个历史时段。清代以前的中越关系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研究这一演变过程,对认识并正确处理好今天的中越关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具有伊斯兰鲜明特征的阿拉伯国家是亚非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2004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构筑长期稳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外交构想下,中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积极推动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中阿合作,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阿拉伯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在中阿贸易发展史上,唐代是一个关键时期。在唐代之前,中阿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路进行,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海上丝路快速发展并取代陆上丝路成为中阿贸易的主要通道。这一变化是由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路商道成型、商业交往增多、陆路交通受阻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技术对唐代中阿海路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阿贸易发展史上,唐代是一个关键时期。在唐代之前,中阿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路进行,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海上丝路逐渐取代陆上丝路,成为中阿贸易的主要通道。唐代中阿海路贸易的快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本文从天文定位、地文导航、利用信风、造船技术等方面,探讨了科技因素对唐代中阿海路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俄罗斯频繁调整中俄经贸政策,标志着中俄贸易关系处于调整期,调整期中,中俄经贸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满洲里市要发展口岸贸易必须站在自身定位、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在调整边境贸易结构、培育贸易和投资主体的国际化水平、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发挥立体化口岸体系作用、构筑陆桥经济合作机制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这不仅对满洲里口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沿边陆路口岸的贸易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古代小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使不同历史阶段的小说也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征.唐前的华夏民族经历了原始宗教文化、卜筮宗教文化、史官文化、儒学文化、佛道玄学文化等几次文化转型,从而对唐前小说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潮州私人海外贸易兴盛,主要外贸对象有日本、暹罗、爪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外贸特点主要表现为“下海通番”、“做地通番”和“劫掠通番”三种形式。其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铁器等大宗货物,也有各种生活用品;进口货物多为贵金属和香料等高档消费品。在潮州的对外贸易中,“粮食贸易”发挥了独特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探析 (1636-1894)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与明代及后金时期相比较而言,清代中朝互市前期的边境贸易具有持续稳定,管理有序;鲜明的宗藩特色;交易品种相对固定等特点。19世纪80年代,中朝迫于形势调整了边境互市贸易政策。与中朝互市前期边境贸易相比照,互市后期边境贸易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中朝通商贸易中政治因素逐渐淡化、通商要素更自由化、交易形式和制度的规范化及清政府对互市贸易管理的专门化。这些意味着中朝间的通商关系开始向近代国际贸易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中心。其调整对外贸易的法律规范,发展了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为宋元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中国用条约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1876-189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中日双方围绕中朝宗藩关系的存废问题,展开外交斗争。为了使中朝宗藩关系取得国际合法性,清廷主动让朝鲜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其后,又与朝鲜订立双边条约,从而使宗藩关系被纳入条约体系当中。清廷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范式来实行“立约保藩”,导致表面的不平等转化为内在实质上的不平等。由于中国的实力的衰弱,无力反击日本的军事攻击,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彻底放弃中朝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放慢步伐,而中国经济在危机的影响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为了摆脱危机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保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双方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金融危机对中阿经贸合作的影响主要有:金融危机加强了中阿经贸往来;加深了中阿之间的相互认知程度;推动了对经贸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为中阿贸易合作创造了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阿经贸合作,应充分利用机遇,加快合作步伐;促进中阿经贸合作从互补型向战略型转变;推动合作机制的规范化和市场化;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满族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对外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派阿敏出征朝鲜,强迫朝鲜与后金结成"平壤之盟",其重要目的就是建立起与朝鲜的贸易关系.满族商人前往朝鲜王京进行互市,交易到大批急需的各种物资,朝鲜商人也从贸易中赚得丰厚利润.后金与朝鲜的边境贸易虽然并不理想,却为后来两国边民的定期友好互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三峡地区的经商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代三峡地区形成了浓厚的经商风气,主要表现在大批盐商的产生、外出经商者众多、大量外来商人汇聚三峡、各类市场空前活跃。导致经商潮兴起的原因与当时三峡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口状况、物产资源等有着密切联系。经商潮的形成对唐及以后三峡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通过移民垦荒发展起粮豆经济。粮豆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立足于本土经济的开发中,推动农村开始了一场缓慢却是渐进的社会变革,扭转了东北地区工、商业落后的局面,给代表民族利益、具有地方特色的粮豆加工工业注入了发展的生机,既收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奠定了长远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具体是指在清朝统治时期和统治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结构状态。蒙古族、汉族、藏族在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蒙古族、汉族、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满族)则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发展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问题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第二,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满藏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第三,满蒙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处理满蒙关系问题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和完备。第四,清朝政府有效调整了满汉关系,使之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并进一步完善了对汉族的政策措施。第五,妥善处理满藏关系,不断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满蒙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