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广州市135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在新的救助管理制度下数量大幅增加且不接受救助的异常现状,剖析原因,借鉴国外救助经验,探求目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现象目前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指导理念和实施原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三个方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推行5年来在理论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针对这些文献研究的焦点问题,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社会救助必要性、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形成原因、乞讨权的定性、救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其立法本身及其在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尽快修订该《救助管理办法》,扩大救助的范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丰富救助的内容,明确救助站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对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特殊救助,完善受助人员权利救济的途径,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救助和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重庆市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数据的调查研究,分析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行政救助政策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运。指出行政救助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政策执行难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削弱了行政救助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最后提出应当改善行政救助政策,加强与高校合作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以期对我国公民基本生活权益的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对北京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为主要依据,通过分析北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围绕救助主体、目标群体、救助方式及其水平、福利困境等问题揭示本地救助管理制度的现实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镇江社会科学》2007,(5):56-57
2003年8月1日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站目前的职能是负责救助那些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原则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年来的救助实践让救助政策越来越深入民心,不少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解决了一时之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救助理念。但是在救助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混迹于困难群众之中骗取救助,还有的则好逸恶劳以乞讨为生,不愿接受救助,怎样才能让国家资金安全有效地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又能让职业乞丐改变陋习,  相似文献   

8.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台了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办法出台后,我国的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随之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呈现出新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应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才、救助站与高校联动、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促进社会更加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是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手段。流浪乞讨群体职业乞讨严重,且时常以非法操控乞讨、明讨暗偷、欺诈强讨等恶性手段组织乞讨活动,具有隐藏性高、侵害性大、组织性强、区域性明显、流动性频繁的特点,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建设统一救助管理网络,培育社会救助力量,加强救助机构人才资源建设,以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性、系统性,形成广泛的参与机制,提升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政新知     
《社区》2013,(6):6-7
民政部: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当前正值数九寒冬,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各地民政部门要密切关注严寒天气变化,提高主动救助意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救助服务网络,增强快速响应能力,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坚决防止出现冻死、饿死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流浪人员医疗救助制度中,重病流浪人员由于受到的伤害较大,常常危及到生命,因而,医疗救助也显得非常重要。为了确保流浪重病人员的急救顺利进行,本文对如何解决流浪重病人员急救费用支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综合考虑优秀筹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2.
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作,需要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各部门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从而形成系统的联动机制。对哈尔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进行调研,从法律层面、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联动机制加以分析,以提高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水平,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3,(16):55-55
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8月1日实施。为此,原广州市收容遣送站6月10日更名为救助站。但新的救助站又面临着一系列新难题。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流浪儿童的数量日趋增长,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流浪儿童的流浪成因有多方面因素,流浪儿童的救助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根据流浪儿童的特殊性,创新救助方法,完善救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对国内外流浪儿童救助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入手,解释我国当前流浪儿童救助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以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助人理念,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流浪儿童问题进行防治,为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高效的、"标本兼治"的流浪儿童救助系统的建立寻得捷径。  相似文献   

16.
黄震江 《社区》2013,(3):33-33
山东省汶上县为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完善流浪救助网络。一是在各乡镇派出所、司法所设置救助点,并公布求助热线。二是建立流浪救助信息联络员制度,每个村(居)明确了一名流浪救助联络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出现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以及上报外出流浪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7.
无名流浪人员交通事故赔偿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名流浪人员交通事故索赔案件不同的处理结果,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应该从法理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完善我国的救助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结构变迁与功能弱化是流浪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返乡回家也是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范式。但简单的返乡回家导致流浪儿童救助工作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再救助的困局。走出这一困局,要处理好政府与家庭之间在流浪儿童预防与救助工作上的责任承担,通过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增强家庭的儿童照顾功能,建立支持家庭的福利体系,以预防儿童流浪。同时,从家庭与流浪儿童的关系出发,提供分类化的家庭干预服务,推动流浪儿童的家庭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流浪儿童问题逐渐深入公众视野,其需求与发展成为关注的中心,传统的救助保护方式已难于形成工作实效。社工进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领域以来,带来了缓解流浪儿童问题的新视角和方法,直接推动和影响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向人性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凡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会归属感是社会成员对环境的认同、满意和依恋程度,全面了解城市流浪人员的社会归属感是实现有效救助的前提;以凉山州部分县市为样本,调查发现城市流浪人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较低、依赖性较强:提升城市流浪人员社会归属感的有效途径是健全法制保障、完备救助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