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述了爬行动物血细胞———红细胞、有粒白细胞( 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血栓细胞的特性、分类特征、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菱鲆血细胞的类型、形态以及血液生理学指标.大菱鲆的血细胞可区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5种类型,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血栓细胞和小淋巴细胞较小,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大.血细胞计数测得红细胞密度为(2.73±0.22)×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79±0.25)×104个/mm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4.72±6.26)%,(5.26±1.95)%,(13.45±3.31)%和(56.60±9.52)%.血红蛋白含量为(6.63±0.58)g/100m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38±0.04)%NaCl,凝血时间为(80±12)s.  相似文献   

3.
乌龟外周血细胞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乌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血涂片经过染色 ,可鉴定出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等七种细胞 ;还见到未成熟的和正在分裂的红细胞 ,提示红细胞也可在血液中通过间接分裂产生 .在扫描电镜下 ,红细胞长椭圆形 ,表面光滑 ,无突起 ;而各种白细胞为圆形 ,细胞表面不平 ,具有各种突起 ,提示白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4.
蟾蜍的血象     
本文报道了22只正常蟾蜍(♀12只,♂10只)外周血液的正常血象值。其血红蛋白含量7.65—9.20 g/100mL,红细胞数4.742×10~6—7.108×10~6个/mm~3,红细胞直径12.20×22.30μm。红细胞渗逶脆性最大抵抗0.20%—0.25%NaCl,最小抵抗0.35%—0.40%NaCl,血液沉降率2.75mm/h,白细胞总数3181.2—4478.8个/mm~3,嗜中性白细胞28.34%—36.36%,淋巴细胞28.76%—39.94%,单核细胞1.0%—3.5%,嗜碱性粒细胞27.18%—29.42%,嗜酸性粒细胞0.86%—4.64%,血栓细胞1350.7—2013.1个/mm~3。血常规值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血细胞个体大、红细胞有核、分裂不均等、嗜碱粒细胞胞质颗粒粗、着色深的特征也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小鼠体内外实验,观察麦薏粉对荷瘤小鼠晚期的辅助作用.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定麦薏粉对小鼠S-180瘤细胞抑制作用和巨噬细胞增殖作用,结果发现:麦薏粉对S-180瘤细胞抑制率达48.77%~87.60%,对巨噬细胞增殖作用介于5-氟尿嘧啶(5-FU)与盐酸左旋咪唑之间,最适宜用量为0.15 g/ml,利用该筛选出的适宜用量进行体内实验,建立小鼠S-180肿瘤晚期模型,用麦薏粉(0.15 g/ml)灌胃,连续10 d,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瘤质量、肝脾质量及血细胞的影响,计算抑瘤率和肝脾指数,结果发现:麦薏粉可抑制肿瘤晚期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瘤率达81.1%,可显著提高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P0.05)、降低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P0.05),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同正常组.本实验结果说明麦薏粉对肿瘤晚期小鼠有明显抑制肿瘤作用,平衡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减少炎症反应及改善肿瘤晚期恶液质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与气道高反应相关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是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作为气道过敏和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标志物,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可接受度好的支气管哮喘的检查方法,深入了解FeNO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预后判断、复发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研究人员3月27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宣布,他们发现了嗜中性粒细胞向细菌等感染源移动的机制。这项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免疫学研究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Eosinophilic Pneumonia,EP)发病率低,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而延误治疗,近年随着对EP认识的加深,EP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文章回顾性总结了EP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作为全球第三大慢性疾病,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嗜酸性粒细胞作为慢阻肺最新的表型研究,在指导慢阻肺的临床治疗中更具针对性。夏晓黎教授在临床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总结出嗜酸性粒细胞表型老年慢阻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加减化裁,减轻患者相关症状,调节免疫,提高后期生活质量。并附案例一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头胸部外伤6小时入院,头胸部CT诊断为"左顶部硬膜下血肿、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常规治疗3天后患者出现咳嗽、高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2.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96.1%,淋巴细胞百分数1.6%,单核细胞百分数1.9%,嗜酸性细胞百分数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1.4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51×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17.30%,嗜酸性细胞绝对值0.02×10~9/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角帆蚌血细胞进行电镜观察,并根据形态特征将其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即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这三种血细胞不但各有其功能,而且能协同作用担当起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外周血细胞对住院老年食管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16例住院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71例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设为观察组,其余145例患者心理健康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部分外周血细胞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和CD4/CD8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负性情绪的住院老年食管癌患者炎症反应严重,免疫功能受损,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能够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血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多变的教学难点,作者研制了真彩色血细胞显微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为诊断学、内科学等老师带教血细胞形态学提供了新手段.1 真彩色显微血细胞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生物显微镜、计算机、摄像机、图像采集板、打印机和显微图像处理软件等组成,把计算机的最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细胞形态学领域.2 真彩色显微血细胞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在细胞形态学带教中的应用2.1 同步显示 外周血片、骨髓图片及细胞化学染色等在生物显微镜下的清晰图像能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同步显示、同步观察.这一特点大大…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资料表明成人哮喘患病率在1.2%~25.5%[1].随着对哮喘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治疗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就近年中西医药物进展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血细胞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角帆蚌血细胞进行电镜观察,并根据形态特征将其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即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这三种血细胞不但各有其功能,而且能协同作用担当起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中克隆到了一个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命名为Hc SODn).Hc SODn基因的长度为1575 bp,包括一个长80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7个氨基酸的蛋白,并含有一个保守的Cu_Zn_SOD结构域.Hc SODn mRNA在所检测的三角帆蚌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而腮中最高.在嗜水气单胞菌诱导下,血细胞中的Hc SODn mRNA的表达水平在3 h时显著上调(P0.05),表明Hc SODn在三角帆蚌抗细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学染色、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探针技术、密度梯度离心、酶细胞化学等几种技术在贝类血细胞分类中的研究进展,可供研究贝类血细胞分类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中关键的细胞之一,参与了机体损伤、感染、炎症等多种病理与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广泛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迁移与侵袭,并且不同表型的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分别表现出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抑制肿瘤的功能,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机制中的重要性,逐渐成为肿瘤治疗潜在的药理靶点与药物递送载体选择,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从中性粒细胞的来源、发育、分化、表型等方面出发,系统地从血管新生、胞外诱捕网、CTC中性粒细胞簇形成、对肿瘤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的作用等角度,综述了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迁移、侵袭、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叙述了中性粒细胞在药物靶点发现与药物载体设计方面的应用和中性粒细胞与肿瘤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光茫 《社区》2011,(35):55-55
在很多人心中,国学大师黄侃是一位放浪形骸的狂徒形象。随意骂人、反对白话文、脾气古怪、贪嗜美食这些即使算不上是斑斑劣迹,也多为负面新闻。而其博大精深的学问倒是少人问津。黄侃一生严谨治学。嗜书如命,且很有心得,总结他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于后学者来说,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与伴侣》2006,(4):15-15
每天坚持走有什么好处 通过走,经常不断地走,让心跳加快、血流加快、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血管的弹力增强,这样血细胞能更多地到肺里参加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