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化·罗伦兹曾这样阐述"蝴蝶效应".如今,"轻拍"翅膀的蝴蝶已被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次贷危机所替代,其引发的却是一次比龙卷风还厉害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正> 看了这个标题,读者可能以为笔者问得奇怪:小小的一只蝴蝶能引起龙卷风?这不是痴人说梦或天方夜谭吗?但且慢下这样的结论,因为笔者的回答是可能的。1979年12月,科学家洛伦滋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委员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的重要成果。它认为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事物未来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令狐铭  张琳 《决策》2004,(5):48-49
混沌学(CHAOS)中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的天空中扇一扇翅膀,明天可能就会给纽约带来一场暴风雨。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最早于2001年12月份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香港特区与大陆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时,蝴蝶的美丽翅膀舞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控制●横山法则: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蝴蝶效应: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  相似文献   

5.
李静睿 《决策探索》2011,(19):50-52
“微众时代,一条微博、一段微视频、一句流行语,都是微动力,都可能成为引起风暴的蝴蝶扇动的翅膀。”4月10日,刚刚上完国家行政学院MPA班“提高网络社会领导力”课程的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雷强向记者回忆起他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情景:2010年10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第23期厅局级公务员任职班,坐在讲台下的,是15名自选了这一课程...  相似文献   

6.
倪政兴 《领导文萃》2011,(22):46-49
西方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六度分隔”,任何两个不相干的人,都可经由六个人连结出某种关系。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任何人事都是环环相扣的,世界如此之小,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南美洲一只蝴蝶扇扇翅膀也会引起太平洋的海啸。通过裙带关系,一个人拍脑袋,引起全国震动也是合情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要让"蝴蝶效应"发生在合肥,这只引发效应的"蝴蝶"也许是某所大学一项发明的问世,也许是某个企业一项专利的诞生。而政府,就是龙卷风的培育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讨论,它们的主要议题就是对即将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模式的预想和判断。之后,一大批论著出版。1969年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的美国》一书中预言,世界在历史上将变成“一个具有单一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世界”。即“地球村”模式或“全球化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稳 《决策探索》2009,(20):35-36
作为一个金融市场最发达、金融监管制度最完备、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国度,美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对象和发展中国家建设本国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典范。而始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危机已扩散到全世界,成为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0.
浦韦 《秘书之友》2008,(4):37-39
一提起佩吉·努南这个名字,美国人便会想起一场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总统演讲,因为这些演讲稿均为这位才女的佳作。是她,使里根增加了“强大”的力感;又是她,为布什树立起了“温文尔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激光炮近日成为现实。美国海军在秘密试验中用激光炮成功击落了4架无人机,这一惊人试验的秘密录像带7月19日公布面世。它迅速被称为是“一场武器领域的革命,将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美国《连线》杂志甚至将它的出现与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相提并论。由于激光武器是美国前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武器之一,许多国际媒体将这次试验称为“现实版的星球大战”。  相似文献   

12.
蝴蝶在蛹的时候,虽然是丑陋和痛苦的,可一旦冲破了蛹的束缚,就将化为美丽的蝴蝶。著名高级化妆师王雅娟的艺术经历可以用“破茧化蝶”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物流起源于美国,其“技术”成熟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有人将其称之为“车轮上的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应用,现代物流业获得迅猛发展,将激发一轮新的经济竞争,引发一场新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4.
贾敏 《领导文萃》2008,(18):45-47
4月初,2008北京奥运火炬开始全球传递的时候,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华盛顿召集了一场名为“中国的新一代领导群体:政治与政策前瞻”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谢国荣 《决策探索》2014,(16):87-88
19世纪后期,美国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在这一社会转型中,美国患上了“工业文明综合征”。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弊病,美国社会发起了一场旨在追求社会公正的进步主义改革运动。改革成为转型时期美国最大的社会共识,从民间社会到各级政府,各种力量汇集一起,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复苏六大悬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26日是美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感恩节。虽然“经济复苏”的信号早已登陆各大媒体,但是大小商家仍在不遗余力地打折促销,驱散金融危机的阴霾。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拉开了圣诞购物季的帷幕。零售商声势浩大的优惠活动势必继续升温。很多人为了节省开支,纷纷争抢商品。“黑色星期五”当天,一场抢购打折商品的骚乱在美国一家超市发生,告诉人们金融危机仍未离去。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大米(James Rice)执掌水井坊“帅印”,满打满算已足一年,这一年中,这位从陕消品界“跨界”而来的水井坊第二任“洋帅”执政业绩,在外界看来却是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18.
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通货膨胀正在终结美国人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低价消费体系”。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上旬报道,亚洲发展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负责人表示,“通货膨胀是亚洲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不只是中国这个承受着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压力的发展中国家,还包括一些更贫穷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倪峰 《领导之友》2010,(2):46-47
2008年的美国大选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为数不多的几场关键性选举之一。在这次选举中,民主党伊利诺伊州黑人参议员奥巴马高举“变革”的旗帜,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从而在美国实现了政权变更和政党轮替,成为第44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20.
沈伟民 《经理人》2012,(8):56-60
“降低能耗、减少碳排、产业转移!” 不要误会,这里说的不是转型中的中国城市,而是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城市匹兹堡。当时,这座城市正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复兴运动”。由于百年大工业制造积累下来的高能耗、重污染,已严重损害环境和居民健康,匹兹堡最终提出由“重工业模式”向“高科技综合性产业服务模式”的城市转型。大批钢铁、机电、纺织等污染性企业被迫关闭或迁移。但是,一家叫“PPG”的平板玻璃公司,却决定留在匹兹堡,并和这座城市的自我转型一样,准备塑造一个全新的“PPG工业公司(以下简称PP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