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瑞典,只要开车离开首都,不出10公里,农村社会的景象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座小教堂,几间涂着传统红色的小木屋,村子外的田野上歇闲的拖拉机。以前,教堂是凝聚瑞典农村社会的核心。如今,各种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合作社则成为瑞典农民表达他们经济和政治意愿的代言人。瑞典的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经营性合作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合作组织叫“瑞典农民产品销售合作社”,瑞典称之为“农家人”合作社。合作社的标志是一颗正在发芽的麦粒。在瑞典南北各地的农场乡间,从巨型粮仓、肥料车间到负责粮食检验的检验室和宣传科学种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1995,(6)
爱尔诺岛上的古老教堂──瑞典历史一瞥和遍布瑞典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一样,瑞典中部的爱尔诺岛是一个宁静美丽的所在。踏上小岛北部来到这座小教堂的游客,会不由自主地被一种古朴。安恬、优美的气氛慑住,而沉醉于这回响着中世纪韵律的北欧乡村风景之中。这座建于十一...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阶级,其政治参与活动的发展对乡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单家集回族农民政治参与形式、动机、社会效应等层面的调查分析,认为在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乡村和谐社会,还需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并且花大力气搞好农村教育,大力倡导农村政治文明,改善农村社会资本,在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前提下,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农村既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农村社会管理和民生的改善,可以为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积累正能量。十八大确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了体制保证。然而,农民的公民性不足、农村社会发育不成熟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农民现代意识的培育,来提高农民的公民性、促进农村社会的发育,从而形成真正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农民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体制,最终形成一个有活力的社会与一个强大的政府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所谓农民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是指一定时期农民普遍的日常意识与行为模式,包括农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情感和宗教意识等等。农民的社会心理是一定时期农民对农村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它不仅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农民自身的行为选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建设与改革,制约着有中国情色的社会主义实践。1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起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观,激起了中国广大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刻变迁。本文试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社会心…  相似文献   

6.
梁天明 《江海纵横》2005,(1):F003-F003
在21世纪,对于现代化征途中奋力赶超的中国农民来说,是一次伟大的机遇,因为中国社会对处在转型期的“三农”的关注正逐渐升温,使得农村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话题。“三农”的关键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生存状况决定着农村的兴衰,也决定着中国社会的成败。而“三农”问题正是青年学者葛志华多少年来苦苦探索、为之付出心血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即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这一转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而在中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现代化在社会转型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决定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农民流动的不彻底性浅议卢福营1农民流动是指农民的社会位置变动。在社会层面上,它表现为农民在不同的行业、地域和单位间的流动,其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动。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流动,主要地是指农民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职业流动和由农村向城市的区域流动,以及相伴发...  相似文献   

9.
周大仁 《中南论坛》2006,1(1):32-33,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抓好五大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和村民自治工程。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在新时期农民的社会地位、思想状况的变化,迫切需要全方位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高度重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保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苏南农民企业家崛起的宏观背景与环境因素汪长根乡镇企业的崛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成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民企业家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领头雁”,是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组织者,是农村现代企业的经营管...  相似文献   

12.
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看待农民的历史作用,是制定正确的农村发展政策的前提之一。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农民是被动地适应转变,还是主动地推动历史进程变化,这是评价农民历史作用时遇到的根本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从基本趋势上看,农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而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某些历史时期,农民甚至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社会,农业已失却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农民依然是社会成员的主体,研究考准农民视角的历史转换仍具有深远的意义。综观历史,笔者认为,考察农民的视角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的角度理解农民和从国家的角度认识农民以及从阶级的角度分析农民三次重大的转换。一、从农业的角度理解农民农民显然是指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成员。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发达,手工业和商业比较落后,农业构成生产领域里的主体,城市和农村的界限也不特别明显,因此,人们首先是从农业的角度理解农民的。夏、商和西周时期,农民…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民民间组织能力的提升,是为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农村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民主的实现,并在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提升农村民间组织的能力水平摆在突出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农民职业分化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是中国社会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必经的过程,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农”问题的核心首先是农民问题,而首要的是农民职业分化。改革开放以来,某村一队农民职业分化不断发展,但因计划经济时代政策的后致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城市化发展步伐缓慢等因素影响,分化力度弱。笔者选择此农村社区做典型调查,以实地非结构访谈及问卷调查法为主,以此探究农村职业分层现状、农村职业分化前景等。提出重点应从政策面加强改革、农民自身也应加强职业分化力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的现实背景下,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新型农民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和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农民、知识农民和现代公民。新型农民的培育应注重四个方面的建设:营造留住农村人才的有利环境;加大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农民组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国家农民和社会农民是针对农民的状态所作的界定。前者是强国家、弱社会的产物;后者则以农民自治为特征。以法律设定为界限来构建国家与农民的良性互动。国家农民向社会农民的转变正是国家权力在农村领域的大范围退出、社会空间在农村扩大的必然结果,变迁遵循的基本理论是:凡是农村能够自治的地方或事物,均由农民自己处理;只有对农村难以自治的事物,才交由国家处理。这种转变有着相应的经济、政治、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传统农村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曾在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新出现的非营利组织既是基于农民的维护个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维护社会公平、培养新型农民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农村非营利组织还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组织间网络。  相似文献   

19.
建立正常的农村社会秩序不仅是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农村社会秩序实现控制的主要途径是人民公社制度强有力地政治控制并辅以社会道德规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人为地把城市与农村分开,不准农民进城,没有城乡间的人口流动。甚至不准农民发展非农产业,连养鸡、养羊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而割掉了。在乡村管理上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体制。那时的农村没有职业分化,当然,也没有阶层的分化,大家一律是种地的社员。在人…  相似文献   

20.
和谐镇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和谐镇村建设,就是要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努力创造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治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定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风气纯正的综合环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共同进步、协调发展。近几年,各级基层政府突出加强镇村建设,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以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但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民民主权利边缘化等,在今后的和谐镇村建设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