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慕课”正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塑与发展,并迅速成为浪潮席卷全国.对此,北华大学在对大量“慕课”建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慕课”建设方式.今后学校应对“慕课”进行广泛宣传,帮助师生掌握在线学习方法;持续提供政策、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以此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慕课”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互动相结合,实现“翻转课堂”,对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在人文素质课程“慕课”实施中,只有结合人文素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慕课”的特色与优势,才能切实促进和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其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出现为高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改变和影响着教师的适应性发展。高校教师应当主动应对,主动适应“慕课”对教师的要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新审视看待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慕课”教学的要求和规律,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为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教”与“学”的双重革命.笔者从“慕课”的突出特征与内在缺陷的分析入手,内化“慕课”理念,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思考,指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和因材施教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柳林镇是闻名全国的养牛大镇,是安徽省蒙城具第一养牛大镇.曾获农业部“肉牛丰收计划”三等奖。去年底,全镇黄牛存栏量已达4.2万头,达到人均1头牛,年出栏2.1万头,人均养牛纯收入达800元。全镇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教学模式“慕课”正在国内风行,虽然引入时间短,但很快引起了教育界极大的反响,并快速发展。慕课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对慕课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注册率和低完成率等原因使慕课的发展“高开低走”,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为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进行后慕课时代的教学改革探索:以SPOC为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建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既发挥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和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又沿袭传统面对面授课的有效互动模式,实现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慕课”迅速风靡全球。为了迎接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应对慕课的三种模式,提出了教师在知识学习、知识传授和知识创新方面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政策层面思考了如何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使教师能够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诸多因素,我国大多数高校人文素质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部分高校已将慕课引入人文教育中,但以慕课的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探讨高校慕课与人文素质课的契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高校师生人际互动的视角描述了“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背景与特点,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说明了“慕课+翻转课堂”情境下高校师生人际互动模式的变化,最后论述了“慕课+翻转课堂”情境下的师生互动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给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要求,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就开始对美国在线教育进行年度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该机构2013年报告聚焦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调查了美国"慕课"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阻碍"慕课"发展的因素。中国高校要把握住"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就要采取措施发展"慕课"。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分认识"慕课"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制订"慕课"发展的战略规划,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慕课"的评估系统,建立"慕课"被认可和接受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慕课引起了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的学习者。自2012年起,慕课席卷全球,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表示向"慕课"免费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的在线课程。自2013年开始,国内学者对慕课的全球化趋势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本文借助Cite Space软件提供的知识图谱,系统地梳理中国知网中的核心和CSSCI期刊中关于慕课研究的论文,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对国内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是慕课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发现慕课研究领域的主题丰富、内容多样,迭代速度快,论文对慕课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在国内通常译为慕课。通过回顾和总结慕课的历史和特点,调查我国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慕课研究和实践的必要性,提出了信息素养慕课建设的原则和建设方式,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有责任研究和参与慕课建设,进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4.
慕课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改革上有利于解决师资短缺、营造师生互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高校可以合理利用慕课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开展慕课教学改革,以此解决在教学理念、教学渠道、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上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合慕课资源,探索慕课教学方式,建设慕课教师队伍,构建慕课评价体系,从而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以来,"慕课"在国际范围迅速兴起,以Coursera,edX,Udacity为代表的"慕课"平台以席卷全球之势吸引着世界各地名校和学习者的加入。作为全球"慕课"的领跑者,美国的"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居于前沿,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围绕"慕课"课程完成度、学习效果评估与认证、运营成本与收益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对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慕课"本土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慕课"作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当代创新,中国很多高校都以积极态度回应并推动"慕课"的应用和发展,"慕课"引领着中国当代教育变革的新潮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有效应对"慕课"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创新"意义体认"教学模式,利用"慕课"平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确保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慕课(MOOCs)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如何衔接,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慕课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解决慕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慕课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从慕课的优势与缺陷出发,对慕课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面临的新问题,如何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建立了多个课程共享联盟,其中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发展较快,目前拥有成员单位74个,江汉大学(省市共建高校)是第一批试水的成员之一。以该校为代表的武汉市属高校在慕课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把握"慕课"契机,促进教育改革;加入"优课"联盟,创新教学新模式;加强慕课和微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慕课的研究和实践在院校中开展得极不均衡,慕课的制作、运用仍处于"私慕"阶段,慕课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还不够清晰等,这些都亟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9.
慕课(MOOC)以其大规模、开放性、在线教育等特点给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分析慕课的四大构成要素,即视频、习题、讨论、考核入手,理性探讨慕课可以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的有效性和促成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限性.在慕课背景下,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慕课为契机,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慕课为平台,转换自身角色,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慕课作为在线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代表着在线教育进入"2.0时代",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进程。"慕课"一词最近在我国教育界频被提及,虽然出现时间很短,但它引领的风潮却声势浩大: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不断提及"慕课",并加入到慕课联盟中去;普通高校也对慕课跃跃欲试。在一片赞扬之声中,慕课风潮不断升温,因而审思"慕课"是什么,审思慕课引起如此风潮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弊端是什么更显必要。通过分析慕课风潮背后的行动逻辑:商业资本的推动、文化软霸权建立的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及网络教学市场的需求等,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技术性工具无法带来高等教育真正的变革,本土教育机制生长点的缺乏难以回应全球化挑战,慕课风潮反映了我国教育界急于求变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